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早在上个世纪,长江下游、水阳江源头地之一的宁国,其境内河沥溪因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水运系统而成为皖东南乃至江浙沪皖地区著名商埠。早在上个世纪以来,宁国河沥溪在民间就流传着:“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这样的话语。要知道那时候宁国县也是皖南重镇,本县的集镇经贸发达程度和集镇建设都已经超越了县城,由此可见河沥溪当年是多么的繁华了。河沥溪又是以河沥溪码头边上的商贸街为最主要的代表,现在却成了皖南少见的废墟之地,这么强烈的对比,到底是谁改变了这一切呢?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在上个世纪,宁国以发达的工业体系以及优势的内河运输享誉皖东南地区,创造出神话般的“宁国现象”。老工业经济发展吸引了江浙沪皖老一辈的科研人员以及外来人口,所以宁国这个小县城对于江浙沪皖地区老一辈人而言并不陌生。然而现在别说河沥溪了,就是所宁国市在哪里,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宁国市地处皖南与浙北交界的地方,与江苏太湖流域城市都在100多公里左右。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河沥溪地处宁国市东,是本地通往江浙沪发达地区的东大门。虽然在上个世纪非常繁华,都可以用皖南版的“清明上河图”来形容了,但是现在却成为该地乃至整个皖南最大的废墟了,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其实它的原因还是非常多的,除了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人文方面的变化。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自身客观原因最主要是这里的河床下沉、淤泥过多,水运衰落了。在河边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年的水深位置都是干旱之地了。外界客观原因则是长江下游城市的水运越来越发达,已经取代了诸如宁国河沥溪商埠这样的小型内河运输城市了。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通往河边与街区的一条台阶石巷就像是一位岁月沉淀后的老人一样,沾染了不少的岁月气息,似乎还是陶醉在那个时期的繁华里了。与其说这里是废墟倒不如说是宁国河沥溪老街遗留给后人们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虽然不好看,但是值得去打听它们的历史故事。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故事很多。如果有兴趣,不妨与当地人打听一下这座老商埠的前世今生。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散步在这非常幽静而狭长的老巷道里,除了破旧不堪的房屋之外,还有那古朴悠悠的石板马路,这是长江流域老城古街道的特色。走在这里却没有丝毫的恐惧之感,但是照片看起来却有一丝丝的阴森之气。很多网友们调侃说这里太适合拍摄恐怖电影片。这些气氛都是因为衰败的老商埠街道所带来的,仔细品味颇有一番味道。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抬头仰望天空,会下意识的看到徽州老建筑的马头墙。这些马头墙是这座商埠街道的象征,它才是最有资格来传达这座曾经繁华商埠的风雨故事。因为宁国古代属于徽州地区,而徽商通往江浙沪地区除了杭徽古道之外,那就是宁国河沥溪了。徽商乘坐商船从屯溪、绩溪等地出发,经西津河抵达宁国河沥溪后,最后到达长江再到芜湖、南京、扬州和上海等地,徽商的活动也是河沥溪老街曾经繁华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这条几百米长的古巷道里,可以看到很多当年繁荣的店铺。宁国水产是当年享誉皖东南的水产批发公司,随着老街的衰落,这些宁国老字号的商铺也慢慢的消失了。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东西或许更值得去保存。慢慢的散步在这条巷子里,看到的不止是老字号的宁国水产,还有布庄、米庄、服装店、浴室以及各式各样的店铺。

从“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到皖南废墟,是什么改变这一切?

我相信很多人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有什么感觉,如果跟当地的老人们交流的时候,你惊讶的发现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商埠,也会轻易的明白当年为何人们都要说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了。这个当年声誉颇为响亮的河沥溪商埠老街,如今成为这样的废墟,是历史发展的力量造成的。你们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