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下农村青年有的都不会种地,土地会没人耕作吗?

张光久


30岁以下农村青年确实存在不在种地、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惯性思维。关键性的倒出词语”农村青年“,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究。

1:农村青年30岁以下,基本限定了1990出生的一群人,90后,00后。

2:他们的年龄范围圈定在了20-30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不是考研究生、就是考博士生、或者在城市谋求了一份工作,指望他们种地,会有一定的几率,但是多数还是没心思种地。不是忙于学业就是忙于生活,就算回了农村,也是当作度假了,少数有上手种地的,也就生疏的成了花架子了,不足以担当此重任。

3:至00后,不把种地当劳动课就不错了。不到20的青年,不是大学生就是高中生,技校生或者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往往比90后还要强烈,意然。00后的父母也就不到40岁,把孩子看的和宝似得。叫他们下地干活,不添乱就是好事。也许会有一部分青年会种地,会务农的存在,毕竟是少部分。

4:对于土地没人跟种之硕,就跟不用过于操心。从政策角度来说,更重土地会有补贴的(补贴多少,是否补贴,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定。例如土地等级的划分、农作物的选种、经济作物的选种等)。有补贴、这么好的政策,那还有荒废土地之说、哪还有无人耕种呢,惠民政策,更能体现出土地的重要性。

5:也许家中无其他劳动力或是劳动力流失,打工赚钱比种地来得快、来得多,这样既有了土地无人耕种之说。自家的土地不能耕种或不愿耕种,足可以转包,租赁给他人耕种。

6:再者,在农业经济的促进下,出现了大批的农业合作社、各类大小型的农场、农业生态园、采摘园等,土地就没有不耕种之说了。

7:最后,现在农业经济多么的发达,各种先进的农业设备,简单的操作,高大上的薪酬,由此坐底,不用过于担忧。

8:补充:现今的耕种不单单是种植粮食作物,还有经济作物,果蔬也不例外,所以说土地就是宝,哪有不种之理。

9:综上所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三农英焦


最近老是听说土地没人耕种,觉得好可笑,电镀厂有毒还不是照样有人去工作,扫大街那么辛苦还不是照样有人凌晨去扫,工厂打工那么没前途还不是照样有人打,这个社会你不做并不代表没人做,你不种地并不代表没人种。

你们这些含着金钥匙长大,家里有钱的肯定不稀罕种这些一亩三分地,出去打工多好,随随便便几天就是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可我们不一样,我们没本事,一年就指望这一亩三分地,你们有钱,你们会算成本,宁愿让土地荒着也不会种地,打工多好,赚钱呀,又没种地辛苦,干干净净,多好,我们日出而落,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肯定不能跟你们这种见过大世面会算账的人比。

我们是真正的农民,有地就种,我们没钱去城市买房子,我们就知道守着我们那一亩三分地什么滴。


山村额赫


30岁以下的没人会种地,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以偏概全的病句。

我今年34岁,目前在农村流转了200亩地搞家庭农场,这200亩地涉及到将近40家农户,假设平均每家农户有三口人,40户就是120个人,在这群人中只要能出现1-2个人对农业感兴趣,并出来承包这40户人家的地,那么我觉得未来的农业还是大有前景的。

在我所接触的同行圈子里,种地大户主力集中在45-55岁之间,到45岁以下,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种地也不少,这些年轻人对农业的兴趣很大,如果没兴趣,那也不会选的。


马哥在创业


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被当今农民打破了!

农民孩子不种地,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话先抛下,我再问:

有钱人希望孩子穷吗?

当官的希望孩子是平头百姓吗?

知识分子希望孩子当农民吗?

既然他们都不愿意让后代去当农民,为什么一定要问,农村三十岁以下青年不会种地、不愿种地呢??

上一辈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他们后代一定要‘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曰长’吗?

先不说当农民苦,不说挣不到钱,就说娶媳妇吧,现在女孩有几个愿意嫁农民?

就是愿意嫁,什么千紫万红一片绿,什么三斤三两,什么万里挑一,靠土里创食,你娶得起吗?

现在女孩找对象,有几个不要城房有车的?

过去说,十里路改规矩,现在是万里一个样。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千差万别,为什么这种风气却通地开花?

难道这是中国特色?

有人说,中国希望在青年,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好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人,你想过将来农村谁种地了吗?

农村青年说:我才不想呢!谁愿意种谁种,反正我不种!

城里青年说:我想的是住别墅、开豪车,出国定居,干吗想那不着边的事?

有人说,不有大学生村官吗?

别说大学生村官了,就说正儿八经的镇官、村官吧,有几个不是开着小车上下班,有几个还住在农村呢?

‘希望’都这样说了,农村还有希望吗?


遥山清风明月


30岁以下农村青年有的都不会种地,土地会没人耕作吗?

题主说的现象的确存在。现在农村30岁以下的青年的父母,现在都是40到50岁之间,正值青壮年时期,所以说土地是不会没有人耕种的。只不过是现在的年轻人多了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不种地。

关于未来的农业发展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农民职业化;未来农业的发展极有可能是职业化方向。土地统一化管理,专人负责,像南街村一样,因为未来没有人愿意在土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传统种植已经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更多的年轻人到城市去买房,找工作,到城市去寻求生存空间。造成土地闲置,抛荒,所以未来会形成农民职业化,大规模专业种植农作物,节省劳动力,增加收入。

2农业特色化种植;单靠农业传统种植已经无法给农村年轻人带来发展动力,需要靠特色种植,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来发展未来农业。大棚种植是现在农村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特色水果给农民增加收入,但是特色种植需要种植技术支持,前期投入大,是阻碍特色种植发展的障碍。

3农产品电商化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物流运输的促进,农业直播将是未来农业发展主要方向,比如以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带出很多三农达人,给未来农业带来希望,更给在农村的年轻人带来收入。

以上农业发展的3个趋势可见,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其必将有很大的开采和使用价值。今后在农业发展中,国家将会继续推行各种惠农政策,帮助中国农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即使未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种地,农村的土地也会有人耕种。


春阳的365


在农村,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出高中段毕业年龄十六七岁以上的,没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在农村种地的,有吗?

答案是几乎没有。

哪里去了?出去打工了。

现在在家种地的,多为中老年人,严格说不能说是种地的,因为这些在家所谓的种地人,只是在种地时在家请人种地,而自己并不种地。大都在家附近打工,庄稼该管理时,偶尔回家,或留老婆在家看护孩子学习,或管理庄稼。

像题主所说,现在的农村小青年,会种地的真不多,并不是种地活儿不好学,老人们常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活儿没什么难度,也没多少高科技含量。好学,甚至不用学就会,看一看就会!这比他们出去打工的活儿应该并不难学。

那为什么都不愿在家种地呢?

大家都知道,不挣钱!赖好出去都比种地强。

到目前为止,我的一亩半小麦已经浇了三水了。其余三四亩都给我哥种了,不要一分钱,我哥还不情愿种呢!

计算一下土地收入。是农村人都知道,如果算上人工,那是肯定赔本的买卖。以我们河南中部1亩小麦为例,一般上一袋化肥,化肥价格按140元左右,浇地两到三水,需电费约100元左右,犁地,用旋耕机旋地得七八十元,麦种一亩地按30斤,每斤3元,约需90元,打虫药、拌种、除草剂也得100元,来往路费多次耗油按30元计,有的再上几袋鸡粪鸭粪猪粪或有机肥,也得100元左右,收麦子又得四五十元,这几项粗略保守计算,得650元出头,按我们这儿好一点的地算,一亩地能打一千斤左右,沙岗地一亩产量甚至在四五百斤左右,有的甚至更糟糕。就这还不敢把人工费计算在内。如果农民完全依靠土地产出致富奔小康,恐怕是遥遥无期!只有望地兴叹了。

土地在一些农民眼中,俨然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眼下,我们这里很多人不愿种地,虽然每年人们都很讨厌杨絮,一到春天杨絮满天飞,甚至有地方政府干预不让种杨树,但一些不愿种地的农民,很多都又栽上了杨树。

土地会有人种吗?

肯定得有人种啊?

不种我们吃什么?国家也看到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在政策上向三农倾斜。前段两会上提出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再加上土地流转政策,土地确权,让愿意种地的新型农民种地。随着大型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和飞速发展,种地不应该是什么难题,种地也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无利可图,形势只会越来越好!


云眼看世界


幸好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种地,农民条件才会慢慢转好,要是所有年轻人都会重地,全部农村人都窝在家里重地,农村人吃什么?种一年土地估计不够吃半年。还有城市化建设怎么办?

30岁以下农村青年很多都不会种地,正常的,不用担心土地没人耕种,天天报怨没土地种的人还有大批,各行各业都不会缺人,况且,我国农村未来不需要太多种地的农民,保留少部分会种地的农民即可。


为什么说农村不缺人种地。

因为农村缺少土地耕种的农民依然很多,不是吗?很多农民天天报怨自己没分到土地,土地不够种,被逼迫长年在外打工,实际上农村真有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土地种,表面上看见丢荒的土地很多都是农转非在城市已经有一席之地的人,他们在城市打工的收入远比做庄家划算,宁愿土地丢荒也选择在城里打工。所以国家提出允许土地在村集体合法转让,依法流转,让想种地的人可以通过流转获得土地耕种,让不想种地的农民让出土地安心在城里打工,可很多有土地的人不了解政策宁愿让土地丢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阿洪家农村的承包地有一半以上是送村里面人耕种,不要一分租金,还是有人耕种的。


未来农村人口还将需继续减少。

记得前几天有网友交流说,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人口越少越好,不是农村人口越多越好。为什么说农村人口越少越好呢?因为要让更少的农民享有更多的土地,不能让更多的农民享有更少的土地,传统种地本身就没出路,再让更多的人种地哪来的出路呢?很多人担心种地的人少了,国家会缺粮食,这个问题啊不用大家担心,中国的粮食储备稳稳的。为什么2018年贵州全省敢要求农民不种玉米、少种玉米?因为中国人不缺粮食吃,东北粮食主产区,耕种一年,够全中国吃几年,还用担心没粮食吃吗?贵州农村缺的是人民币,应将传统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农村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木和规模化种养殖才是未来的出路。


只有种地的人少了农民才会富裕。

不会种地的人和不喜欢种地的人进城打工赚钱,一可以为城市化经济建设作贡献,二可以增加自己劳动所得,别说打工不好,打工再不好都比种地强,很多农民进城打工,买了车子,回农村修了房子,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子,靠种地能吗?所以政策鼓励农民进城打工是有好处的。对于没有打工能力和不愿打工的少数农民就让他们在农村耕种较宽的土地,年收入自然就高了,况且很多农村家庭父母在家种地,年轻人出门打工,几份收入,所以只有农村人口少了,农民才会越来越富裕。如果放开户口自由迁移,很多城市有钱人跑回农村争抢农民土地,对于只能靠种地收入为来源的农民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政策不允许城市户口迁回农村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农村不会缺少人种地,相反农村人口还要继续减少,只有农村人口减少了,农民才会越来越富裕,大家怎么看呢?

感谢阅读!以上是阿洪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发表不同看法。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土地怎么会没人耕种呢?你挣不到钱,不能代表别人挣不到钱呀?据我了解,截止2019年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18.6万家,在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和认定的家庭农场60万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激活乡村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


4月20日——4月21日,中国农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9——2028)。这份报告指出,未未10年,中国农业农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因此,农产品“不值钱”,不会持久下去的,土地也不会没有人来生产经营的。而且今后10年,国家会大力扶持小农户,在政策、资金、服务、技术上给予支持和倾斜。

我们不必在这讨论“土地会没人耕作”的问题。这是杞人忧天,难道土地会抛荒吗?国家每年都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而且还是免费培训,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还享受项目扶植资金补贴。这些职业农民就是未来农业接班人!我们的思维要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要实事求是,我们的目光要开阔一点。

针对农村年轻人不懂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年轻人进行农业培训,我们当地政府每年对年轻的承包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不定期举行2到3天短训。现在不是传统农业时代了,现代农业不需要人工了,用工成本太大,农民宁可采用机械耕种,也不愿请人工了,机械化耕种省时、省力、省钱,干嘛还要人工种植呢?

是的,现在广袤田野上看不见一个人影,但这不并表明土地没有人来耕种呀?采用规模化、机械化耕种,人反而轻闲了,农民更多时间都赋闲在家,为什么还要回到过去人山人海的农忙时代呢?土地不会没人耕种,农耕文明不会消失,中国农业发展只会向前发展。

中国未来农业有接班人。年轻人不懂农业可以去其他行业发展,年轻人不懂农业可以去学,年轻人不懂农业可以“传、帮、带”,年轻人不懂农业可以去搞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去搞农产品销售。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在网络店铺售买农产品了!


长江三农


30岁以下的年青人不是不会耕地,而是现今30以下的年轻人根本不想种地,30岁以下正是年轻人年青力壮的时候,这时候当然是外出城市闯一闯、为未来打拼。

至于耕地肯定有不少会荒废,但留守老人儿童在家,老人依旧耕地。只要家还在,老人还在,地还是耕地。正因为留守老人的付出,成为年轻人外出打拼最大的支撑。

将来无人耕地是不存在的,只是要看社会怎么变化,种植大户承包、合作社或者企业。人在社会只能不断适合新变化,俗话说适者生存。





江鸟乡行


我国是个深受农耕文明影响的大国,古代时就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强国,种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也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是到了农耕文明发展的后期,越来越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相对的海洋文明而讲,就是清代没落的最主要原因,在经历了多次被侵略,被屠杀后,我国有志之士深刻认识到中国只有摆脱落后的农耕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化,成为工业化强国,中国才能避免再次被侵略被屠杀的惨剧。而改革开放正是我国工业化强国之路的开始。


改革开放让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突飞猛进。企业和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巨大,这就形成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潮流,当农民工发现进城务工比种地带来的回报更多,就会失去对土地的依赖,不再视种地为唯一的生存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放弃种地为生,在城市生活。

在放弃种地为生的时代大潮中,尤其以八零后以后出生的农村年轻人最多,农村年轻人大部分从小从父母,祖辈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或者学本事,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千万不要种地为生,因为实在太辛苦而且回报低,所以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种地,他们本身也不需要靠种地生存,因为城市带来的生产岗位更吸引他们。这样的情况,难免会让很多人引起担心,将来没人会种地了怎么办?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甚至杞人忧天!中国在经历城市化大发展后,城市人口在我国人口比重中会逐渐加大,而会种地的人比例却越来越低,但人民总是要吃饭的,要吃水果蔬菜的。物以稀为贵,职业也一样,将来会种地,会搞农业生产的人会成为一门高收入,高回报的谋生手段,因为供不应求,城市要解决一日三餐的人多,而生产一日三餐的人少。只不过那时候的农民是新型农民,他们已经职业化了,成为了技术性工种,他们的生产方式更科学,更高效,粮食销售的方式也与传统农民有着天壤之别,我国的传统农业也随之消失!所以不必过分担心将来没人会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