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麻杏石甘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

【組成】麻黃、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兩升,去渣,溫服一升。

【功用】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

【方解】本證是由風熱襲肺,或風寒鬱而化熱,壅遏於肺所致。肺中熱盛,氣逆傷津,所以有汗而身熱不解,喘逆氣急,甚則鼻翼煽動,口渴喜飲,脈滑而數

。此時急當清洩肺熱,熱清氣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黃為君,取其能宣肺而洩邪熱,是“火鬱發之”之義。但其性溫,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為臣藥,而且用量倍於麻黃,使宣肺而不助熱,清肺而不留邪,肺氣肅降有權,喘急可平,是相製為用。杏仁降肺氣,用為佐藥,助麻黃、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氣和中,又與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調和於寒溫宣降之間,所以是佐使藥。綜觀藥雖四味,配伍嚴謹,用量亦經斟酌,尤其治肺熱而用麻黃配石膏,是深得配伍變通靈活之妙,所以清洩肺熱,療效可靠。

【配伍特點】麻黃開宣肺氣以平喘、開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洩肺熱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藥一辛溫、一辛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主,且都能透邪於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輔之意。四藥合用,解表與清肺並用,以清為主;宣肺與降氣結合,以宣為主。本方用於治療表邪未解,邪熱壅肺之喘咳的基礎方。

【辨證要點】臨床應用以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為辨證要點。

【現代臨床運用】用於治療上感、哮喘、小兒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小兒麻疹合併肺炎等出現四大症(有熱、喘、咳、渴)者。

禁忌:風寒咳喘,痰熱壅盛者,不宜使用。

【方劑歌訣】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麻杏石甘湯

【加減化裁】因肺中熱甚,津液大傷,汗少或無汗者,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蘆根、知母;若表邪偏重,無汗而見惡寒,當酌加解表之品,如荊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類,在用清洩肺熱為主的同時,開其皮毛,使肺熱得洩而愈;若痰粘稠、胸悶者,加瓜蔞、貝母、黃芩以清熱化痰,寬胸利膈。

【臨床運用舉隅】

咽癢咳嗽:主訴咽癢,少咳少痰。口不幹,咽不痛,苔不黃,舌不紅,胸不悶,氣不促,痰不黃,鼻不塞,頭不痛。問及緣起,蓋三四月前,無故突作咽癢,稍咳,並無外感。觀其人金火形質,肺病最多。脈之右寸浮而實,乃知風邪鬱於咽系,伏而不散。餘脈沖和有力,故取發散之法,重劑透之:

方取:麻黃6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6克、蟬衣15克、荊芥10克、當歸6克、桑白皮15克。三劑咳止,三劑癢去。

問曰:蟬衣本輕藥,何用重劑?

答曰:重劑力急,輕則力緩。方其邪實,何懼哉。且藥過常量,則流行經脈,正吾所意也。

又問:當歸寧入血脈耶

答曰:豈不聞當歸可以化痰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