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四十八章,闡述忘掉知識,保持淳樸之心,若愚若蠢,歸於混沌,自然玄關開,接通先天一炁。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第四十八章 忘知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這一章叫人歸於混沌,忘掉知識。後天意識的學習,博覽群書,日益多知多聞,才會熟能生巧。但是,修道是進入人的先天慧性系統,是想剝筍一樣越剝越少,最後剝到無,日益減少才會見道。多瞭解的知識容易讓人心思忙亂,反觀內照,一心內守,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入靜。

道者,混沌之體,以清靜而用之,湛然以炁也。後天意識心關掉真心才會顯現,意無其意而真意存,情無其情而真情寂。空性以立命,養命以還空,若亡若存,一炁充塞,竅竅流通,其光日現,其妙日玄,玄之又去,真道乃見。這個是道,仰而不學,俯而不能就。若說遠,目前可得;若說容易,好比登天。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竅之冥之,其道難見;空之洞之,其功易成。只有靈虛不昧,神藏於室;室之則神馳於外,要似守非守,虛守守虛。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無人無我叫損,心如死灰,內有性存。層層剝筍,剝到盡頭,只有虛無一真性,修道至此,神妙莫測,變化無方,聚則有,散則無,想一就一,想萬就萬。修道就像吃甘蔗,行一節丟一節,吃盡丟盡,總是隻有一。“德惟一,二三則昏”,有二,有三就是心昏而道不凝。瞻前顧後,或者過河不丟船,或者炁沒來意念走在前面企盼,這是修道的兩大障礙。要即此離此,當下是真。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天下指身,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有事就是有為,無事就是無為。凡取天下者,淳化之風、無為之治,窈窈冥冥,湛寂若清天;空空洞洞,清之若深淵。以無事而取之,天下自來服。人之心清如水,人之性湛如天,則諸炁朝元而合一,混沌打成一片,空其心,通其性,靈其神,抱其命,熔鑄一面空洞鏡子,照物無不徹,光明衝射萬方,乾坤為我有,天地為我無,陰陽合一而虛靈以存之,這是無事。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心念上若有毫髮所染,絲須牽掛,則為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為道者,不通百脈,不見光,不開玄關,真性不見,元神不當家做主,難以降服諸炁。此章叫人去聰明之心,馳騁之意,貪慾之情,若愚若蠢,死心灰意,意損進道。雖是無為儘性,無不為而立命。無不為,是沒有不為之道,靜極而動,是無不為,動後返靜,是無為。從無為而到無不為,再從無不為而返於無為,如此,何患道不成,天下不取。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修道的通病就是有事取天下,打坐、意守、搬運等等,在有為上忙活,老子告訴我們不忙活才能取天下。為修道而忙活心就沒有空淨,心不靜神不活,真一之炁不生,連道門都入不了。心不忙,事才不忙。心沒靜到一定程度,玄關根本不開。人際矛盾,是非恩怨,愛恨情仇,功利目的,後天意識的各種執著,像一個個死扣在心上打結。當你一切都看淡了,都虛化掉,明白只有一個虛靈是真,虛才是真,心頭上的死結就一個個解開、鬆掉,內心一絲不掛,沒有任何掛礙,如萬里無雲的晴空。你會因此變回單純、質樸,變得敏感、真誠。在這樣的心靈基礎上,即使是第二等的金丹有為法,也是因其生而生之,不是先有意念導引炁的上升。要隨其降而降,不是意念先導。採藥煉丹,都是純任其自然,沒有半點造作,雖然是有為,也屬於無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歸於混沌自見道

先天一炁通了以後,一個東西來了你就有一個知覺,性光生起,炁衝關竅,一覺之後立刻忘掉,那就是先天元神意識。如果你一分析,一琢磨,那就是後天意識。後天意識一起,炁就不純,或者乾脆消失。要像狗熊掰棒子一樣,一個覺知都存不住,總是隻有一個,沒有第二念、第三念。隨時有隨時損掉,忘掉,這是學道、修道。如果拿昨天的經驗去套,希望今天重複,那更是錯。今天的外場一定和昨天不同,像時間一樣不能重複。你的內場變化不過是外場的折射,像時間一樣,永恆的全新。這個先天一炁的道德能量,只要你接通了,就會不斷地把你變成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