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对手下败将却有自己的处置方法

写在前面的话:

入国学殿堂,汲经典精华。用通俗易懂的话解读经典中的妙语,让国学成为人人可以学得会的国学,我是国学遗珠,接下来让我们接着来看古代典籍中的微言大义。上次写到成安君陈余不听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导致兵败被杀。那韩信是如何对待他昔日的敌人广武君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韩信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对手下败将却有自己的处置方法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于是韩信问广武君说:"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才能成功呢?"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大计'。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计议大事呢?"

韩信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对手下败将却有自己的处置方法

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

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果真让成安君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韩信坚决请教说:"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俗话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只恐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计谋,然而没有采纳,所以军队在鄗城之下战败,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将军横渡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不到一早晨的时间就打垮了赵军二十万,诛杀了成安君。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像这些,都是将军在策略上的长处。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连续作战。如果将军发动疲惫的军队,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要交战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实情暴露,威势就会减弱,旷日持久,粮食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项双方的胜负就不能断定。像这样,就是将军战略上的短处。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啊。所以,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韩信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对手下败将却有自己的处置方法

韩信曰:然则何由?

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韩信说:"如此,那该怎么办呢?"

广武君回答说:"如今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送来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劳将士。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拿着书信,向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就会闻风而降服。即使有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那夺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谋求了。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说:"好。"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