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再读《山居秋暝》,才发现它是“反传统”的

越读那些精彩的古典诗词就越会发现,中国的诗词文学传统,经常渗透着一种悲情。怀才不遇是悲情的,羁旅他乡也是悲情的。看到春天的落花会悲苦,看到秋天的落叶更是禁不住悲从中来。

但是我们之前在中学曾经背诵过的一首古诗,却很少有这种悲苦。

多年以后再读《山居秋暝》,才发现它是“反传统”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就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唐诗300首当中的绝世名篇,堪称是王维写秋天最美的诗歌,每一个字都是清新动人,每一幅图画都是充满意境之美。

草木一秋,人之一生。草木遇到秋天就是生命的终结,而人遇到秋天,也会想到自己的年华逝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的悲情。悲秋传统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根源还是在于作为个体的人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恐惧。

多年以后再读《山居秋暝》,才发现它是“反传统”的

​但是王维《山居秋暝》的出现却完全颠覆了悲秋的文学传统。首先从意象上来讲,很多悲秋的诗歌选择的都是黄叶飘落,秋风萧瑟,北雁南飞,秋雨连绵一类的意象,但是在王维的这首诗歌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皎洁的明月,挺拔的青松,汩汩的山泉,茂密的翠竹,充满生机的莲叶。

更不必说活动于其间的归浣女和“下渔舟”的渔夫。

意象不同,所代表的情感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之前的那些诗歌的意象表达出悲苦的情绪的同时,王维的这首古诗却凭借这些意象之间的关联构建成了一幅秋意盎然、使人心生向往的祥和而又宁静的画面。

多年以后再读《山居秋暝》,才发现它是“反传统”的

​这个画面是清澈的,有明月有山泉;这个画面是充满生机的,有竹林有荷塘;这个画面又不是与世隔绝的,因为这里还有归浣女,还有渔夫。所以这样的一个秋天,是真正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他并非封闭而又孤独的山林隐居,也并不是李白所想象中高不可攀的仙界,而是充满着人间生活气息的世外桃源。

王维的很多诗歌其实都表达出这一倾向,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自有一种高境界的美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看上去孤独的,但实际上是宁静的;看上去是孤寂的,但实际上是充满生机的。

这是富有生命力的秋天,全然没有人之生命即将步入暮年的哀苦。

多年以后再读《山居秋暝》,才发现它是“反传统”的

​而这种乐秋,也给古典诗词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气息。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在王维这首唐诗的影响之下作写的。更不必说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虽然悲秋的文化传统还将要一直延续下去,但是王维却在他的诗歌当中,塑造了秋天的秋意盎然的充满生命力的新境界。颠覆了悲秋文学的传统,让人不至于一看到秋天就生出无限的悲苦来。

原来,秋天也可以有多种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