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否定式教育”,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心善嘴惡不可取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自古以來都強調“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的理念,所以從小到大一直給孩子灌輸的都是“否定式”教育。

做得好了是理所應當的,甚至應該向做得更好的學習,做得不好的就要挨罰,從頭到尾 幾乎不提認可和鼓勵的話。

在綜藝《少年說》中,有孩子被批評:因為成績差所以沒資格出去玩。

父母不斷的否定,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結果卻像是一把把尖刀,將孩子刺得很痛很痛……

“為什麼拿不到一等獎學金?”

同事小王和家裡的關係非常緊張,父母從小到大對於她的管教很嚴格,甚至說可以達到了苛責的程度。

從小她的成績突出,每次都排在班裡的前三名,但家長一直跟她說一次考好了有什麼用,不能驕傲。考得不好更是實行體罰來教育。

小王清楚地記得,有次背書略有遲疑,媽媽當著其他親戚的面就扇了她一嘴巴,當時就蒙了,半天也沒想起來下一句。

從小“否定式教育”,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心善嘴惡不可取

​後來小王考上了知名的大學,競爭激烈。第一學期她就拿到了校二等獎學金,本來興高采烈地和父母報喜,爸爸卻說“為什麼拿不到一等獎學金呢?”

從那之後,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小王都不願意和父母分享了。在大家眼中非常優秀的她,其實內心非常脆弱和敏感

小王總結的一句話挺經典,她說:否定就是否定,哪來的什麼教育?可見被傷害得不淺。

其實你可以換一句話和孩子說,你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是中國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把愛埋在心裡,把對不起含在嘴裡,說出口的只剩下“你不行”了。

這種夾雜著鼓勵的否定,無論如何都不會太舒服。我們不主張哄孩子家長,可也千萬別做這種傷孩子的父母。

“否定式教育”會毀了孩子的成長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德威克,曾總結人類面對挫折時的兩種態度:“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養成固定心態的人,遇到挫折總是在質疑自己的能力,愈發消極和不自信;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信奉“失敗是成功之母”,能從挫折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認為這將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從小“否定式教育”,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心善嘴惡不可取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不能馬上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在家長不斷的否定中形成了固定心態。總是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掙扎,會產生如下消極影響。

1.產生自卑情緒

長期在“否定式教育”下的孩子,會養成一種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真的什麼事情也做不好,沒有辦法通過優越的表現讓父母開心。他們會加倍地苛責自己,愈發自卑。

長大以後,他們可能在面對喜歡的工作時沒有膽量去爭取,而是順從父母安排碌碌無為。即使得到了表揚,也認為是別人的鼓勵或者是客套話罷了,謹小慎微。

2.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

小的時候,孩子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他們的自我評價很大程度上也是藉助於父母來建立。父母長期否定,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偏差。

如果沒有及時疏解自己的苦悶,將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憋在了心裡,

容易導致抑鬱、狂躁、孤僻等行為,嚴重的還會誘發心理疾病。

3.與父母關係緊張

長期在“否定式教育”下的孩子會發現,只要與父母進行交流,就有可能發生爭吵,甚至受到批評,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他們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就是無論自己發生任何的狀況,都不告訴父母。

避免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是他們能夠採取的唯一方式。隱瞞甚至遠離父母,是這類孩子的首選。家庭在他們眼裡或許只是一座牢籠,帶給他的是無盡的苛責與否定。

不僅在這一代親子關係緊張,等到孩子長大後輪到自己組建家庭時,他可能在心裡充滿了排斥感和懼怕感。

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創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不當的家庭教育可能使得個體在童年時時刻刻都感受到無助、始終認為自己比別人弱小/愚笨,或覺得自己只能依賴別人等等。

從小“否定式教育”,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心善嘴惡不可取

​孩子在很努力地做一件事情,你可以指出他的不足,單不要否定他的能力,你可以鼓勵他繼續努力。

但別無知地把打擊當激勵,孩子沒有你那麼強大的心臟和辨識能力。他的自信與否,與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

不“否定”,要怎樣教育孩子?

1.不輕易指責

不要在還沒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時,就輕易地指責孩子。父母和孩子從情緒上首先陷入對,這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好的開端。

孩子做錯事或者沒考好,本身就很焦慮了,家長別雪上加霜。第一步先接受現實,然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他的悲傷、不甘、難以置信,接下來才開始瞭解情況。

換句話說,你要批評孩子也不必急於一時,不要讓每次發掘問題的現場,都成為親子對立的戰場!

2.專注的聆聽

聆聽對很多父母來說很難,他們常說沒有時間,其實很多時候是缺乏耐心。還記得明式語錄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對孩子的表達置若罔聞,一次次無視孩子的訴求,總說我不想聽,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的話太多,太硬!

從小“否定式教育”,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心善嘴惡不可取

​在孩子向你表達意願或者態度時,要專注地聆聽,在孩子和你闡述事件經過時,多一些耐心。傾訴和聆聽的過程,本就是孩子宣洩情緒、理清思路的過程。

這個過程不可省略,它既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解決問題的入口。所以,放下手機和手裡的雜事,先聽聽孩子怎麼說,你再決定怎樣去做。

3.積極的反饋

父母要反饋給孩子兩點,一是情緒上的理解和支持,你可以在傾聽的過程中說“嗯”或者“我知道了”,在瞭解事情原委後輕輕說一句“不是你的錯”。

或者用肢體來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去抱抱她,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從情緒上進行積極的反饋。

二是對事件的反饋,成績沒考好,和小朋友打架鬧彆扭了。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以往的經歷去提供合理的建議,陪著孩子一同成長,而不是馬上去否定孩子。

“你太窩囊了”“你天生就很笨”“我看不出來你自己做能做成”……

父母的這些否定性話語,無異於在孩子的傷口處撒鹽,“心善嘴惡”的父母並不受歡迎,還很容易被子女誤解,他不愛我了,乃至於認為“爸媽從來就沒愛過我”。

寫在最後:

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他們在教育上還在沿襲過去的老一套。不寵溺孩子,卻也不必刻意藏起鮮花和掌聲,亦或是孩子失敗時的一聲安慰。

你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強,自己就別總是高高在上,以上帝的視覺去審視孩子所做的一切。俯下身來天地寬,孩子也會更加快樂和堅強。不信,你來試試看!

你的父母經常否定你嗎?你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