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你適合什麼樣的健身方法?

全身訓練法還是局部肌肉分化訓練法?

在槓鈴這玩意兒剛被髮明出來的時候,大家的健身根本不是現在這樣,從普通人到專業運動員,基本只青睞一種練法------全身訓練法,每次健身都爭取練到更多的肌肉部位。

全身訓練法無論是對增強力量,還是塑造形體都有效,特別是對於初級和中級訓練者,而且哪怕Reg Park這樣的傳奇人物也很喜歡全身訓練法。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健美圈好萊塢第一人 雷格·帕克

與之對應的局部分化訓練法(每次訓練只訓練身體的1-2個部位,比如週一只練胸、週二只練腿),這個練法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然後大約花了10年時間,逐漸成為一種成型的模式。

但當時的教練一般只會建議大家從全身訓練開始,等到你的整體肌肉足夠發達才能逐步進行局部分化。也就是說你必須要練得夠大、力量水平夠高,才有資格針對局部肌肉訓練。

這好像和現在健身房裡面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

我也能理解,現在一個教練如果只教學員全身訓練,只允許學員做深蹲、硬拉、臥推那幾個枯燥的複合動作,那麼這個教練大概率不是在健身房業績突出深受老闆喜愛的教練,畢竟最有效不一定是最好賣的。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全身訓練不管是對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健身愛好者,基本就是增力、增肌最有效的訓練模式。

特別是新手沒有力量基礎,訓練負重小、強度低,恢復也快。他們可以在一週內更頻繁的訓練來刺激各大肌群。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全身訓練真的這麼有效,為什麼頂級身材的運動員都用了局部分化訓練法?

我們來想象一下,你深蹲只有80kg做組,你花在練前熱身和組間休息上的時間是不是就非常短?但對於深蹲200kg起步的高手們,這些時間就變得特別長。

他們不僅健身的時間增長,練後恢復需要的時間也會變長。

幾乎沒有人可以在密集的大強度全身訓練中恢復過來:一週進行兩次大負重深蹲,一次大負重硬拉和兩次大重量推舉,還都用5*5這種高訓練量模式,而且輔助訓練也用較大重量。這實在太兇殘了。

隨著訓練者能力越來越強,訓練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也越來越折磨人。這個時候局部分化訓練法就變得非常有必要。局部分化訓練,是全身訓練發展到後期才會出現的自然演化。

當然確實還有一些奇才,擁有鈦合金身體,可以一直用全身訓練法,即使在訓練量很大的時候依然採用高頻率訓練。如果真能做到,那麼就繼續保持,你將擁有超高的肌肉合成效率。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兩全其美的改良版訓練計劃

我將兩種方法結合,全身訓練部分+分化訓練部分,一週訓練4次,適合大部分階段的訓練者。

全身訓練部分

用於提高整體運動表現------儘可能用漸進負荷的方案,不斷刷新個人的訓練重量。

分化訓練部分

用於追求肌肉泵感------孤立動作(單關節動作)尋找充血和泵感。

兩者同時使用,全面刺激到各種類型的肌纖維(快肌纖維、慢肌纖維)。

第一天 :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第二天: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第三天:休息

第四天:重複第一天,選擇不同的動作。

第五天

:重複第二天,選擇不同的動作。

一輩子只能選一個健身計劃,我選它!(附計劃)

執行這個套計劃的幾個重要注意事項

計劃難度的調劑:

你身體的恢復取決於三個變量:訓練強度、訓練容量和訓練頻率

但是只允許同時挑戰兩個變量,當提高任意兩個變量的難度,就必須放鬆最後一個因素。

在這個訓練計劃中,一週四練的頻率算比較高,訓練強度也因為大量採用多關節複合型動作變高。所以為了不訓練過度,只做少量正式組就夠了。

每週的訓練中,通過適當增加一點訓練數量或重量來實現進步。


訓練時間的調節:

全身訓練部分,不建議大家進行“趕工式”訓練,為了保證訓練質量,正式組之間的組間休息可以超過三分鐘

分化訓練部分,追求肌肉的泵感,三分鐘的組間休息,泵感怕早就消失了,所以單關節動作的間休一般控制在60-90秒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更換計劃中的動作,但是無論什麼動作都應該堅持6周不變,加入6周以後已經明顯達到瓶頸期,長時間無法進步,你才可以考慮換掉它。只要有進步就應該至少繼續堅持2-3周。

任何一天的訓練,都要在75分鐘內完成,就算是75分鐘之後仍然有精力,也不可以超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