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春天来了

这个年过得太漫长,因为一场战“疫”,我们只能在家禁足。然而,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春天还是如约而至。

风和日暖山水醒,春到人间草木生。乡村的绿铺天盖地,绵延不绝,何其美妙!何其壮观!何其温润!春天的乡村恰似一幅写意画,和风、暖阳,麦苗、油菜,草、树、林,每一个元素都吐露着蓬勃的生机。我想,即使是再华丽的辞藻,在这盎然的春意面前也黯然失色。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苦寒太久,禁足太长,哪怕是枝头冒出的一丝一缕绿意都能让人心生欢喜。我多么想自由地行走在春天里,呼吸春的气息,聆听春的哨音,感受春的五彩斑斓。累了,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仰望蔚天空里的白云朵朵。

甚至,我还想像孩提时那般放肆,站在原野上大声呼喊,春来了,我也来了。然而,此刻我什么也做不了。为防疫情,我接受禁足,这是守护生命的自律,更是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我只能遗憾地站在门前凝望,好在视野还算开阔。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门前有一片树林,枝丫光秃秃的,我叫不出树名。据说这些树是专供绿化的景观树,村里统一规划,并提供树苗。树林四周的小树倒让我有几分欣喜,香樟树,枇杷树,绿得醉心,橘树上还挂着黄澄澄的果实,因失了水分,干瘪得如同老妇额头的皱纹。那进入眼帘的绿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稀罕啊!我囚在屋里,春的绿囚在我心里。

望着零星的那点绿意,我禁不住心生感慨。儿时,我是多么的无拘无束啊,在田野里奔跑,尽享绿意无限。春雨后,刨春笋,拾地衣,拣蘑菇。年岁渐长,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碎,麻木了人的心灵,我忽略了世界的很多美好,也忽略了绿。因身体原因,我曾有段时间不愿动弹。哪怕是近在咫尺的亲人,若不逢年过节也懒得走动。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徒步运动。走村串巷,跋山涉水,只为寻趣。童趣,野趣,以趣养心,以趣养性。我爱宅在家里码字,偶尔也应朋友之约出去走一走,寻一寻阔别已久的乡野之趣,寻找那无限蔓延的绿。

左边是山,右边是池塘。这山有一个响亮而霸气的名字——龙霓山,她有着美好的传说。这里曾是孩子的乐园,捉蜈蚣、挖地根、摘野果、饮山泉,在林中追逐……山上有树,远远望去,似一道绿色屏风。山下有房,那是村里的还建房,一律的仿徽式风格,白墙黑瓦,古朴中透着宁静与闲适。池塘很是冷清,除了水还是水,连疯长的浮萍都没有。水面平静如镜,没有鱼儿跃,也没有鸭子游弋,更没有女人洗衣裳。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几只燕子飞来,落在了门前的电线上。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见过燕子了。这久违的精灵,不由让我想起了久远的过去,还有那首童谣《小燕子》。小时候,每到春天,燕子飞进我家,在房梁上筑巢,繁衍后代。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草,我们拍着手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母亲说燕子是吉祥的鸟,不许我们惊扰了它。燕子很是大胆,时常从房梁上飞下来,有时还在门坎上悠闲地散步呢。

家里的老房子坍塌后,我再也没有回去,再也没有见过燕子筑巢,再也没有唱那首童谣了。如果我家的老房子还在,燕子也该飞到我家去筑巢了吧。

午饭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包元霄,聊一些与元宵节有关的话题。龙灯,采莲船,鞭炮声,拥挤的人群是停留在我记忆里的乡下元宵节,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在乡下过元宵节了。今年的元宵节一切活动停止了,只有那轮月孤单地挂在天幕上。虽然不能出门,家人的情绪依旧平稳,我们只是不能狂欢,不能四处游逛而已。吃了元宵,我们在鞭炮声中送走了年。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我对着天上的月祈祷,愿奋战在一线的英雄平安归来,愿这场疫情化为一场虚惊,愿枝头春满,山河无恙,人间平安。

过去送了年,村民就动起来了,准备农事活动,外出务工。而今,村民却依然宅在家里。

我从未想过,“宅“这个词有朝一日也会跟勤劳的乡亲扯上关系。村里的广播天天播报,志愿者上门测体温、送口罩,让乡亲明白,为了安全,只能宅在家里。

春到乡村绿意浓,草绿了,树也绿了 ,林也绿了。乡亲说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起的。

一位被禁足在农村的武汉老师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