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線】在武漢,我們溫暖同行——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療隊戰疫小記


總有一些人,平時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當國家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總有一些人,在“大家”和“小家”之間選擇了“大家”,不懼危險逆行,他們是這個季節最美麗的風景線。

張雪蓮、李寶亮……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7名醫務人員也加入了這次逆行。2月15日,跟隨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大部隊,他們到達武漢,投入到沌口方艙醫院的救治工作中。

這些天,他們在武漢攜手並進,將溫暖和愛傳遞給武漢的患者。

向著武漢 逆向而行

“作為一名從醫20多年的醫生,我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請求前往武漢抗疫一線……”正月初三,省三院院感科醫生張雪蓮在請戰書上這樣寫道。

遞交請戰書後,張雪蓮與醫院其他6名醫護人員一同編入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我在“疫”線】在武漢,我們溫暖同行——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療隊戰疫小記


周玉甜是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出發當天正好是她在醫院工作滿三年的日子。“我還沒結婚,也沒什麼顧慮,就想去前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我是一名黨員,國家有難需要我們時,就應該挺身而出。”除夕當天,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朱強向組織請戰。

和朱強想法一樣的還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李寶亮,“沒想太多,就想盡快去武漢出一份力,讓疫情儘快結束。”

重症醫學科護士趙英英說,“去前線抗疫是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為了家人少些擔心,一直到出發後,趙英英才告訴家人。

“準備出發的時候,其實多少還是有些擔心。不過,父母的支持讓我充滿了勇氣。”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褚莉莉說。

這支102人的團隊由甘肅省12個市州、48家醫療單位的骨幹組成。很多隊員在子夜得令,清晨出征,他們來不及和家人、朋友以及同事告別,更有同事正值夜班,下班就踏上了這條逆行的路……

團隊協作 溫暖患者

武漢沌口方艙醫院,有996張床位,甘肅醫療隊將接管其中的195張床位。

醫療隊到達武漢後,第一時間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建了5個工作組,統籌安排和協調工作,省三院的7名隊員被分配在5個工作組裡。

【我在“疫”線】在武漢,我們溫暖同行——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療隊戰疫小記

“綜合管理和院感防護組的工作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能最大程度發揮我的特長。”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院感工作者,張雪蓮日常的工作就是負責防護物資、生活物資的分配與管理,安排每天隊員三餐的登記,以及駐地每日消殺工作。

接受工作後,張雪蓮第一時間邀請我省最早援助武漢的省人民醫院公共衛生和醫院感染管理處處長張浩軍,為隊員們講解院感相關知識和穿脫防護服的注意事項。

隨後,張雪蓮和院感組同事制定並調整了感控方案,根據感控分區要求,對駐地以及不同房間佈局分出汙染區、潛在汙染區及清潔區,並用圖片的形式詳解了不同分區劃分及物資放置情況。

“我們院感工作者更像一個管家,隊員在生活和防護方面的問題都由我們來解決。我們要儘可能做好後方工作,讓隊員們在辛苦工作後回到駐地能充分休息。”張雪蓮說。

如果說院感工作者張雪蓮是進艙醫務工作者的守護人,那麼在醫療組、護理組工作的隊員可謂是病患的守護者。

醫護人員和患者在一起。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吳蔚民清晰記得2月19日第一次入艙的情景,“進去前還是有些害怕,可當我穿戴好防護服走進方艙時,看到那些患者的臉龐,那一刻我反倒一點都不緊張了。”

“長時間戴護目鏡和口罩,勒得臉特別疼。男隊員都有些堅持不住,女隊員們更是不容易。”朱強一個勁地給進艙的女隊員們點贊。

但不管工作多麼艱辛,隊員們都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醫生們對患者病情隨時監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護理人員給患者送餐送藥,照顧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身處異鄉 感動常在

疫情之下的武漢,褪去了過往的熱鬧與繁華,取而代之的是無邊的沉寂,這讓曾經到過武漢的張雪蓮內心陣陣酸楚。

然而,隔離病毒並沒有隔離愛,溫情在這裡處處“上演”。

“我們晚上下班的醫務人員到酒店往往凌晨一點多,但餐廳一直給大家留著熱飯。早上上班的人員需要3點出發,接送我們的司機師傅更是早早地將車發動起來,等我們上車。”張雪蓮說。

在方艙醫院內,長時間的工作使隊員們身心疲憊,但是來自武漢人民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行動就讓他們內心溫暖無比。

一次,周玉甜給病人測生命體徵時,一個病人問她從哪裡來,當週玉甜告訴患者自己來自甘肅時,患者說:“聽說你們甘肅的治癒率特別高,你們辛苦了。”聽到這句話,周玉甜既欣慰又自豪。

褚莉莉在工作時,老是會被患者叫錯姓,一位阿姨對她說:“我也不知道你這個姓怎麼讀,你告訴阿姨吧,我就想記著你,記著你身邊的這些人。”聽到這句話,褚莉莉一下子就紅了眼眶。

一些經過診療病情平穩的患者,也會幫助醫護人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分餐或者是搞好病區衛生等。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遠道而來的醫務工作者表達著謝意。

【我在“疫”線】在武漢,我們溫暖同行——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療隊戰疫小記


李寶亮最愛做的動作是豎大拇指,這既是對患者和隊友的鼓勵,也是給自己打氣。

不光是武漢人民讓醫務人員感動不已,隊員們彼此間也是守望相助,溫暖前行。

“每次下班,排隊脫防護服時,艙裡的男隊員們都讓我們先來,他們自己就得等更長時間,讓我特別感動。”吳蔚民說。

作為醫療隊的“保姆媽媽”,張雪蓮總是默默地關心著隊員們。由於不能見面,每次有什麼好吃的,進艙的同事倒班沒有吃上,或者不方便取東西時,她都會把這些東西掛在隊員們的門口,然後給他們發信息,提醒大家收取。每隔一兩天,張雪蓮都會在線上問候和了解隊員們的情況,叮囑隊員們做好防護措施。

還有一件事情讓張雪蓮和隊員們感到非常溫暖,甘肅省醫療隊在武漢遇到了一位來自張掖山丹的24歲志願者。這個叫“屈屈”的甘肅老鄉不僅給醫療隊捐了不少物資,還聯繫理髮師為隊員們修剪頭髮。

心有所牽 靜待花開

對於隊員們來說,有兩件共同的事情能讓他們在疲憊之時感到快樂,那就是休息時與家人通信,以及工作時看到患者病癒出院。

說起工作,張雪蓮有說不完的話,可一談到家人,她卻幾度哽咽。

張雪蓮的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愛人和孩子聽到她去前線,都非常支持。出發時,父母不捨的淚水令張雪蓮心有歉疚。“到武漢後,他們怕影響我工作也不敢打電話,每天都在等我的信息,只有收到我的回覆才會安心。愛人平常工作也很忙,但一有時間就給我發信息,有時候長時間等不到回覆,就悄悄向同事打聽我的消息。”對張雪蓮來說,每次收到家人的信息,每次和家人通電話都會讓她更有勇氣去抗擊疫情。

“視頻裡讓他們看一下我很好,他們也就放心了。“每次和家人視頻,趙英英總是把手機放得遠遠的,他不想讓父母看到她臉上被口罩、護目鏡壓出的壓痕,怕他們擔心。

吳蔚民在工作時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和患者們一起鍛鍊跳舞了。“那時整個身心完全放鬆,時間也過得比較快,希望他們早日戰勝病魔,和家裡人團聚。”

李寶亮說,看著患者一天天好起來,最後能夠出院,就特別開心。最近有部分患者已經開始陸續出院了,甘肅醫療隊做了手繪布袋等小禮物送給患者,醫療隊也收到很多患者的感謝信。每當這個時候,李寶亮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李寶亮的未婚妻也是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

原來,李寶亮早就定好要在這個春天舉辦婚禮,疫情發生後,他推遲婚禮,毅然奔赴前線抗擊疫情。他說:“等到疫情結束,要挑個好日子,把遲到的婚禮補上。

最近幾天,張雪蓮除了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外,正在忙活策劃一場集體生日會。這一個月裡,醫療隊大概有15名隊員要過生日。“我們要共同許願,願武漢早日疫散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