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縱觀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是失敗與成功共存,興盛和衰亡相連。而人生在世,也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少年時代,也難免有朝一日會面對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聲。

但年華雖逝,壯心未已,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在暮年發生氣壯山河的高呼。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自然要算是魏武帝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也是借馬喻人,表達出作者晚年時不甘蟄伏的心態,與曹操的《龜雖壽》可算是不相上下。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入關詠馬

韓愈

歲老豈能充上駟,力微當自慎前程。

不知何故翻驤首,牽過關門妄一鳴。

關於唐宋八家之一的韓愈,地球人都知道,這裡也就不再贅言。至於說本詩作於何時何地,《全唐詩》中並沒有相關的記錄。筆者也只能通過韓愈的生平,及詩歌的內容給出一個較為合理的推測。

韓愈人生中最大的挫折發生在公元819年的正月。因為反對唐憲宗迎接佛骨舍利入京,而被貶為潮州刺史,在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度過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直至820年,他才借入朝任國子監祭酒的機會,於冬季輾轉回到長安。而此時的韓愈已經是52歲的高齡,回京後不過短短的四年時間,就不幸亡故了。本詩應該是他在此次回京途中所創作的作品。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詩歌開頭,就借馬喻人,即“歲老豈能充上駟,力微當自慎前程”。年老力衰就應該謹小慎微的保護好自己已經獲得的利益,怎麼可以硬充良駒,再去跋涉千里呢!本句中的“駟”指的是套著四匹馬的車或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而此處則代指能奔馳千里的寶馬良駒。

在古人的觀念中,五十歲已經堪稱高齡,象徵著一個人步入了晚年。譬如白居易就曾在《詠懷》詩中留下“五十不為夭”這樣的詩句。

在這兩句詩中,韓愈說出了大多數遲暮老人的心裡話。但這真的是兩年前那位高呼“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錚臣想要表達的心聲嘛!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當然不是,因為在韓愈回京後的第二年,即公元822年2月,都知兵馬使王廷湊殺死上司田弘正,並向朝廷索要官職。在兵兇戰危之際,正是韓愈毅然而然地遠赴鎮州,招撫了王廷湊,這樣的行為又豈會是一個胸無大志,只求得過且過的遲暮老人!

所以說,這兩句詩其實是一種反諷。韓愈藉助世間的普遍現象,既描繪出舉世皆濁的現實狀況,又暗示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的高尚情操,再次證明了真理的確是站在少數人這一邊的。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而在後兩句詩中,韓愈也表現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意思,即“不知何故翻驤首,牽過關門妄一鳴”。本句中的“驤首”就是抬頭的意思,在古文中它是意氣軒昂的代名詞。

韓愈用“不知何故”四個字表現出他的鬥志昂揚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不論是少年還是遲暮,我永遠為真理而戰,為家國而戰!而“一鳴”既表現出他此時返回長安的喜悅心情;又藉助一鳴驚人的典故,表達了自己不甘老邁,仍有意開創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


同樣是用老馬來比喻暮年的自己,韓愈和曹操,哪一個更勝一籌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韓愈借馬喻人,表達出自己遲暮之年仍胸懷壯志,不甘衰朽的內心情感。前兩句詩所敘述的是一般人眼中的老年生活,而後兩句則表現出自己晚年的狀態。在兩相對比下,為世人展現了一個迥異於常人的老者形象。

與曹操相比,韓愈是一位更加純粹的文人,所以本詩缺乏“志在千里”的雄渾與豪邁,但通過比較,韓愈筆下的老年人卻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至於說對“不服老”的完美詮釋,這兩首詩哪一個更勝一籌,就要看在座諸位君子的見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