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的烟花——在等待和耐心中欣赏成长

<code>所有的美,不都是握在掌心,不总是捧在手里,所有的美常是绽放在欣赏和等待时刻。/<code> 

由于庚子年的这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一线的教师以网课的形式,开始通过平台授课。

女儿也不例外,自己跟着老师的指导,学会了多种平台的使用,其熟练程度,自己只有望尘莫及的份。

由于需要打印,自己无意间看到了女儿的微信聊天内容,于是震惊随之而来。女儿微信中的聊天内容多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内容,有约故事的,约画作的,约游戏的,其中还夹杂着几句常见的国骂。自认为是一位算是开明的老爸,孩子毕竟在长大,她所正在面对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父母无法把所有的世相存在都过滤了给她,那样太虚假,无法想象女儿她在一个虚假的环境中能茁壮,所以,自己虽然是心理有些异样,但还是安抚自己接受。

“利哥又打了我,我都不想认他为父了。”“哎,没办法,我也确实磨蹭,有时连我自己都抱怨自己。”

当自己看到这几句对话,虽然依旧是平静的外表,但内心里,真叫个五味杂陈。对女儿的这次惩罚,是因为网课开始前,在多次提醒要做好课前准备的前提下,她依旧无动于衷,依然故我地手捧手机,眼睛盯着屏幕,听她的手绘讲解。自己这边由于工作熬夜凌晨4点才到家,6点半头晕脑胀地叫醒女儿,叮嘱她一应等项。此情此景,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于是就又一次践行了“棒下行教”古训。

曾经有无数的好友知己,不止是几次三番,有时甚至是“”不逊”地规劝提醒我,女儿大了,不能再使用暴力的惩罚方式,否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个道理我认,但人身上的很多事情,认理和做到,不是一个次元。虽然如此,我也是在慢慢地在调整着自己的爸爸角色,淡出女儿的学习、娱乐、喜好……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有些做法并不恰当,凡事都以“为女儿好”的名义,未必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世论公理。

几下惩罚之后,女儿迅速就位准备网课:笔记、练习本、尺规、笔……看似是懂了规矩,实则是无奈的屈从。恢复冷静之后,自己也在反思——这样的反思有过多次,自己应该属于错了就改,改了再错的累犯惯犯,有点本性难改!——这短暂的秩序里,可能蕴含着忍耐和不满,甚至是抵触。如果没有惩罚,只有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提醒,是否能有效是个疑问,孩子将来的身边不都是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苛刻挑剔的领导,可能是随时准备竞争的对手,可能是信心摇摆的搭档,可能是心存怀疑的新合作伙伴……很多的可能,自己认为,为女儿做这样的长远考虑是对的,对的就应该坚持,这是我的死理。

死理,之所以成为死理,可能就在于一个“死而不变”。同时,也有好多的“理”最终还是“死”掉了,过程的不当一样能够毁掉很多正确的目标和任何正当的理由,这是我的一个预感。本着所好并一贯的习惯,似乎下面这句自己杜撰的名言同样能充满哲理的智慧:

<code>用过程中的教训来教育开始生活的菜鸟,世界便没有了美好可言,生活下去还有意义么?/<code>

“今夜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将来的新人,肯定不会重走老人的旧路,女儿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活成她爹地希望的样子呢?

想到了烟花,想到了烟花与燃放者的关系。自己对女儿的期望,如同人们喜欢欣赏绚烂的烟花。可是,烟花在手里的时候,只有点燃,只有放手,它才能在空中绽放成万人可见的绚烂烟花。假如,点燃了引信而不放手,那看到的将不是烟花,而是危险的炸裂。当烟花持在手中,对烟花抱有期许的人们,只需给它一个适当的温度,给它一个适当的方向,烟花才能完成飞升和绽放!

也许,将来的天空里,我们看到的是烟花的绚烂瑰丽,却无法感受到烟花的温度!有时候,颜色和温度是一对不可同时碰触的存在。

我是该在适当的时候拨舵转向,在等待和耐心汇总欣赏新人的成长!

零度的烟花——在等待和耐心中欣赏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