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与塔,佛塔的中国本土化

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即来源“Buddastupa”,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许多佛塔会刻


浮屠与塔,佛塔的中国本土化

佛教塔


古今中外·塔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盘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

  在中国,一般立在寺院中的塔是由复钵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原,佛塔的建造也开始了。我们早期的佛塔,基本上都是中国建筑形式的楼阁式塔,其次有复钵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塔等等。

浮屠与塔,佛塔的中国本土化

云南·古塔


中国塔

  楼阁式塔的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这种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悠久,形体最高大,保存数量也最多。早期楼阁式塔应为木结构,因为易于毁于火灾,所以实物没有能够保存到现在。最早的楼阁式塔见于南北朝的云冈和敦煌石窟的雕刻中。隋唐以后,多用砖石为建塔材料,出现了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

  复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或藏式塔,这是因为喇嘛教建塔常用这种形式。这种塔的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复钵,这当然是源于印度佛塔的形式。复钵上是巨大的塔刹,复钵上建一个高大的须弥座。这种塔在元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是和喇嘛教在当时盛行相联系的。

浮屠与塔,佛塔的中国本土化

藏传佛塔


  藏族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一大佛教圣地。长期以来,由于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为一种修德积福的途径,无论僧俗都热衷于建造佛塔。因为“一座窣堵波、一尊雕像、一部经书、高声诵经,所有这一切都会自动地产生大量功德”。这样,在藏区这块广裹的土地上立起了无数座佛塔。这类佛塔无论形式、内在含义、功能利益等方面都带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浮屠与塔,佛塔的中国本土化

北京昌平银山塔林


塔·中国化

  托塔天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

  《西游记》将毗沙门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将李靖身上,成了有名的"托塔李天王"。在民间,浮屠还被视为施福护财。因此,此尊观音法相在民间深受崇拜。

  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生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