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音乐节上的两大类型歌曲,在我看来,一是摇滚,二是民谣。这两种音乐形式可以说在音乐节上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能够极大的感染在场的听众,引发共鸣。而“草莓音乐节”更是与这两种音乐类型契合得完美无暇。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摇滚(Rock and Roll)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很多乐迷的喜爱。

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而后期的摇滚不断的转变和细化成不同的流派,更加丰富多彩,最终在80年代传入我国。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在中国内地摇滚界中被公认为"摇滚之父"的是崔健,台湾地区的摇滚教父是罗大佑,港台地区则是摇滚天王黄家驹。除了上面这三位,著名的摇滚音乐人还有苏见信、谢天笑、 窦唯、张楚、何勇、许巍、郑钧、汪峰、 王勇、周晓鸥等人。著名的摇滚乐队有零点、唐朝、黑豹、魔岩三杰、新裤子乐队、后海大鲨鱼、反光镜、、麦田守望者、二手玫瑰、非鱼乐队、齿轮橡皮乐队等等。凡是喜欢音乐的,都对上面的某个人或某支乐队有所了解。

而民谣更注重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而我国的民谣可以粗浅地认为,民谣即为流行音乐,或商品音乐。在音乐节上,更受欢迎的则是校园民谣。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校园民谣,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能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在音乐节上,更容易引起参加与会的学生们的喜爱和热捧。

民谣在国内的歌曲像老狼的《同桌的你》,《恋恋风尘》,朴树的《白桦林》等,都挺著名的。国外的著名歌曲像《卡萨布兰卡》、《昨日重现》、《毕业生》、《沉寂之声》、《随风飘逝》等也是传播的极为广泛。

像以一首《成都》而声名鹊起的赵雷作为新一代创作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许多年轻乐迷的长期关注。他的歌词兼具思想深度与优美的文字功力,清楚的信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听众充满认同感。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如马頔在乐迷的眼中,首先是一位诗人,深受顾城、海子等八十年代诗人影响,或许并没有做一个诗人的野心。他只是用了诗人般的灵魂和才情将生活淬炼成句,在这个无人读诗的年代,以歌为媒,唱出永不凋零的爱情主题。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朴树和他的《白桦林》,《白桦林》是前苏联的一首民歌,源自乌克兰,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其灵感是来源于苏联二战时期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一位姑娘在白桦林下,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爱人随着军队远去,她在白桦树上刻上她和爱人的名字,他们曾在这棵树下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潘尼卡科,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我等你。”

天空像那天一样阴霾,鸽子依然在村庄上空飞翔着。白桦林中,依然宁静,她的身影依然守侯在那棵白桦树下。只是她等的那个他永远地沉睡在斯大林格勒的阵地上了。只有白发苍苍的她才能感觉到,潘尼卡科一直都伴随在她的身边,他们的交谈是无声的。她微笑着,对身旁的他说道:“我来了。亲爱的。” 老人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嘴角挂着无悔的笑。那棵白桦树上,依然刻有着两个年轻人的名字。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朴树真正被大众认识,正是凭这曲《白桦林》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一举攻打入文艺青年之外的老百姓市场。只是他本人行事低调,并不常露面,更是符合我心中的内敛气质。

那么一般在现场的音乐会上,这两大音乐类型是最受欢迎的,只是今年的音乐会有些特殊。

因特殊时期,演唱会音乐会纷纷取消或延期,不过在相当受欢迎的“草莓音乐节”则改用直播方式“宅草莓”跟乐迷见面,邀来了82组歌手、乐手,一连7天在直播上热唱,张韶涵受邀担任压轴嘉宾登场。

摇滚与民谣,才是音乐节上的两大利器

她虽然纤瘦,却可以运用她特殊的嗓音条件和精湛的发声方法产生极具爆发力的声音 ,干净透亮或者深沉低吟,都拿捏有余。加上她甜美个性的外形,还有和她声音共同的特质:顽强、富有张力,充满执着 ,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在这次的“宅家草莓音乐节”上她一连唱了《欧若拉》《隐形的翅膀》等,并清唱了《红红的太阳》《黎明前的黑暗》让粉丝过了一把瘾。

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