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三個緯度講專業:1、學什麼;2、幹什麼;3、報考建議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首先強調,地質學和地理學不是一個專業,更不是一回事

最通俗的話來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環境以及人文環境。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裡面的地質構造。

喜歡地理,可以去學地理,慎重考慮學地質。

地質學專業

學什麼呢:

a、入門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岩石學概論等

b、岩石學方向:三大岩石學(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巖相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地球化學、礦物地球化學等(不同高校的課程設置不同,例如岩石地球化學和礦物地球化學一般統一設置為地球化學課程)。

c、礦床學方向:結晶學與礦物學、礦相學、礦床學、礦床地球化學等。

d、地球化學方向:岩石地球化學、礦床地球化學、應用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等等。

e、構造地質學方向: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地史學等。

f、沉積學方向:沉積岩石學、層序地層學、沉積地球化學、沉積相與古地理學、古生物學概論等。

g、工程方面的課程:礦產勘查地質學、區域地質調查方法、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等。

畢業後幹什麼呢:

分為科研和應用兩大方向

一、繼續做科研。高校或研究所。

二、應用領域,

又可以分為:

1、公務員系統包括自然資源局、水利局、旅遊局等;

2、主要是去地質隊、地調院等

3、從事礦產、環境等方面的公司,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神華集團,鐵路集團及其勘查設計院等

報考建議:

總體而言,目前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處於寒冬期,建議放棄,前景較好的為水工環地質、地災等。

慎重考慮。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學生就讀感受:

本人目前就讀於東北某985的地學院,是大三的在校生,看到這個話題心生感慨,忍不住要自己來回答一下。知乎新人,求大神輕噴。

老實說在來到這個專業之前我還是很喜歡地質的,或者說,我本以為自己是很喜歡地質的,喜歡自己以為的地質。

我住在遼寧省某個縣級市,當初高考省排名是6000多,並不高,離我當時的目標有一定距離。高考成績公佈的第二天我媽媽就帶我去找了一個她認為很靠譜很有見識的人給我報志願,由於當時我什麼也不懂,對自己喜歡、擅長從事什麼行業完全沒有概念,志願填報的過程完全是由那個“靠譜人”一手安排的。他認為我一個男孩子,幹諸如石油、地質、礦產這一行非常吃香。我問他“地質專業是不是很艱苦?”他說會比其他行業要苦一點兒,不過掙的錢特別多,並且說了很多學地質的優點。就這些,我聽的雲裡霧裡,竟然接受了他的建議。他給我安排的第一志願是中國石油大學的石油專業,五個平行志願有四個是和地質有關的。不過最終我不想去北京,便把第一志願改成了現在的專業。

當時我雖然幼稚,但還是在網上查了一下關於地質專業的評價的。當時我還不知道知乎,雖然精熟於貼吧但竟完全沒有想到去地質相關的貼吧查看一下情況,而只是單純的百度了下地質專業,根據百度知道的內容,我得知地質是一個不錯的專業,五險一金,有的還分房分車,最初是苦了點兒,不過幹幾年之後就有很高的待遇了。

不過當初我並沒有注意到下面的回答日期,普遍是2010年之前的。

最終,我成功被第一志願學校的第一專業錄取了。我個人很喜歡科普類動物,讀過很多科普類書籍,關於地質的內容也不少,我對地質年代,恐龍化石,史前文明,考古這些東西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我當時心想一定要做一個像李四光先生一樣的地質學家。

而步入大學後我發現,我們班一共有32個人,其中有20多個是調劑過來的,個別幾個是四五甚至六志願錄取過來的,而第一志願進來的,只有我一人而已。

在大學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個專業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樣,整個學院學習氛圍很差,周圍有不少同學一上來就做好了轉專業的準備。

大學的課堂和高中的課堂不同,沒人管你聽還是不聽,很多大學老師的教學水平真的不怎麼樣,單純的念ppt而已,畢竟,科研才是他們的重要工作。我開始對這個專業失望,加之專業課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樣有趣,我也有了轉專業的想法。

不過很可悲的是,我逐漸喪失了高中的熱忱,雖然不逃課,但是也不聽課,雖然不打遊戲,但是瘋狂的玩著手機,整天無所事事,變成了自己以前最鄙視的那種人。

雖然大一上學期並沒有掛科,但是並沒有獲得參加轉專業考試的資格。我們班有六個同學成功轉出,整個學院也有不少人轉走了,但是沒有一個人轉進來,想想都覺得有趣。

當時我強迫自己對地質產生興趣,我告訴自己,如果在一個你不喜歡的領域幹出一番天地,你才是真的牛逼。

現在想想,當時產生這個想法的我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煞筆。

下學期的課是上學期的二倍還多,高數線代大物普化C語言還有數門專業課輪番轟炸,一週七天有六天滿課,我簡直心力交瘁。到期末複習的時候,我真的心態已經完全崩潰了,我開始相信那句“沒有掛科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還有“重修都很水的,隨便就過了”這種話。

於是我放棄了複習,成功掛掉4科,這也是目前為止我大學掛掉的全部科數。

大一暑假就有短暫的地質實習,當時確實蠻輕鬆的,抱著公費旅遊的心態,也不是很累。而大二的六週實習則真的讓我對這個專業僅存的一點兒幻想都破滅了。

大二以後,可能是思想上變得成熟了點兒,不再像以前那樣自暴自棄,學習態度開始認真了點兒,雖然依然對專業課毫無興趣,但好在都通過了,掛的科也都修了回來。

現在大三正在複習考研,我們班現在剩下26人,把保研的、出國的、工作的除去,有20人左右考研,其中跨專業考研的人數有近四分之三,我的目標是本校的經濟類專業,其他同學打算跨考計算機、軟件、建築、法律、機械的人都有,剩下的同學多半也都是跨校考地質類研究生,考本校本專業的只有一人,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大三換校區之後這個校區實在是太破太簡陋了吧,當然更多的是南方同學想回南方發展。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經歷,有些長,不想看的就直接從這裡開始看吧。

有人說我如此貶低地質行業,貶低自己的本專業,還不是因為自己本科期間不努力嗎?

沒錯,我確實荒廢了很多的時光,並且現在有諸多後悔,但這並不是我貶低地質的理由。我們班前五的學霸,除了前兩個肯定有保送資格的同學,另外三個全部要跨專業考研。因為實在是因為,地質行業已日薄西山,現在正處於一個寒冬期,過去百分百就業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本人學的方向是資源勘察,然而現在的資源早就被開採的差不多了,單位空餘的職務遠遠不能滿足畢業生的人數,即使是研究生畢業後,想找到好的工作都有一定難度。而且地質工作的付出與完全回報完全不成比例,地質工作者有時候都是用命在工作,基礎收入卻根本不高,只有出野外才能獲得一定的獎金補貼,大傢伙多是俗人,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所以這樣的工作誰願意做?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並沒有錯,地質科學確實是一門重要的科學,李四光先生我也非常尊敬。這個社會需要地質學家的存在,但是,每年那麼多畢業生,最終從事地質工作又有幾個?一直從事地質工作的又有幾個?成為專業前百分之幾的大神又有幾個?先不提在目前形勢,成為地質前百分之幾的精英都沒有諸如IT、金融這類行業前百分之幾十的人獲得的回報多。(這句話化用了另一位知乎答主的話,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因此我給目前大一大二的在讀地質本科生的建議是,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這個專業,抓緊時間轉專業,如果轉不了,就自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對未來有用的東西,能考研的儘量跨專業,千萬別指望讀個地質研究生工作條件就能改變多少。本科期間可以多考幾個證,這對你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千萬不要嘗試著掛科,任何和你說“無掛科不大學”的人都是在害你。還有,學好英語

當然,如果家裡就是從事這方面的可以給你保證安排一個好工作的,前面的話都當我沒說。

如果真的熱愛地質,願意為了地質事業奉獻自己的同學,可以忽視掉我的這篇回答,我很敬佩你,這個世界不能少了地質學家,很有可能未來傑出的地質學家裡就有你的名字,當然,和我們這些只想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為了溫飽的人無關。

女生的話,能轉行更要轉行,地質工作的艱苦眾人皆知,很多單位是不愛要女生的,男生想找到好的對口工作都很難,何況女生。(這裡沒有歧視女生的意思。)

很多該說的話其他的高票答案已經說了,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不過最後還是想給一些即將高考並且有從事地質傾向的同學一點建議。

地質不是地理!地質不是地理!地質不是地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以為自己喜歡地理就代表喜歡地質,這倆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之前已經有好幾個人這麼問過我了!

②簡單明瞭,別報地質。別報任何與地質相關的東西,離他越遠越好。地質可以作為興趣,但真的不適合作為工作。當然了,家裡有條件能保證你工作的話另說。

③如果家裡沒有上面說的那種條件家長還硬要你去學地質的話,建議你去做親子鑑定。(手動滑稽)都是娘生的爹養的,誰忍心讓自己的孩子一年出十個月野外回不了家風餐露宿的,反正我媽現在特後悔。

本篇回答負面情緒比較多,各位多擔待,然而這確實是當今地質的現狀,去地質吧看看,就知道什麼叫怨聲載道了。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