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神器”!红外测温技术如何实现体温筛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外体温检测仪被工信部纳入疫情防控重要物资,随之有不少企业纷纷捐赠红外测温仪。不少企业已经加入到AI测温仪的研发和生产之中,本文将从专利的角度,梳理和分析红外测温仪的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不同类型红外测温仪的特点,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截至2020年2月9日,国内涉及红外体温检测的专利申请共计717件。


抗疫“神器”!红外测温技术如何实现体温筛查?


在我国申请的红外测温仪器相关专利


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枪主要分为耳温式和额温式。1994年,美国温度扫描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我国提出了此类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35167A)。但耳温枪检测要塞入耳内,一方面会造成被检测者不舒服,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卫生、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当患者患有传染疾病时,容易造成交叉传染。于是,基于前额温度的发明专利申请被提出。例如在2002年,张振昌提出一种可在前额进行侦测的红外线温度计(公开号CN2577265Y)。


为了兼顾耳温枪的准确性和额温枪的舒适性、安全性,以适应家庭、医院和检疫场景,同时具有耳温和额头温功能的体温枪专利申请被提出。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耳温及额温测量装置(公开号:CN2575633Y),借助一收集盖加装于传统的红外线耳温枪,使其还适用于测量额头的热辐射,分别针对耳朵和额头的两种测温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


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首先是利用普通摄像机识别并锁定人脸,然后通过红外测温仪采集红外数据,并计算出人体温度。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具有能够避免交叉感染,适应大流量人群同时检测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关、机场、车站和码头等场合。例如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自适应体温监控方法及系统(公开号CN108344525A)、高德红外也提出了自己的红外体温检测方案(公开号:CN110411570A)。


人工智能(AI)红外体温检测系统


全自动红外检测仪虽然能够识别大流量人群的体温检测,但需监控人员从监控仪红外图像中判断体温异常对象,并在人群中发现和截留对应人员,存在辨别困难、处置时间长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AI)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深圳华盛昌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疫情排查方法(公开号:CN107591207A)、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还发明了一种人体健康检测系统(公开号:WO2020024553A1)等都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AI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在火车站、机场、医院等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疫“神器”!红外测温技术如何实现体温筛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