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西元1331年,统治日本长达一百四十余年的镰仓幕府在宣告终结

,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由于之后的醍醐天皇吸取了武家政权统治的弊端,对武士阶级有所忌惮,因此在出台的部分政策条例中,或多或少的对武士阶级有所束缚和打压。但推翻镰仓幕府的主力军,本就是各地“勤王”兵马,其组织成分仍旧以武士阶级占比最大,再加上彼时天皇才刚从被剥夺权力的阴影中走出,根基尚且不稳,无法对武士阶级进行绝对的控制。

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光明天皇像

而受朝廷打压政策的影响,足利尊氏最终选择发动兵变,并于西元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作为傀儡的光明天皇登基,并仿照镰仓幕府时期的一系列法令条例,制定《建武式目》,于京都城内重开幕府,标志着日本幕府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室町幕府的出现。

不过,室町幕府尽管前后存在近两百余年的时间,但其中却包含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需要强调的是,日本战国时期堪称日本历史上内乱的“顶峰”,各大领主纷纷立国,硝烟不断,但室町幕府却仍旧存在,只是在这一时期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直至织田信长的势力异军突起,最终成功于西元1573年推翻了室町幕府统治。

然而,在室町幕府统治期间,曾爆发过一场著名的内乱——应仁之乱,这场内乱的起因本是因拥立幕府大将军继承者而爆发的内乱,最终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即不仅加速了室町幕府的解体,同样也开启了日本战国时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爆发于西元1467年,因当时正值应仁元年而得名。早在西元1464年,因当时执政的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无嗣,但又不能将将军之位传给旁系族人,于是他便借此将本已皈依净土宗的弟弟足利义寻还俗,作为他的养子,并将其更名为“足利义视”,为之后继承将军之位做足了准备。

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足利义政已经将足利义视确定为继承人后,仅仅过了一年,他的妻子便诞下了足利义尚。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足利义政深受打击,但又不能即行废掉足利义视的名分,于是他便将自己的儿子足利义尚交予山名持丰代之监管。然而,山名持丰本就与细川胜元在政治上有所分歧,更为巧合的是,山名持丰支持足利义尚,细川胜元却是足利义视的坚定拥护者,两人的矛盾自然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趋尖锐起来。直到最后,两家在选择将军继承人的问题上僵持不下,矛盾愈发升级,以至于最终爆发战争,即应仁之乱。

关于应仁之乱爆发后的情景,在《应仁记》中有首诗文可作参考:

汝知京都艳,今朝遍荒野。黄昏云雀飞,悲凉泪满颜。

在应仁之乱持续发酵后,西元1468年,以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为对立双方,纷纷建立幕府,致使原本统一的室町幕府初步瓦解,一时间形成了“东西两府”的局面。不过需要说一句,由山名持丰所建立的西幕府,规模远远小于细川胜元拥戴足利义视所建立的东幕府,因此西幕府在史学界并不被视为正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细川胜元不仅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并且有天皇作为筹码,这一点是山名持丰所不曾考虑到的因素。

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但自出现东西幕府之后,原本平稳运行的室町幕府的结构大受冲击。西元1473年,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接连辞世,为了避免战争继续升级,两人的继承者山名政丰和西川政元,最终签订了和约,战争规模逐渐缩小。西元1477年,持续近十一年之久的应仁之乱终于画上了“半个句号”。之所以称其为“半个”,则是因为尽管之后幕府重归一统,但经由十余年的内乱消耗,室町幕府已然摇摇欲坠,权力大幅缩水,根本无力起到震慑全国的作用。

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

由于应仁之乱期间,支持室町幕府的大名联合体(相当于各地势力可观的领主),同样也随着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分成了两个派别。所以在内乱结束后,本来集中统一的大名联合体也纷纷崩溃,内部结构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现象,正如日本学者樱井英治在《室町人的精神》一书中写的那样:

应仁之乱使幕府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乱中至乱后,由于大名们纷纷返回领国,作为幕政之基础的守护在京原则纷纷趋于崩溃。

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守护”,即指大名,在室町幕府时期,为了得到各地大名的支持,稳固幕府政权,幕府便将分国治理权委任以大名进行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时的守护仍旧可以归国治理,但分国的部分重要职权,仍旧为幕府所掌控,以避免出现守护同幕府分庭抗礼的现象产生。因此,在室町幕府时代,守护同幕府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一方面守护受幕府信任,予以分国领土,另一方面,幕府也同样需要守护的支持,拱卫京都。

但在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内部权力被不断削弱,军事实力大打折扣,这就使得在战争中不断崛起的部分势力强大的守护,开始脱离幕府的管控,由拱卫幕府,逐渐演变为占地为王,同幕府分庭抗礼的领国制,以至于最终演变为“战国大名领国制”。此外,由于这些守护在归国后,纷纷将自己所管辖的分国,直接称“国家”或省略为“国”,不承认幕府分国的特质。

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无力回天,日本战国时代逐渐拉开了序幕

因此,自守护领国制不断演变为大名领国制后,日本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而应仁之乱作为日本历史的一大拐点,不仅在当时打破了日本以往沿袭下的统治结构,同样也使得日本文化得以同世界所接轨,对之后日本新型文化的传入和新思想的启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可以将明治维新视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但数百年前应仁之乱的爆发,却早已为明治维新创造了基础和机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