順治皇帝為啥叫一個德國人為“老爺爺”?

明清歷史中,有一些紅頭髮、白皮膚的歐美學者“出國”來到中國,傳播西方的科學和文化思想。最著名的有三位著名人物:

其一,意大利學者利瑪竇;其二,德國的湯若望;其三,比利時的南懷仁。

今天要介紹的是德國的著名文化名人——湯若望。


順治皇帝為啥叫一個德國人為“老爺爺”?

湯若望

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國人,父母屬於徹頭徹尾的德國貴族,小時候就讀於耶穌會所創辦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學。這個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把培養學生虔誠善良的人生操守視為主要目標。聰明好學的湯若望學習成績優秀。

1607年,科隆城內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學被迫停辦。16歲的湯若望被當地耶穌會教區推薦到羅馬的德意志學院學習。

1610年,他學完了哲學、古典文學、數理天文學等全部課程,特別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顯示出他具有很大潛力和才華。他就是在這裡第一次接觸到伽利略的望遠鏡,並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1611年10月,湯若望加入了耶穌會,宣誓終生安貧、貞潔、服從。隨後,搬到了羅馬耶穌的聖·安德烈奧修道院,當一名見習修士,接受嚴格的修士訓練。並加入了靈採研究院,探索著不斷髮展著的新科學,尤其是天文學和數學。

修道院有一個圖書館。湯若望經常到圖書館翻閱早期傳教士在東方在中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讓他激動不已。他欽佩利瑪竇在中國採取的適應中國文化習俗的,所謂"合儒"的傳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義與中國的儒家文化相結合。

當湯若望聽說利瑪竇神父以其數學天文學的智慧,驚倒了中國人,並且受到皇帝的優禮和敬重,為上帝的教會開拓了新的、非常大的信仰領域時,他為西方的數理天文在中國獲得這樣的價值而欣喜若狂。

1613年10月,湯若望進入了羅馬學院。開始了為期四年的神學和數學研究。羅馬學院是羅耀拉於1551年創辦的,雖說是一所"基督精神的神學院",該學院的課程設置除宗教內容外,還有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機械力學、化學等科目。

伽利略也擔任過湯若望的教師,伽利略展示過經他改良後的望遠鏡,受到熱烈歡迎和欽佩。湯若望都聽過伽利略的演講,對伽利略的學說產生濃厚的興趣。

1617年,湯若望以最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在羅馬學院的學業,晉升為神父。


順治皇帝為啥叫一個德國人為“老爺爺”?

湯若望在中國潛心工作

1618年4月16日,湯若望等22名傳教士,以葡萄牙政府的名義派遣,從里斯本啟航東渡,第二年抵達了澳門。

傳教士們一踏上中國土地,便開始精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話為目標。這些西方修士入鄉隨俗,脫下僧袍,換上儒服,住進中式房屋,並潛心研究中國經史和倫理,尋找其中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

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讀漢文典籍的西方傳教士,自然贏得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從而達到其傳播信仰的目的,這就是利瑪竇開創的"合儒超儒"的傳教策略。

當時正是明朝交戰之際,明朝廷認為,滿洲努爾哈赤的勇兵悍將"非火器戰車不可御之"。於是,明朝廷派人到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炮。在澳門的傳教士們以軍事專家的面目,跟著大炮隨行,得以進入明朝內地。

1622年夏天,湯若望換上了中國人的服裝,把德文姓名"亞當"改為發音相近的"湯","約翰"改為"若望",正式取名湯若望,又根據於《孟子》的"望道而未見之",取了字:"道未"。

1623年1月25日,湯若望一行人到達北京。到北京後,他們仿效當年的利瑪竇,將從歐洲帶來的數理天算書籍列好目錄,呈送朝廷,又將帶來的科學儀器在住所內一一陳列,請中國官員們前來參觀。湯若望一行人以他們的數理天文學知識得到明朝朝廷官員們的賞識。

湯若望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預測了1623年10月8日出現的月食。

1624年9月,湯若望又一次準確地預測了月食。

1636(崇禎九年),湯若望奉旨設廠鑄炮,兩年中鑄造大炮20門。但沒有挽回明朝註定滅亡的命運。


順治皇帝為啥叫一個德國人為“老爺爺”?

郵票上的湯若望

1644(清朝順治元年),清軍進入北京。湯若望以他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受命繼續修正曆法。

湯若望多次向清朝統治者力陳新曆的長處,並適時進獻了新制的輿地屏圖和渾天儀、地平晷、望遠鏡等儀器。

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深知,湯若望這名德國人,能預知天象,通曉物理的。湯若望說服多爾袞,決定從順治二年開始,將其參與編纂的新曆頒行天下。他用西法修訂的歷書(就是《崇禎曆書》),被清廷定名《時憲曆》,頒行天下。

中國今天的農曆,是湯若望在沿用明朝前的農曆基礎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現代農曆"。直以今天,也是中國編制農曆的基礎。

1644年11月,湯若望被任命為欽天監。次年,他被攝政王多爾袞封為太常寺少卿。官階為“正四品”。

順治皇帝親政後,非常欽佩湯若望的道德與學問,與之保持很好的關係。這時,孝莊太后的侄女、順冶皇帝“未婚皇后”染病,湯若望用他所學的醫學知識治好了病,為此,孝莊太后對湯若望很感激,立馬認他為“義父”。

接著,順治皇帝尊湯若望為“瑪法”——在“滿語”當中,“瑪法”就是“老爺爺”的意思。


順治皇帝為啥叫一個德國人為“老爺爺”?

湯若望和利瑪竇在一起的畫像

順治皇帝當政的時間非常短暫,大約24歲時,他得了“天花”,病重不起。

當時尚未確定“皇太子”。清朝實際當家的孝莊太后親自徵求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為應當遵從“子承父位、父子相承”的古老傳統,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通常做法,應該立皇子登極,而三皇子玄燁,出過“天花”,又聰明過人,勤於學習,因此,把玄燁提拔到“皇太子”的位置上,最為合適。

湯若望的意見與孝莊太后的看法出奇地一致,結果,清廷皇室採納了湯若望的意見,年幼的玄燁便被扶上了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康熙皇帝。

順治死後,他的兒子康熙皇帝也非常看重這位德國人,居然冊封湯若望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清朝朝廷對於湯若望,已經到了皇恩浩蕩的地步。

1666年,也就是康熙五年的八月十五,德國人湯若望,病逝於南堂,享年75歲。湯若望逝世後,安葬於北京利馬竇墓的左側。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和中國科技史上,湯若望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他以虔誠的信仰,淵博的知識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至今,中國人還記得他的種種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