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樣看待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創作



喜歡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佔比較高,一般厭惡風險,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穩定,屬於保守型投資者。在市場化條件下,隨著投資渠道的擴寬,產品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風險各異,但風險教育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即適合的人購買適合的產品。因此,對於選擇銀行定期存款的投資者不應該存在什麼偏見。

為什麼他們喜歡去銀行存定期?

在理財類產品中,定期存款的風險最低。在屬性上,它是銀行金融產品,屬於一般性存款,被監管機構納入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對象,即50萬以內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額償付,為儲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約性表現非常明顯,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儲戶中,中老年客戶佔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著創造主動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喪失,抵禦風險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財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他們更喜歡定期存款的直觀明瞭,童叟無欺。


從效益性上講,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於理財產品,尤其是當前利率行情下。眾所周知,曾經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寶寶類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6%,銀行系保本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高達5%以上,那個時候定期存款確實比較虧。但是,如今的理財市場行情正在逆轉,隨著央行連續多次降準,市場資金面趨於寬鬆,貨幣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難以維持3%的收益率,而餘額寶甚至跌至2.2%左右。銀行系理財產品同樣如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收益率連續超過10個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銀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並不大,甚至還有小幅上揚。在很多中小銀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過4%,特色大額存款可以達到4.2-4.6%區間,有的還有存款送積分送禮品活動。民營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經達到5.5%(億聯銀行和三峽銀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麼存,選好了,完全可以達到或超過理財產品收益,而且沒有非保本的心理焦慮。


投資理財板塊的熱點並非永恆不變,輪動始終受制於市場因素。2017年是各類理財產品的巔峰時期,餘額寶總規模曾一度試圖問鼎2萬億,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銀行系理財產品當時存續9.35萬隻,總餘額高達29.54萬億,而到了2018年底存續只數只有4.8萬隻,總餘額下降到22.04萬億,較2017年減少7.5萬億,數量和規模出現雙降。

反觀銀行存款則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國住戶存款總餘額為65.2萬億,2018年底總餘額增加到72.44萬億,淨增7.24萬億,增幅達到10.2%。毫無疑問,曾經的理財產品客戶也開始向銀行存款領域迴流,這種迴流不僅與產品收益率變化有關,還與保本型理財產品即將退出市場,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大量上市有很大關係,也間接說明投資偏好同樣可以改變投資理財策略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