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最令人向往,一是秦末汉初,二是东汉末年,这两个都是乱世,可也是乱中有序的。这两个时代的人物是许多中国人最熟悉的,人名、地名、战役等张口就能说出。今天笔者就来讲讲秦末汉初的一场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的战役——井陉之战。秦末汉初是文献记载最详细的中国大变世,夏商周三代的血缘贵族基本上被一扫而空,登临统治阶层的多是布衣黔首,用现代话说就是草根阶层掌握大权。刘邦集团战胜项羽集团,即意味着平民胜过贵族,而楚汉争霸中井陉之战是极为关键重要的一战。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井陉之战,又称背水一战,是韩信破赵之战,千百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世人一致地肯定韩信兵法大家的身份,用区区三万武器装备训练等不算好的军队,大破赵国二十万精兵,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感慨钦佩韩信用兵如神的同时,世人也对韩信为何能以弱胜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猜测。大致认同:韩信用背水一战最大限度激发了士兵勇猛作战的精气神,这才取得胜利。此次胜利后部下询问韩信获胜原因,韩信用《孙子兵法》中的一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可道理是这样,实践起来难度可不小,对大多数人而言,置之死地很可能带来必死的结果。

战前的楚汉局势

话说刘邦登坛在众将士面前拜韩信为大将后,遵照韩信定下的战略计划,尽起汉中之兵,东出争权天下。在韩信缜密的战术指挥下,汉军士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犹如探囊取物般还定三秦,迎来争夺天下的机会。面对这次胜利刘邦踌躇满志,正志得意满,刘邦大感天下将在我手,急欲成就一统大业,遂趁着项羽率军北伐齐国镇压叛乱之际,果断且迅速的联络好各地不满项羽的诸侯,自率五十六万联军向东出发,想借此良机一举捣灭项羽老巢,诸侯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攻下楚都彭城。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骤然大胜的刘邦迷失了自己,开始享受起玉盘珍馐、珠宝美人。不曾想项羽亲率三万精骑脱离大部队挥师南下,直接杀了刘邦个措手不及,五十六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完全不成样子。那么韩信在哪呢?被刘邦安置在不怎么重要的位置上,并未参与指挥这场战争,不然也不会经此惨败。看得出,刘邦在防范韩信,担心他军功过盛、功高震主。可这烂摊子还是得韩信收拾,韩信收拾齐全溃败之军,与逃窜至荥阳的刘邦会师。

自由发挥的韩信

楚军在后面衔尾追击,韩信依托有利地形,构成层次分明的战略防御体系,止住了溃败之势、士气低落和军心动荡,汉军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军打起了持久战。可是彭城之战的溃败,刘邦损兵折将数十万,天下诸侯看清楚了刘邦的实力,原来投降和归附他的诸侯纷纷背汉就楚。汉军北面不远处的魏、代、赵等国可直接反戈一击,即便没有立刻出动大军,也对汉军侧翼产生巨大的威胁。

刘邦不得已再次重用韩信,分兵给他开辟北方战场,不让其影响到南方的楚汉争霸。韩信抓住这次机会,不再被人束缚,督领一军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展示的淋漓尽致。伐魏之战,韩信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平定了魏国的52县;之后判断局势韩信向刘邦献策,

“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这招若是实践完成,楚军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汉军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优势。刘邦不蠢,欣然应允了韩信这深谋远虑的战略。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得到主公刘邦的同意后,韩信开始着手筹划进攻赵国的事宜,与此同时身兼代王的赵相陈余嗅到了大战的味道,立即与赵王开始庙算。定下策略,陈余等人安排其他人领着代国大军全部南下,驻扎在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县),

防范汉军北上及牵制汉军东下,陈余则和赵王歇率赵国全部兵力开赴井陉(今河北省西部边陲),策应代军和防守要地井陉。针对代赵两国的做法,韩信轻蔑一笑,出乎意料地选择长驱直入,以谁都没反应过来的速度灭掉代军,消除己方侧翼威胁。

赵军根本没反应过来,或者说没反应的时间,代军全军覆没。韩信稍加休整,立即挥师东攻主角赵军

井陉前踌躇不定的韩信

别看韩信胜的那么轻松写意,事实上并非如此,他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韩信一生领兵中最危急的时刻。原因有四,第一:韩信所带的三万人马,战斗力不强(完全不能与身经百战的赵国士卒相比),多是刚招募的新兵,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完成,缺乏战场经验。而且这不是韩信一手训练的,因此有“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兵家大忌。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第二:赵军兵力有二十万之巨,韩信仅三万余的兵马,兵力之悬殊。本来俘虏的代军和大将曹参及其麾下兵马,被担心韩信势力膨胀、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刘邦调往荣阳的正面战场,理由是正面战场需要。第三:韩信军东下攻赵,必须越过太行山,穿过井陉口,方能抵达赵国。《吕氏春秋》有云:

天下九塞,井陉其一,亦曰土门关。四周高峰,中间低洼,有一条小道蜿蜒穿过。若是有敌军利用井陉口,韩信部很可能落得复全军覆没、战死沙场的结果。第四:韩信军远离后方作战,孤军深入敌国腹地,没有支援,没有良好且稳定的军粮物资等供给,千里行军士卒疲惫,还是客场作战。

敌我双方的态势一目了然,韩信军处于十分明显的劣势。是名传千古,还是兵败非议,韩信用自己出色的谋略和指挥,做到了前者。

完美的解决方案

态势很严峻,但这没关系,“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运筹帷幄早就想出了好主意。本着“先胜而后求战”的战争原则,思虑的非常周全,问题一个一个的被他解决。首先,如何安全穿越险恶的井陉,而不被赵军从侧翼来的袭击和正面的堵截。这个问题敌军帮他解决了: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提出“侧后迂回包抄,断汉军后路,再两面夹击”

的建议,主将陈余是个绝世大蠢货,直接拒绝,坚持不严守井陉,而是在井陉之东的坚固壁垒中,静静待汉军摆开阵型堂堂正正作战取胜,一举全歼韩信军。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得到从敌军处侦察来的消息,韩信连夜率军穿越太行山,至井陉口以西三十里处安营扎寨。虽然解决了地理险恶问题,可韩信军还是处于大劣势。按照常理,韩信应立即率军攻打赵军壁垒,防止迟则生变,可面对面在坚固的壁垒下与赵军决战,正中陈余下怀,韩信的胜算几近没有。彻夜思考,韩信得出

“以奇制胜”的大致战术,必须要出乎陈余等赵军意料之外,还得满足鼓舞大军士气提升战斗力、引蛇出洞以攻为守反客为主的条件。韩信很快就想好,决定了如何应对。

井陉一战!

韩信将井陉附近的地理状况全部摸清,出井陉后立即部署起来,先将一万士卒背靠着江河之水摆开布阵;再选两千手持着汉军赤旗的骑兵从偏僻小道至赵军营垒附近,埋伏在山中,吩咐下监视赵军并且待到赵军出营垒后作战后,发起突然的袭击攻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最后则是自己亲率两万大军前去赵军营垒前嚣张叫阵挑战,引诱赵军出营作战,之前告诉所有汉军士卒“破赵会食”。破赵会食即大破赵军后,大家相聚在一起吃一顿好饭饱饭。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当时汉军“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韩信的话无疑激励着汉军将士们,即便不信心里也会想“大将军为何如此有信心?是不是有破敌之策”,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汉军的信心和士气。第二天,按照计划行事,天空刚亮,一万士卒就在背水列阵,赵军将士远远望着大笑不止,认为韩信不会用兵,轻视起汉军。背水阵摆好,韩信率两万人马来到赵军营垒前挑战,大战良久,韩信故作败退之势,将战鼓旗帜丢弃地上朝着背水阵逃去。

陈余喜不自胜,认为汉军已被自己击败,自己如今也是当世名将,遂率赵军倾巢出动,对背水阵发动猛烈的进攻。汉军将士陷入绝境当中,唯有一战方可生存,于是个个冲锋在前、悍不畏死、以一当十,赵军兵力远胜汉军却没占得便宜,一时之间难以取胜。而埋伏在赵军营垒附近的两千骑兵攻进赵军营垒插旗帜,这时准备鸣金收兵、回营休息的赵军士卒看到营帐内的汉军旗帜及从营垒中出来的骑兵,吓得魂飞魄散,顿时大乱起来,陈余等将军连杀数人也止不住。赵军全线溃逃,眼看着时机差不多,韩信一声令下发起进攻,前后夹击(背水阵的士兵也以为是援军到来),大获全胜,赵国已是汉军囊中之物,毕竟顺风仗不会打的人很少。本着

“趁你病要你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给敌人一丝喘息机会”的原则,韩信全力追杀,斩杀陈余和赵王歇,并且迅速平定赵国全境。此后,北方战局已定,韩信名扬天下。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背水阵

兵不奇则不胜。凡阵者,所以为兵出入之计;而制胜者,常在奇也。

背水阵便是奇中之奇。以三万乌合之众在一个早晨打破二十万精锐。战后部下问韩信此战因何而胜利,答:“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听后自叹不如。背水阵为绝地,巧妙利用地形布下,不用战场动员士气军心也会到达一个最高。

而且背水阵的布置暗藏玄妙,汉军左右两翼是河流,皆是天然屏障,后侧是绵蔓水和太行山,赵军不存在绕后攻击的机会,因此汉军凝聚在一起只需要防御正面的敌人,让赵军的兵力优势变为最小。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无限大的作用,硬生生抗住赵军的猛攻。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韩信示敌于愚蠢弱小,麻痹他们,之后汉军将士奋勇杀敌,令他们的军心士气从天堂跌入地狱。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结语

总的来说,井陉之战韩信能最终大获全胜,不是简单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发士气,而是韩信方方面面考虑到的运筹帷幄、一环扣一环的决策正确。韩信此战获胜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险招”,存在着侥幸。背水一战虽说取得胜利,可在后来效仿者极少,效仿成功者几乎没有,实在太险了,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此法是绝佳的,独属韩信运用此战的。不得不说,韩信的军事指挥简直是艺术,许多人说韩信是中华第一 名将,笔者看来绝对非捧高。

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背水一战都能成功


此战有运气成分,可若没有韩信的充足准备和创新理念,还是赢不了。

参考文献:《史记》《汉赵井陉之战古战场考察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