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测未来地球十年的气候,小冰河期出现,人类将如何应对?

他忙什么


已经有多个科学家小组各自通过太阳磁场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相同结论——在未来几年,地球将进入一个降温阶段,这将引发一系列事件,导致一个小型冰河时代。根据这些模型,从2020年到2053年,太阳活动将在33年内大幅减少,这将导致全球气温急剧下降,降至17世纪以来的最低点。未来预测的太阳活动被比作蒙德极小期,这是太阳进入一个特别不活跃的时期,产生的太阳黑子比平常少,太阳辐射强度将显著降低,因此,进入大气层的热量将会减少,这将导致气温降低。

蒙德极小期发生在北半球的1645年至1715年,由于太阳黑子活动极小和太阳活动极低,欧洲和北美都经历了严酷的冬季,根据历史记载,在长达70年的小冰河期,泰晤士河至少冻结了7周。

虽然一些人利用这项研究结果来煽动人们对大规模饥荒和冰冻的恐慌,但实际上,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小冰河期将是可以控制的。

科学家通过查看历史记录,包括南极冰芯,几乎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17世纪的小冰河期有多么冷。总的来说,小冰河期是一个可控的气候衰退,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像英国这样的温带纬度地区冬天会更冷,但也并非所有的冬季都是寒冷的,而夏季和现在一样温暖。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在所谓的小冰河期仅下降了0.5摄氏度;相比之下,最近一次真正的冰河时代是在12000年前,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下降了8摄氏度。

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伦敦,泰晤士河曾多次结冰,这种情况在19世纪就停止了,据说当时世界刚刚走出小冰河期。但是研究人员发现霜冻集市的结束与气候变化无关,这实际上是河水流量增加的结果,1825年伦敦桥被拆除,1870年维多利亚河堤开放。

总的来说,目前太阳活动似乎在下降,但由此产生的任何降温效应都将被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影响所抵消,因此全球气温不会显著下降。


科学闰土



小冰期确实存在,但并非你我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举个例子好了,在公元1645年到1715年这段时间当中,全球各地都出现了极端寒冷的气候,例如当时我国的福建省,广东省,甚至是海南省都狂下暴雪。

在极端严寒的天气之下,全球的人口大幅度的锐减,而且有些资料认为,我国明朝的灭亡,就和小冰期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粮食作为的减产,导致社会越来越混乱,最终明朝在种种打击之下就灭亡了。



那么小冰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人认为和太阳的活动有关系,例如在1645年到1715年这70年当中,当时的天文学家几乎没有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出现,于是有些研究者就认为,当太阳的表面活动趋于平静的时候,地球就会出现小冰期。

但这种说法一点都不靠谱,科学家们曾经进行过科学计算,结果显示即使太阳黑子,日冕等活动完全消失,地球的表面温度最多只会下降0.3摄氏度左右。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即使在未来的数十年当中,太阳将会进入一段平静期,地球也不会因此进入小冰期,那么真正会造成地球温度大幅度下降的因素,实际上还是地球内部的一些原因有关

明朝之所以会如此寒冷,是因为火山灰遮挡了太阳光,当大量的太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的时候,地表的温度自然就会下降。

另外太阳光的减少肯定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于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当时的人类社会就发生了种种危机,而今天人类的科技发达,即使出现极端严寒的小冰期,我们也不会像古人一样自乱阵脚……


种植恒星


小冰河期像平时御寒就可以了,不用恐慌。

科学家在2015年就已预测未来十年地球进入小冰河期,是因为太阳将在2030年进入休眠期,变成了一颗“懒太阳”。


几十亿年来,太阳的光和热让地球焕发蓬勃生机,太阳如果打个喷嚏也会深深影响地球。

而据科学家近年观测到正在逐渐减弱,有时甚至没有黑子,这就表明了它的活跃度将会降低,也就是“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辐射量随之降低,表面温度会下降2000℃左右,太阳产生的光热会下降,但仍然能给地球提供足够的温暖,与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在300多年前,地球上曾出现过蒙德极小期,陆地上的冬季延长,出现了千年一遇的酷寒气候,英国的泰晤士河也结起了厚冰,中国明朝也因此而灭亡。



未来10年的小冰河期出现,人类该怎样应对?

据2018年最新研究,太阳活动极小期可能会提前出现,在2020年就会使地球形成小冰河期,持续时间为30年。


但有专家认为,自从200多年来的工业革命以后,地球平均温度已升高了1℃,整个地球处于温室效应的之下。如果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不但不会使人类感到寒冷,相反还会让“全球变暖”得到缓解,让人类从高温的炙烤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弄潮科学


地球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怎么突然又说地球将会进入小冰期呢?众所周知,地球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地球上会不会有小冰期,也取决于太阳是否会减少辐射量。


有人说科学家近年来观测到了太阳活动有减弱的趋势,且这一趋势到2030年将会演变得最为严重,不过可能很多人对于太阳活动存在误解,以为太阳活动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到地球上所接收到的太阳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太阳活动指的是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以及日冕抛射等活动,跟太阳发热并没有直接联系。

最近几年,科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有异常现象,他们发现太阳黑子开始慢慢冷静下来了,不像过去那样活跃,他们于是怀疑这有可能是地球即将进入小冰期的一个征兆,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地球上的小冰期可以持续几年到几十年不等。比如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地球上就曾经经历过一次小冰期,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70年,而这一时期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明显少于之前的年份,所以科学家就怀疑太阳黑子的活动减弱可能是地球进入冰期的征兆。


不过关于太阳黑子数量对地球气候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既然都说到了是小冰期,那么对于地球气候的影响应该不是太大的,据说之前的小冰期发生的时候,全球的平均气温比20世纪的时候低了大概0.5摄氏度到1摄氏度之间,由此可见,小冰期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

有科学家计算过,如果太阳黑子完全消失的话,那么地球的平均气温大概也只会下降0.3摄氏度,这根本就是无伤大雅的事,要知道随意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适时给地球稍微降一降温度,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更重要的是一点是,关于太阳活动强弱的直接观测也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之前的小冰期是否真的存在过,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使真的有小冰期来了,那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镜像科普


传言到2030年前后,太阳活动将下降60%,使地球迅速降温,导致地球小冰期的出现,但这种说法只是误解,由太阳活动导致的地球降温可能还比不上温室效应导致的升温。

小冰期地球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先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人类可是从几百万年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连赤身露体的原始人都没有造成亡种,对于科技发达、拥有众多保暖手段的现代人来说更是不足为惧,只不过小冰期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全球农作物种植范围和产量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还是有一些影响。地球将进入小冰期的说法来源于国外媒体的一篇文章,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瓦伦丁娜·扎尔科瓦根据近些年太阳黑子活动规律,自制模型预测太阳的活动规律,认为2030年前后太阳黑子、日冕抛出物等会降低60%,而不是说太阳释放的能量将降低这么大的幅度。这位教授也并没有对地球2030年的气候做出预测,地球将出现小冰期的说法只不过是媒体的误解,借助媒体发布此研究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近来以验证他的模型是否准确。

而且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的一些小冰期更多的是由于火山活动等造成的,是由于大气层的缘故导致的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的直接减少。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临时现象,是由于磁场的活动造成的太阳表面局部温度降低,相比周围低1000℃左右,在太阳炙热的表面之中,相应的区域就显得比较黑,被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每11.2年有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出现,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太阳有一些周期性的活动,会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周期性活动的的间隔时间比较稳定,但是太阳的这种周期性的活动现象又呈现出每个周期强弱不同的特点,现在仍没有办法可以准确地根据太阳黑子等太阳表面物质活动规律准确预测地球的气候变化。

这位教授的说法也并未在科学家成为主流,科学家们更多地认为,未来太阳活动强度的降低带来的气候变化,甚至还比不过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升温。不管地球气候将如何变化,人类要做的就是赶紧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以便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气候事件。


来看世界呀


网上有新闻说太阳活动减弱,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大约有两个时间2020年和2030年。银河系内数千亿颗恒星,太阳仅仅是其中普通的一颗,但对于地球生物来说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氢和氦在高温作用下,成为等离子体。内核处在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其表面上猛烈的爆发出辐射风暴把光和热带到地球。太阳活动例如黑子、耀斑等会影响其辐射的能量值,这对于地球来说影响的就是温度变化,例如本问题中所说的小冰河期

太阳内部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核聚变生成5.95亿吨的氦,损失的500万吨质量转换成了能量,这相当于10亿个百万吨级的氢弹威力。太阳内核处的核聚变发生在一个小区域内,这个区域内可以持续保证高温和高压。

太阳内核的核聚变程度是动态稳定进行的,当核聚变较剧烈的时候释放出巨大能量,会膨胀太阳内核,膨胀的太阳内核意味着压力和密度的减小,因此核聚变和缓慢下来。当核聚变放缓向外释放的压力减小,那么在太阳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太阳内核紧缩核聚变开始剧烈进行。这是一次周期性的动态变化,太阳内核处的核聚变时强时弱。



NASA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数据收集建立出的太阳活动预测模型,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在持续性的变少,太阳活动的减弱意味着辐射能的减少,大约从2020年开始到2070年这五十年间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河期”,简单理解就是整体温度可能有所下降。这样的时期对于太阳来说被称为“太阳活动极小期”,上一次极小期发生在17世纪,导致了全球气温的降低。


NASA的报道称太阳黑子活动在2014年是巅峰时期,随着时间太阳黑子逐渐减少,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但是对于地球的影响科学家认为根本不需要担心。太阳在活动极小期内辐射量减少7%,但是可能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仅仅变化0.3摄氏度左右,这个程度远远没有温室效应给地球升的温度。


科学黑洞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现在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是地球已经进入冰河时期,大部分区域的气温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的确有这样的趋势,但也不至于像电影《后天》展示的那样严重,大可不必恐慌、不知所措。下面我就给大家简要分析一下2020年地球会不会进入小冰河期:

一、冰河期的概念

从概念上来看,冰河时期是指地球上存在那么一个时间段,大范围的地区气温下降,陆地和海洋都被冰雪或者冰层覆盖,从而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生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宜居带严重缩减。根据地质探测和相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确存在周期性的冰河时期,根据周期长短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又把冰河时期分为大冰河期和小冰河期。

在大冰河期,可能整个地球都被冰雪或冰层覆盖,它的周期很长,经过估算应该在1.5-2.5亿年之间,目前能够探测发现的,地球上曾经发生过4次大冰期。大冰河时期的形成,目前推测可能是由于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周期性的运动所致,当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远心点时,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整体温度就会逐渐降低。

关于小冰河期,这个也是科学界关于冰河时期争论最多的地方,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小冰河时期,理由是在两个地球温度处于高位的时间点之间,肯定会存在一个低温区间,这是一种正常的气候波动。但相当部分的科学家还是认为,这种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是3-4万年一次,已经超出了气候波动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因此,可以定义为迷你冰河时代”。而且其周期性的时间间隔正在不断地缩短到1万年左右。

二、小冰河期的成因猜测

虽然科学界关于小冰河期的成因问题争论较大,但通过监测发现,小冰河期的形成与太阳活动周期性的变化存在一定关联。也就是说,当太阳活动有明显减弱时,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地球的温度,有人甚至预测下一次的小冰河时期可能在2030年出现,持续时间为60-100年,届时太阳活动将会减少60%左右,这是很多科学界人士持有的观点。但从目前来看,太阳活动的强弱与地球气候的变化程度到底有什么关联机制,还没有令信服的定论。

三、太阳活动与地球温度到底有没有关系

我认为,即使如很多人说的到2020年或者2030年左右,太阳活动会下降60%,也不等同于太阳的温度下降60%,当然更不会等同于地球温度下降60%。我们都知道,太阳活动的强弱,是由太阳黑子的爆发强度和太阳磁场的变化来决定的,而太阳黑子的爆发和太阳磁场的变化是呈现每11年轮回一次的周期性,通过观测,在这11年中太阳黑子活动强度降至最低时,我们地球的平均温度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

另外,更重要的是,太阳活动的变化不会影响太阳辐射能量的显著改变,所以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不会因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改变。而且,从全球气温监测的数据来看,目前我们地球整体的温度还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2020年地球进入“小冰河期”的论断是缺乏必要和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它只是由近年来地球局部地区遭受严寒天气所引发的一种思考和猜测,需要指出的是地球整体温度并没有呈下降趋势,这点很关键。大家在对待一些事件时,需要全面地考虑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和作出应对。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早在2011年,就有研究[1]预测,地球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进入小冰河期。那么,为什么说地球在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变冷呢?这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呢?

虽然地球内部会产生热量,但地球表面上的热量大都是来自于太阳。如果地球上变冷了,都是因为地表接收到的太阳光变少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原因是大量灰尘进入地球大气中,它们会大量反射太阳光,超级火山大规模爆发、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原因是太阳活动降低,导致太阳辐射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地球不会被完全冰冻,但温度也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引发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出现小冰河期。

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规律,天文学家预测,太阳活动在未来几年将会处于低水平,这会导致地球降温。早在数百年前,天文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太阳黑子数量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在那时,地球上出现了长达几十年的小冰河期,欧洲冬季气温下降了1至1.5摄氏度。因此,太阳活动减弱和地球温度降低被认为存在因果关系。

据估计,当太阳活动在未来几年处于极小期时,地球的平均温度将会下降大约0.3至0.4度。而全球气温已经比几百年前升高了1度,所以这种降温幅度并不会让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只会让全球变暖得到一定的缓和。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区域,温度可能会有超过1度的下降。

从长远角度来看,太阳辐射只会变得越来越强,因为太阳的核聚变速率在不断加快,每秒产生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多。早在四十多亿年前,太阳刚诞生不久,那时太阳产生的能量只有现在的70%。而在距今十几亿年后,太阳光度将会比现在增加超过10%,导致地球温度变得过高,液态水将不复存在。在那之前,人类需要想办法应对逐渐变热的太阳所造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Georg Feulner, Are the most recent estimates for Maunder Minimum solar irradiance in agreement with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1, 38, L16706.


火星一号


这个问题估计要追溯至2015年7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其中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就是说“科学家预测太阳将在2030年进入休眠期,届时地球的温度下降,进入小冰河时期”。

后来一经报道后引起了广大的关注,但是事实上太阳存在着的活动周期对于地球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绝对。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已经过去了50亿年,人类发展进化的时间往多说三五百万年,而开始抬头仰望星空研究恒星也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对于太阳活动了解的并不全面,只能算是初步的认识。


一个简单预测模型认为太阳在2030年进入休眠期,这是非常武断的。这也并不是太阳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据科学家表示,由太阳黑子活动减弱而对于地球气候产生的影响变化是很小的,经过对太阳11年的周期影响来看,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只有0.1摄氏度,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地球会进入什么冰河期!

那未来如果太阳真的“休眠”了,地球会发生什么?

太阳占据了太阳系99%以上的质量,同时,太阳还是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当太阳完全休眠,光和热也就消失了,对于没有生命的星球来说,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将会陷入无边的黑暗。

由于地球和太阳有一定的距离,地球虽然不会立即变的黑暗,但是等八分钟之后将会变得一点阳光都没有,人类只能够使用灯光来照明。而地球上的温度也会因太阳的消失开始一点一点的降低,最后地球也会进入冰封的状态……

总结

其实太阳存在着的活动周期对于地球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绝对,太阳休眠可能只会导致地球温度变化最多0.3℃,甚至根本比不上温室效应导致的地球上升的温度。但是这也是希望我们能够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地球这个生态家园。


星球上的科学


科学家预测未来地球十年的气候,小冰河期出现,人类将如何应对?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比较寒冷的时期,在中国也有一个“明清小冰期”的说法,整个周期于二十世纪初结束,关于这个小冰期说法比较多,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太阳活动周期影响

这很容易理解,太阳活动减弱,光辐射降低,地球获辐射能整体下降,这是直接导致地球进入寒冷期的原因。

11年黑子周期

这个是大家最熟悉的太阳活动,因为黑子够大时用肉眼即可看到,当然观测时必须要注意,如果不是在夕阳或者巴德膜后观测,眼睛很容易受到强光灼烧甚至有失明风险。

过去30年的太阳活动,遵循一个11年左右的周期,不过这个11年左右的辐射波动很低,最高和最低相差不过1瓦/平方米,跟1366瓦/平方米的平均辐射能比较起来,千分之一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

蒙德极小期

从1645年开始到1715年,太阳黑子非常罕见。太阳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统计了那段时间,发现这段期间的太阳黑子非常少。

过去的400年间太阳黑子活动数量统计图,其中在1600-1700年间的黑子数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与小冰期时间上大致有些吻合。

除了欧特极小期之外,其他的极大期和极小期的温暖与寒冷几乎都是对应起来的,太阳活动的极小期和小冰期的出现明显是脱不开干系的。

地球火山喷发影响

除了太阳辐射因黑子活动减少下降这个外在因素外,另一个因素是地球自身的因素影响,因为地球上还有一种大规模的阻挡太阳辐射的行为,火山喷发,种花家统计了相应周期的火山喷发时间,发现与这个小冰期大致是对应的。

仅仅统计了超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小规模不在此列,与太阳活动周期的神配合,很有可能就是导致地球进入小冰期的重要原因。

上图是南宋到民国时期广州的大雪年份,作为南方城市的广州大雪的机会是不多的,最近一次大雪是在1929年,历史上明清时期大雪明显比其他时间要多一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段时间整体上的寒冷程度。

地球近期会遭遇小冰期吗?

是否会遭遇小冰期,也就外在内因这两个因素,那么作为外因的太阳近期会有什么活动吗?

上图是通过树龄学使用放射性碳-14测定太阳辐射的情况,重建了11400年间的太阳黑子数目表,过去的70年间的活动水品甚至达到了8000年前的极大值,比最早的11400年前高出大约10%,准确的说太阳活动近期正在不断上升阶段,这也是前面太阳活动事件大概的期间表中现代极大期间,未来短期内爆发极小期的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未来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想大气层排放大量尘埃的状况存在吗?这种情况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因为地球自身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地质运动,而这个最大的不稳定点就在美国黄石公园火山!

黄石公园的火山口规模极大(长85千米,宽45千米,总面积达3825平方公里),它的第一次喷发是在210万年前,第二次是130万年前,第三次是64万年前,不知道各位是否发现了一个规律:

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相隔:80万年

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相隔:66万年

第三次到现在大约过去了:64万年

从时间上来看现在正在这个周期的下一次爆发临界时间之内,看上去是不是很恐怖?下图是黄石公园的数字高程图,研究表明黄石公园的地面沉降与上升以及水平移动比较活跃,这些现象都表明这座火山从来都没有真正沉睡过,而且它似乎正变得活跃起来。

黄石公园火山如果喷发的话,它的规模将是圣海伦火山规模的2500倍(圣海伦火山摧毁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筑),其大量火山灰将进入大气环流继而影响全球。

1980年爆发的圣海伦火山,左右图是爆发前和爆发后的对比,后者比前者低了300米。

除了火山因素影响以外,还有其它可能性吗?

科幻片《后天》中描述了一个超级风暴将平流层的极低温大气卷到了地面导致它所经之处冰天雪地!那么这样的风暴有可能产生吗?

反气旋就能将高空的气流带下地面,但反气旋发生后的状况比较好玩,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简单的说就是夏天不可能发生像后天的那种状况,而冬天则由于没有强热气流能量补充,也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从理论上来看这种可能性极低!

当然《后天》中也交代了这是一个变种的风暴,但它怎么发生,并没有科学交代,不过我们只看效果,对于它到底是否能发生并不关心!而事实上地球上发生这样的风暴可能几近于零,与之相比,那还不如黄石火山或者其它休眠火山喷发的可能性比较高一些!另外要注意下的是,火山的喷发和地震一样,是非常难预测的,更不要说未来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