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江到底是被張叔夜打敗之後投降的,還是主動招安的?

玉釵雲


下面我們看看宋江投降的具體過程:宋江在轉戰至沭陽縣(今江蘇沭陽)時,被縣尉王師心擊敗。在宋朝,縣尉所領之兵是“弓手”(鄉戶的差役),並非正式軍隊,沭陽縣全縣弓手約八十人。而縣尉王師心敢以八十人的非正規軍事力量去主動攻擊宋江起義軍,足以說明宋江起義軍的規模非常小,約在百人上下,最多不過二百人左右。這次戰事也只是讓宋江損失二十人上下,更足以說明此戰的規模之小。這與《水滸傳》中對宋江起義軍規模的描述,差之千里。

宋江在沭陽縣被擊敗後,難以存身,就打算從海上回到京東地區(今山東半島部分)。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海州區)知州張叔夜當機立斷,“募死士千餘人”,先焚燬了宋江劫掠來的海船,然後對宋江進行伏擊,擒獲了起義軍的副首領,宋江見勢,只好投降。史書中的原話是:“擒其副賊,江乃降”。通過張叔夜率領的官軍千餘人,也從側面證明了宋江起義軍的規模並不大,更不是如《水滸傳》中所寫的,嚴重威脅到了北宋王朝的統治。


歷史的小學生


現在能看到的《水滸傳》,沒有講到宋江招安的事情,只是寫了宋江以及梁山好漢以“替天行道”為綱領,暫居水泊,等候朝廷招安。而宋江主動接受朝廷招安,則是續書《徵四寇》的故事。正史、野史,以及一些敘事紀實性文學作品雖然也有宋江起義的故事,但宋江等人的結局如何,則語焉不詳,是否招安,以怎樣的方式招安,更是難以考證。

雖然如此,但也不是一點線索都沒有,考查諸多版本的宋江事蹟,還是能夠大致瞭解到關於宋江招安與否,是主動招安還是被動招安的一些歷史陳跡。從這些歷史陳跡中,或可一窺歷史陣容。

《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宋江故事

研讀《水滸傳》,不可不瞭解《大宋宣和遺事》,施耐庵創作這部鉅著,主要藍本就是這部筆記野史。在這部著作的“元集”、“亨集”中,都提到了宋江起義,大致故事與《水滸傳》比較接近。

此書從著名奸臣朱勔鼓動宋徽宗大興花石綱事,引出梁山好漢的故事。楊志、盧進義、孫立、林沖、王雄、徐寧、李應、關勝、穆橫、花榮、張青等押運花石綱的指使,因為義氣救了殺了人的楊志,上了太行山落草為寇。後來,被宋江齊聚到梁山濼(泊)聚義。

宋江的故事與《水滸傳》很接近,也是在晁蓋劫取生辰綱之後,通風報信時出場的。晁蓋綽號“鐵天王”,夥同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七人劫取了生辰綱,在宋江的幫助下,這幾人率先上了梁山。晁蓋落草後,派劉唐前往鄆城縣,以金銀相謝宋江。宋江不合把金銀交給了閻婆惜,從而洩露了私通梁山草寇的機密。宋江一時忿起,殺了閻婆惜和姦夫吳偉,徑直上了梁山。

逃亡過程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廟得到一部天書,上面寫著三十六人的姓名。宋江上山時,晁蓋已經去世了。於是,宋江按照天書上的名單,聚齊了三十六人。這大概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間的事情。

此後,宋江四處出擊,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朝廷先後派呼延綽、李橫佂剿,均戰敗而投降宋江。最後一個入夥的,則是僧人魯智深。

宋江勢力越來越大,朝廷宣諭招降。世代將門之後張叔夜奉諭,招降了宋江,並封他為武功大夫。然後,宋江因為收剿方臘有功,被封為節度使。

這是《大宋宣和遺事》所記載的宋江故事,故事的結局還算比較完滿。宋江是被張叔夜招降的,既不是主動招安,也不是因為被張叔夜打敗而被動接受了招安。

《宋史·張叔夜傳》的宋江結局

據記載,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離開梁山泊,以流寇的形式四處出擊的梁山好漢抵達海州(今連雲港海州區)。張叔夜招募三千勇士,伏擊宋江。宋江棄州登岸後,張叔夜遣人燒燬舟船,斷了梁山好漢退路。然後,擒獲了宋江的副將,迫使宋江率領全夥投降。

寫到這裡,便沒了下文。金聖嘆大概據此在盧俊義的惡夢中,增加了張叔夜將梁山好漢全部斬首。那麼,梁山好漢是不是被當場斬首了呢?

北宋名臣,靖康之難中被俘而堅貞不屈的李若水,在張叔夜收剿宋江之後,寫了一首《捕盜偶成》。這首詩中有一句“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說明宋江在戰敗之後,得到赦免詔書,接受了朝廷招安。這種招安方式,與《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略有不同,中間多了一場戰鬥。但是,結果卻是相差不多,宋江並沒有被斬首,而是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被封了官爵。

《宋史·徽宗本紀》的宋江招安

與《宋史·張叔夜傳》一樣,這是正兒八經的正史,其中,關於宋江的事情,也基本一致。《徽宗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江兵犯海州,宋徽宗下詔命張叔夜“招降之”。這也能證明,宋江等梁山好漢是被招降的,而並沒有被剿滅。至於是否經歷了一場戰鬥,《徽宗本紀》中沒有詳細記載。但是,從兩段傳記中可以互相印證的情況分析,《張叔夜傳》所記載的“擒其副將,江乃降”應當是準確的。也就是說,宋江因為被張叔夜打敗而投降,然後接受了朝廷招安。

《東都事略》中宋江也是被招降

南宋孝宗時的史學家王稱所撰《東都事略·徽宗紀》這樣記載宋江的事情:“宣和三年(1121年)……夏四月庚寅,童貫以其將辛興宗與方臘戰於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其他文獻記載,宋江是宣和三年二月被張叔夜招降的,而方臘則是在這一年的一月就被擒了,宋江征討方臘的歷史就不可肯能存在。而《東都事略》則把方臘被擒推後了三個月,把宋江就擒也推後了三個月,這幾為宋江隨朝廷佂剿方臘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但是,其他記載卻非常清楚的記載了宋江參與了對方臘的作戰。這是怎麼回事呢?

宋末元初人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記》引用《東都事略·中書侍郎侯蒙傳》,說“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有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此自贖,或可平東南之亂。”這裡也說的是赦免宋江而招降之,同時,還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就是讓宋江將功折罪,以賊擊賊,平定東南之亂。

宋江到底招安了沒有

《東都事略》的記載與其他正史出現矛盾,有觀點認為,其原因是宋江招安後,參與了佂剿方臘的戰爭。在平定東南之亂後的一個月,又重新扯旗起義。然後,被宋將折可存剿滅。這件事情在《東都事略》中也講得很清楚,但卻沒有提到折可存其人,只是說童貫率領部下辛興宗擒獲方臘,然後,回兵拿下了宋江。

《宋史·楊震傳》說,在鎮壓方臘起義軍的戰役當中,宋將折可存所剿滅的是起義軍的別部呂師囊的一支。折可存墓誌則記載,得勝班師回京後,宋徽宗又下詔命他征討方臘,一個月後,宋江就擒。

從《東都事略》和折可存墓誌可知,宋江並沒有被張叔夜招降,也沒有受到朝廷招安,而是被折可存收剿了。

我認為,《東都事略》與折可存墓誌的記載比較可靠,因為這兩個史料距離宋江起義時間最近,尤其是折可存,他的墓誌是很難造假的。

折可存死於靖康元年,離宋江就擒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記載應當比較準確。王偁則生活在南宋時期,慶元年間(公元1195-1200)曾任吏部郎中,其父在宋高宗紹興年間任實錄修撰官,已經做了北宋歷史的一些資料收集及長編草稿的工作。王偁繼承父志,完成了《東都事略》。

而《宋史》是元代脫脫於公元1244年編纂完成的,距離宋江被擒已經過去了223年。《宋史》評價頗低,因為史料嚴重缺失,諸如折可存這樣的名將都沒有立傳(高俅也沒有立傳),其可信度並不高。宋江起義的事情雖然記載得大體上與《東都事略》、折可存墓誌有近似之處,但時間上卻不甚清晰。所以,我認為,宋江被折可存擒獲的可信度要大於宋史的記載。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折可存是張叔夜的部下,說張叔夜擒宋江也沒錯。從李若水的《捕盜偶成》中可以證實,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所以,即便是折可存擒了宋江,梁山好漢最終也是被招安了。至於是否參與征討方臘,不在本題範圍之內,此處不做深入探討。

《水滸傳》印證宋江卻是招安了

施耐庵創作《水滸傳》還是比較嚴謹的,既取材於野史,又參照了諸如《東都事略》之類的官方記載,寫宋江招安,大概也不會太離譜。

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回中,能夠探知宋江最終是被招安了。而且,招安之後還“重登紫府”被封了官爵。但是,宋江的結局非常不好,是死於“二龍戲珠”之難。

宋江在受了三卷天書後,被兩個青衣女童推下了橋,橋下有一個池子,宋江看到池子中有兩條龍在戲耍寶珠。這是暗喻宋徽宗和宋欽宗在國難當頭時,先是互相甩鍋,誰都不願意當皇帝擔當國家大任。然後,又相互絞殺,與宋徽宗一同南渡,試圖到鎮江復辟的童貫、蔡攸兄弟等均被宋欽宗追斬。宋江被推到池中,也就是宋江被裹挾到這件恥辱性的帝爭之中,最終可能沒能逃過宋欽宗的屠刀。

征討方臘的主將是童貫,折可存就打有可能在這場鎮壓戰爭中聽從童貫的指揮。而收剿宋江後,折可存招降了梁山人馬,這支人馬最終又劃歸了童貫。

當時,北宋私家武裝勃然興起,童貫擁有數萬“勝捷軍”,收編宋江為己所用,並不足為奇。當然,這也僅是綜合相關記載得出的推斷,尚需進一步考證。

總而言之,無論宋江以怎樣的方式接受了招安,都是梁山好漢們的終局。這場民變如此收場,也足以令喜愛《水滸傳》喜愛梁山好漢的讀者們扼腕而嘆了。


綠野萍蹤01


歷史上的宋江等36人造反是被河間太守張叔夜所打敗……沒徵遼討方臘之役。


司浩中135978


是小說,不是歷史


誰幫我弄個ID


好像是被亂箭射死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