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避险资产 私募蓄足“弹药”布局A股

中国财富网综合(吴芃)近期,疫情在全球扩散,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外围股市“失速”,A股却走出独立行情。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两市成交额连续破万亿,摩根斯坦利直接调高A股评级至“增持”,称A股将成为疫情下的避险资产。

A股估值更低 上市公司结构更具避险属性

疫情防控程度的不同为中国和海外经济的走势注入了不同的预期,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使海外股市具有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初显成效,市场预计中国经济已进入探底后回升的阶段。

当前上证指数的滚动市盈率为13倍,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为20.74倍,上证指数比标普500指数“便宜”了37%。分析人士指出,从最新市盈率在近十年中所处的位置来看,A股估值相比于美股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中美两地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A股金融、工业两大行业市值权重显著高于美股。金融行业估值长期处于底部,下跌空间十分有限。工业企业受益于政府投资、经济复苏、新基建发力等利好,未来估值也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A股上市公司中,金融、日常消费和医疗板块三大避险行业市值占比36%,高于美股上市公司中这三大行业的市值占比32%。相比之下,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可选消费板块在美股上市公司中的市值占比14.42%,是A股上市公司中这一比值的两倍,估值和业绩承压较大。

受海外市场影响程度较弱 A股表现出较强韧性

受部分经济体疫情扩散影响,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并不乐观,上周美欧股市继续在低位震荡。其中,欧洲等股市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在此背景下,上周A股仍然表现出相对较强的韧性,全周主要股指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截至上周五(3月6日)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当周分别上涨5.35%、5.48%、4.27%和5.86%。进一步从市值风格角度来看,上周上证50、沪深300等大盘风格指数的涨幅,与创业板指、中小板指、中证500等中小盘风格指数大体相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战略物资产能充沛,工业体系完整。与欧美日韩等经济体相比,中国对海外商品的进口依存度较低,受海外产能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小。这也是中国成为国际资金避险地的一大强力支撑逻辑。

与工业生产类似,A股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同样偏弱,内因对股市涨跌起了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外资在A股的话语权提升,上证指数涨跌幅与隔夜标普500指数涨跌幅的相关系数由近十年的0.19上升至0.26,为日本股市与美股的相关系数的一半,也小于恒生指数与美股的相关程度。在全球股市风险提升的大背景下,A股的相对独立性使其更容易走出独立行情。

私募比较乐观 蓄足“弹药”布局A股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产品提速,蓄足“弹药”布局A股。“得益于赚钱效应和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现在确实是发行产品的好时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股市结构性机会频现,带热了私募产品的发行。在私募基金备案试点“分道制+抽查制”的背景下,头部私募更为积极。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产品热情高涨。截至3月6日,年内私募共备案2729只新产品,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169只,增长了133%。今年已完成备案的产品中,不乏知名私募的身影。比如,老牌私募景林资产在今年以来2个多月时间内,就备案13只产品,数量已接近2019年的一半。另一家头部私募淡水泉今年以来也备案7只新基金,而2019年全年备案产品数量仅为11只。

外资私募也在加速布局A股市场。瑞银资产在同一天备案了4只产品,其中3只为股票型私募基金。瑞银资产总经理陈章龙表示,推出多只股票型产品是基于对中国市场长期的乐观判断。

泊通投资董事长卢洋表示,当前情况下,中国资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国依然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深度可挖掘的内需潜力来支撑经济稳健反弹。与此同时,从资产内部来看,目前股票的估值优势相较于债券十分明显。尤其从动态的股债比价来看,股票资产依然优于债券。在此背景下,卢洋认为,只要海外市场不出现连续快速下跌,那么A股就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表示,尽管上周五美股继续收跌,但三大指数尾盘回升,有二次探底并企稳的可能。只要市场恐慌情绪缓解,全球市场反弹未来就会大概率发生。在A股市场方面,市盈率估值和优质资产的股息率等指标将给市场带来显著支撑。整体而言,A股理应更强,未来有希望走出独立行情。

冬拓投资总经理王春秀分析称,全球新一轮降息潮将会增加货币供应,有利于提升风险资产估值水平。在进行国内外疫情防控情况对比后,A股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综合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