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飞行员离开飞机,基本不再具有威胁,而坦克兵离开坦克,分分钟就是步兵,还是得杀。

而且飞行员自一战诞生之日起,就是贵族等精英人群玩的项目,一战的时候,当空军刚开始互相作战的时候,双方飞行员甚至还会彼此致敬,就像近代欧洲贵族决斗前互相致敬一样,如果一方失去战斗力,另一方就会很绅士地不再攻击,非常讲礼数的。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当然,为了避免如此惨像的发生,现在的坦克都是弹药库和乘员舱分离的设计,还带有抑爆系统,保障尽量在坦克被被击穿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殉爆,以提高乘员的幸存率。

此外,除了通过坦克的舱门跳车逃生,坦克兵还可以通过坦克底部逃生门,迅速摆脱被击中的坦克。逃生门一般会设置两个,其中一个在驾驶员底部,另外一个在战斗室和动力舱附近,脚一蹬就能打开。经过训练的坦克兵,可以在几秒内通过逃生门,从坦克底部脱身。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在坦克中弹无法行驶的情况下,虽然坦克变成了废铁,驾驶员只要还活着,就仍然具有战斗力。离开坦克的驾驶员,拿起武器就可以瞬间变身为步兵;即便没拿起武器,选择逃跑的驾驶员更可怕,他会把战场情况报告给指挥官,然后按照调整后的作战计划,驾驶另一辆坦克卷土重来。

因此,坦克驾驶员无论是否离开坦克,在任何一支军队看来,他始终都是一名战斗员,必欲除之而后快。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飞行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坦克乘员了。即使坦克被击毁失去战斗能力,只要敌军乘员没有投降,就完全能继续攻击。因为这些人还在敌意,极有可能使用手榴弹、手枪、冲锋枪等武器以步兵形式继续作战。同时,对于上一秒还是可能杀死自己的敌人,没有任何士兵会心慈手软,因为这极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真正处在战争中哪怕是在跳伞伞降过程中,只要是在敌战区都有可能在空中就被击毙了!战争打的是钱还有人,消灭敌方人口才是真正的目的,人口少了你才能屈服,要不你还有潜力!这个目的包括现代战争,两个大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后,前期武器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到了最后就是拼人口了,协议就是一张纸罢了,这只是约束小国的。战争到最后协议连擦屁股纸都算不上了!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战争中禁止射杀跳伞的飞行员,这其实是一个不成明文的规定,只是人们的一个潜规则。因为早期的飞机并没有战斗力,只是单纯负责侦查,并没有杀伤力,所以人们一般不会攻击。而到后期,飞机正式形成战斗力的时候,由于飞机属于高科技东西,操作要求高,早期的基本是贵族子弟来驾驶,所以这时的人们还讲究骑士精神,对失去武器的人,并不会攻击。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但是坦克驾驶员就不一样了,在实际的战争中,坦克驾驶员很少有厉害坦克的情况。如果坦克被摧毁,那么坦克里面的驾驶员很少会有生存的可能。另外,即使坦克驾驶员离开坦克,在没有举白旗,明确表示投降的情况下,他仍然属于战斗人员,仍然可能会被射杀,除非被认为有重要价值,也是有生存可能的。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至于坦克就不一样了,坦克一般不是孤身作战,有其他坦克配合,有步兵协同。即便坦克被击伤,乘员换一辆车还能打,就算没车抄起枪也能加入步兵作战(记得《狂怒》里那个带着突击步枪的坦克兵么),所以不能算失去战斗力,除非举手投降,否则当场击毙是理所应当的。

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为啥可以杀坦克驾驶员?


坦克驾驶员在从坦克中出来后,如果主动举手投降,有可能会保全性命。不过大部分坦克驾驶员都在从坦克中出来的一刹那,被敌人当场击毙。毕竟大多数坦克驾驶员都装备有自卫武器,作为攻击坦克的一方,为了减少自身的伤亡,都会尽量先下手为强。除非驾驶员在出来前,就已经举起了白旗。至于战场上禁止射杀飞行员的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在战争中遵守这一规定的国家寥寥无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