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歸義侯印,隱藏著末代前涼王的歷史迷蹤

一方歸義侯印,隱藏著末代前涼王的歷史迷蹤

臥馬鈕銅印

一方归义侯印,隐藏着末代前凉王的历史迷踪

涇川太陽墩出土的鎏金銅佛

一方归义侯印,隐藏着末代前凉王的历史迷踪

前涼前秦東晉疆域地圖

1976年,在平涼市涇川縣玉都鎮一個叫太陽墩的村子,出土了窖藏文物。這批文物中有一尊鎏金銅佛、三件銅編鐘、兩件銅熨斗、三件銅盆,還有一方銅“歸義侯印”。隨後這些文物被存放在甘肅省博物館。

這些窖藏文物究竟是誰人所有?為什麼會被人埋藏在地下?歸義侯到底是誰?後來,學者們從這方銅“歸義侯印”著手,逐漸揭開了五涼時期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迷蹤。

1 被忽視的北方大國前涼

1700多年前,司馬炎取代三國曹魏政權建立西晉,隨後統一了全國,但沒多久,西晉王朝就亂成了一鍋粥,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北方少數民族紛紛佔據中原地區,建立政權,征戰不休。中原陸沉,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建康(今南京)建立起“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政權,很多漢族士民逃離中原地區渡江南下,延續了漢民族的文化與血脈。其實當時中原的漢族士民還有一個逃離方向,那就是當時西北地區的涼州。涼州當時的刺史叫張軌,他是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平涼市涇川縣)人,前涼政權奠基人,西漢常山王張耳的17世孫。

張軌很有才能聲望,家族屬於士族,以專攻儒學著名。西晉永嘉年間,他看到西晉王朝內亂不休,時世多災難,在洛陽為官的他便思謀著避亂求存,暗自圖謀佔據河西之地,於是請求朝廷讓他擔任涼州刺史。公卿大臣們也推舉張軌,張軌最終如願以償。就此,張軌開啟了五涼時期前涼政權的大門,奠定了前涼割據西北的基礎,逐漸成為河西霸主。

前涼政權屬於十六國之一,都城在姑臧(今武威),共歷9王,國祚75年。涼州的安定與富庶為中原流民提供了一片遮護之地,是當時中國北方保存漢族傳統文化最多的地區。

前涼是一個被人們嚴重忽視的北方大國,極盛時期,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青海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面積達120萬平方公里,其統治核心區域在甘肅河西一帶。雖然前涼偏居西北一隅,但對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政治、軍事、宗教、建築、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後的隋唐王朝也多得其餘蔭。這是甘肅張氏前涼政權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2 苻堅賜印前涼王張天錫

在涇川玉都鎮太陽墩出土的銅“歸義侯印”的主人是誰呢?

我們先看看這方銅印,它為鈕鑄臥馬,造型非常生動精美,印文“歸義侯印”,白文篆書,書法淳古遒健,刀法得體有力。經過專家們結合窖藏中其他文物的造型特徵和史書記載,考證得出結論,這方銅印的主人,應該是甘肅五涼時期末代前涼王張天錫。

關於張天錫是歸義侯,劉義慶《世說新語》注中提到張資《涼州記》一書,該書記載:“天錫字純嘏,安定烏氏人,張耳後也,曾祖軌,永嘉中為涼州刺史,天錫歸長安,堅以為侍中,比部尚書、歸義侯。從堅至壽陽,堅軍敗,遂南歸,拜散騎常侍,西平郡公。”

這則記載詳細說明了末代前涼王在國滅之後的去向。

前涼政權建立之後,一直視南方的東晉王朝為正朔,它們都是漢族建立的政權,東晉也視前涼為孤懸西北的臣屬。

當時在關中一帶,處於東晉與前涼之間,由氐族人建立的政權前秦異常強盛,前秦皇帝苻堅即位後,開始統一北方的戰爭。張天錫很恐懼,與東晉遙相盟誓,共敵前秦。

公元376年夏天,苻堅派出13萬大軍對前涼下手,前涼接連戰敗,秦兵兵臨姑臧城下,張天錫無奈投降。

苻堅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喜歡將“強龍猛虎”安置於枕邊。在位前期苻堅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在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之後,將敵國王侯貴族都聚集安置在了關中長安一帶。發兵攻打前涼之前,苻堅就已經給張天錫蓋好宅第,張天錫來到之後,任命為尚書,封為歸義侯。涇川玉都鎮太陽墩出土的銅“歸義侯印”,正是苻堅前秦帝國給張天錫的印信。

3 “歸義侯印”為何會出現在涇川

公元383年,狼煙再起。前秦苻堅統一北方,揮軍百萬,欲以投鞭斷流之勢消滅東晉,統一全國。卻沒想到強大的前秦帝國,隱藏了眾多的“第五縱隊”,被滅國的鮮卑、羌等貴族集團陰謀復國。苻堅百萬大軍在淝水前線被東晉的8萬大軍擊退,就此分崩離析,前秦一敗塗地,一蹶不振,直至滅國。

淝水之戰時,張天錫被苻堅派往前線擔任徵南司馬。苻堅在淝水之戰失敗後,張天錫乘機歸順東晉。初歸東晉時,張天錫很受恩遇,晉孝武帝司馬曜非常器重他,每次和他聊天就是一整天,還下詔任命張天錫為散騎常侍、左員外,恢復西平郡公的爵位。

然而,和晉孝武帝關係親近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作為一名亡國俘虜,張天錫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東晉朝廷官員總是藉機詆譭他。張天錫小名獨活,他的字最初為公純嘏,大家都嘲笑他的字是三個,於是就改字純嘏,可是大家還是不把他當成同類人。鬱悶的張天錫在東晉待了13年,晉孝武帝死後,他便告老還鄉了。

張天錫的祖上是安定烏氏人。他告老還鄉只能回到安定,可是這時候,安定烏氏卻並非東晉的地盤,此時屬於苻堅大將姚萇建立的後秦。

東漢後期,安定郡有8縣,即臨涇、朝那、烏氏、高平、三水、彭陽、陰盤、鶉觚。郡治在臨涇縣(今平涼涇川縣城關一帶),烏氏縣在涇川北20公里處。這裡正是張氏祖宅所在地。張天錫迴歸故鄉後不久死去。然而混亂的北方,連年戰亂,朝代頻頻更替,張天錫的子孫們為了保護先人歸義侯印等遺物,只好窖藏於地下,也不敢承認他們是前涼王的後代,就此形成了1600多年的歷史之謎。 撰文丨黃建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