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如何从《止学》一书中,学习提升个人领导力的智慧

人人都有影响力,

人人都可以有领导力!

——橄榄领导力

一提到领导力这个概念,绝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一个与领导者有关的事,言外之意,我不是领导,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领导力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一个人如果真的认为他没有领导力,那么他就会丧失很多本可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机会。

但如果一个人换个角度来理解领导力——比如,把领导力看成是一个把握尺度的学问,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总结,那么他对领导力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而且他可以把控自身领导力的提升进程。

领导力,就是一个有关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把握尺度的学问。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这点,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止学》,这本书包括其作者均不太广为人知,因此,看过这本书的人又称它为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的绝学。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等,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强盛的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

清人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诚更是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和“止学”的受益者。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办事、敛财要有“度”。“止”可以理解为适可而止,就是要有度。从具体内容来看,《止学》从一个人在对待智、利、辩、誉、情、怨等方面如何做到取舍有度,特别是如果你现在已经是管理者、领导者,你看到这些精辟的建议会特别有感触。

01-《止学》智卷:如何对待智慧?

①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过于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②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才能出众者未必智慧超群,真有智慧者并不显山露水。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③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有些人很聪明,知道怎么耍手段甚至使用阴谋诡计做上管理层,但这样的人要想再进一步,仍然靠过去的小聪明、小手段去爬上更高的领导层就很难了。

也有些人自持比别人聪明,凡事喜欢用计谋去解决问题,却很少反思自己在品德层面是否有缺失。过去聪明,但德行不够的人是得不到人们足够的信任和拥护的。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这个意思。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02-《止学》利卷:如何对待利益?

①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逐利者虽众而富贵者实寡,贤明者辞让功劳而名望日增。大利伤身,小利惠人,取舍当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②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③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

一个人,作为个人也好,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也好,都必须要考虑对利益的追求问题,既要考虑自己的私利,又要考虑大家的公利。在对待利益的问题上,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会过于看重自己的私利,舍不得分利。而一个现实又目光长远的领导者,会考虑利益分配的平衡。

历史上,年轻的项羽过于贪恋名利,而舍不得与部下分享利益,搞得优秀的人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最终项羽身败身死。联想的柳传志在创业之初就抱有这样的度量,让跟着他的部下,开的车比他还好。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则把自己的股份分给了员工,实行了全员持股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这也最终缔造了两家在各自行业最优秀的企业。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03-《止学》辩卷:如何对待争辩?

①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损伤。拙于言辞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


②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见识不及人者,切勿妄下断言。势力不及人者,切勿言人之忌。力量不如人者,切勿口出狂言。


③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称王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者强势,习惯与人争辩,这样争辩的结果毫无益处,因为喜欢通过辩论占上风的人,要么让人看出他心中的自卑,要么看出他心胸的狭隘,无论哪种情形,都会有损他的形象,或者说有损他的领导力。

有句话讲:三等人才,聪明机辩。二等人才磊落雄强。一等人才,深沉厚重。因此,在真正的高手那里,能言善辩的人是一种看得见的聪明,并不是最厉害的。在金庸的武侠江湖里,最厉害的不是黄蓉这种伶牙利嘴精灵鬼怪的,而是木讷迟钝忠厚老实的郭靖,甚至是毫不起眼的扫地僧。

当然,对待有争议的问题,并不是不辩,也不是一味的沉默。只是有的人用时间去淡化一时的分歧,用的人用行动去化解暂时的冲突。而且即使是争辩,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输赢,也不是为了打倒对方,而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04-《止学》誉卷:如何对待名誉?

①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喜好名誉的人多数会遭受侮辱。赞誉太多君主就会惊恐,名声太高就会招来众人嫉恨。

②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已,明者言不自赞。贪功之功,天不佑也。

【译】名誉有虚假的,谄媚的人用它来欺骗他人。名望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贪婪和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它。

③赏誉勿轻,轻者誉贱,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译】赏给他人名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名誉就不贵重了,不贵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辞让就能显现美德,显现美德就可以解除猜疑了。上司和下属没有争斗,他们的名誉就不会被废弃了。

一个人需要好的口碑,才能在人群中立足,一个领导者需要好的名声,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因此,对于个人名誉的追求,是必须的,对于自身的名誉,也是必须要维护的。但是有时注重名誉太过了,而影响到上司的声誉,他人的荣誉,那这种对名誉的追求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患。

古时王翦在秦始皇面前的自污,萧何在刘邦面前的自污,都是怕自己的名声功高盖主,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曾国藩原来也是清廉耿直的愤青一个,但在四十岁后开始懂得放下自己的面子,给大老板尊重,给同侪面子,给下属荣誉,做到和光同尘,团结上下左右,最后才成就自己击败太平天国的伟业。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05-《止学》情卷:如何对待情感?

①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测。

【译】情感过度就没有品行,欲望太多就会失去法则。喜怒不形于色者,深不可测。

②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

【译】上司没有度量容人就会失去威信,下属不能忍受屈辱就不会成就事业。上司和下属都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地位自然会保全。君主和臣子过于亲密,做臣子的反而会招来祸殃。小人的荣达,不可以和他们攀附交情。

③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译】注重情感的人艰辛多,缺乏情义的人磨难少。喜怒不节者,必受困厄。

一个有领导力的人都很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待情感的问题都很理性。因为,领导者所处的位置、高度,要求他们看问题必须更全面,更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他必须行事要小心谨慎、理性冷静。所谓“慈不掌兵”即源于此。

对待情感问题要理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毫无情义。恰恰相反,他必须能深刻洞察并理解人的情感,并能在适当的时机、面对适当的对象、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会让人感到他在理性背后的真诚,也会令人倍感亲近。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06-《止学》释怨卷:如何对待怨恨?

①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

【译】君子不计较以往的恩怨,计较以往的恩怨会损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报复,这样只能让我毁灭。讲和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要考虑的。

②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结焉。

【译】没有适当的名义就会惹来非议,让名义归正就一定要委屈自己了。疑惑不能解除仇恨就会加重,想消融疑惑的人一定要自我谴责了。自私的念头不产生,仇怨就不会结下了。

③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译】宽厚并不能讨好所有的人,严厉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恭敬对劝人改过没有帮助,诤谏就可以教导他了。

无论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还是自己对别人的怨恨,正确的处理方式,不能让怨恨有损自己的德行,也不能让怨恨产生更大的破坏。所以,对待怨恨的方式,并不是以德报怨就好,而是要以直报怨。所谓直,就是公道、正直。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但凡想要多做一点事,多一点改革,就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或者行为习惯,这就会带来明里暗里的怨气。但如果不理这些怨气,一意孤行,就会形成积怨,积怨不解,就会变为仇恨。但如果在怨恨面前一味忍让、畏手畏脚,那也会一事无成。


领导力没那么高深,为人处事把握好尺度,你也可以有领导力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各种难以解决的难题、冲突时,对照《止学》中这些对智、利、辩、誉、情、怨等方面有尺度的处理方式,我们就可能不再纠结、迷惘,我们做起事来,就会心中有杆秤,就不会被他人左右方向,就会有主见,就会有力量!

所以,一个人的领导力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你为人人事处把握好尺度,你就会慢慢积累起你的口碑,树立起你的影响力!影响力即领导力,所谓“人人都有影响力,人人都可以有领导力”即来源于此!


何谞雄

橄榄领导力中心

2020年3月9日

广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