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談《鋼琴家》

先說明下,我標題起的有點大,我講的不好,可能會給這部電影“蒙羞”;電影還是很值得尊敬的。


今天想不到來寫啥,就寫寫上午跟二姐聊到的《鋼琴家》這部電影吧。但今天我只是略微談點感受,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以後來仔細講講。


對於這部電影,你完全不用擔心因我的劇透而導致觀感大幅下降。因為我當初暑假在看之前,就已經看了個二十分鐘的劇透視頻,然後我再去看了電影,但仍情感強烈,這部電影不完整看,是體會不到它的那種情感的。
《鋼琴家》雖然名字叫“鋼琴家”,但它實際描寫的是二戰時期猶太人的境遇,主演是阿德里安·布洛迪,一如既往的帥。

簡單談談《鋼琴家》

阿德里安·布洛迪


男主的名字,他們一家人的名字,還有其他人的名字,我都不記得了(雖然我現在想起來了,男主叫“席皮爾曼”),但我只記得各個時期的男主,光是外貌上,變化都太大了。


故事的主要內容,講的是男主本來是當地著名的鋼琴師,他的琴聲每天會從收音機裡準時穿出,工作的人們,喝茶的人們,無一不在享受他的琴聲。他也因此年紀輕輕就受人尊敬,而且還有不少愛慕他的女粉絲。


但是有一天,德軍的轟炸機過來了,電臺被炸了,咖啡廳被毀了,除了這些物質方面的損失,德國人圍著他們猶太人的住所建起了圍牆,把他們封鎖其中。猶太人在牆內什麼也沒有,身體小的孩子從狗洞偷偷鑽出去找吃的,被德軍發現了都會一槍打死。


當地警察都被收復了,而男主有個好朋友在當地軍隊裡有點職位,男主一家才一直過得還行。但是男主的弟弟是個激烈的反納粹人士,而男主認為眼下應該忍一忍,因此兩人經常發生口角。


但是好景不長,警察也保不了他們了,他們這一個城市的猶太人都被應徵去幹活,名義上是幹活,其實就是去集中營。


在一個城市的人都擠在露天的“候車室”時,一家人雖然誰都沒說,但都意識到了,這次必定有去無回。


老父親拿出僅有的一點錢,向人群中的小販(這小販還只是個小孩)買了顆牛奶糖,分成了六分,分給了一家六口,每個人都吃得有滋有味。大家都知道,這就是他們一家子的最後一餐了。


吃完了上路,人群擁擠著上了火車,警察在一旁築起人牆。突然,一隻手猛地把男主拽了出來,拉到了人牆之後——是他的那個好朋友。但是就算是好朋友,也只救的了他一個人,救不了他全家,他只能目睹著一家剩下5個人上了來往地獄的列車。


好朋友把他趕走了,他無處可去,只好回到城裡;城裡空蕩蕩,只有他一個人在形單影隻地走著。


簡單談談《鋼琴家》


不過他回到城裡時,發現也有零星幾個躲在地板下的人,他就和他們一起躲著,終日不見天,等著援軍的到來。


但是很快糧食等都撐不住了,這時男主遇到了當初愛慕他的女粉絲,但是女粉絲已經找了個老公了,男主有點悵然。她老公是個革命者,所以還有些糧食和手段,女粉絲回想往日男主意氣風發地演奏著鋼琴,不僅心生憐憫,就和他老公把男主安排在一棟德軍醫院對面的樓房裡(我不記得是不是醫院對面了),旁邊都住著德國人,但是別人都以為這只是個空房。


男主就這樣住下了,好歹還有些安頓和糧食,他們也說好每星期來看他一次並帶來糧食。每天他都能看到對面的醫院裡進進出出的德軍傷員。


房間裡有架鋼琴,但是男主不能彈,因為會發出聲音。但他只剩下這個愛好,是還屬於他,沒有被剝奪掉的東西,於是他就空著手在空中彈,彷彿自己能聽到鋼琴的樂聲。


但是女粉絲那邊出了問題,革命的據點貌似被端了,他們兩個多星期沒來看男主了。男主沒得吃,還得了病。


有一天晚上,他在翻箱倒櫃時,不小心把碟子打碎了,鄰居都以外這間房子沒人,誰知竟然還藏了個人在裡面。鄰居都是德國人,也是嫉猶太人如仇。故男主門外隨即傳來一陣猛烈的敲門聲,男主不敢開門,連動都不敢動。等敲門聲停了許久,男主覺得此地不宜久留,便開門想自尋出路。但是當他一開門,就看見旁邊的站著個什高氣傲的女人,開口就罵“這裡有個猶太人”,邊罵邊砸東西,男主只好倉皇而逃。


男主在大街上無處可去,但他還想活下來。他沿著被攻陷的城鎮往前走。此時德軍一直在打敗仗,故一直往後線撤退。


這些曾經被德軍轟炸的破爛不堪的房子,現在空無一人,男主就這樣一家一家地找吃的,和可以住的地方。


簡單談談《鋼琴家》

誰曾想過,這個滿頭亂髮,不修邊幅的男人和那個曾經在電臺優雅地彈著鋼琴的人,是同一個​


有一天,男主走進一個家裡,發現那戶人家有一架鋼琴完好地擺在那兒,倖免於戰火的轟炸,彷彿就是在等著男主去彈它。


男主實在忍不住了,不管是否會引來敵人的注意力,只自顧自地彈了起來。


這時,真的走進來一個人,男主一看,他穿著德國的軍服,而且從軍徽來看還是個高官。男主停下了,不知所措,軍官只說,你繼續彈。男主便彈了下去。


簡單談談《鋼琴家》


之後幾天,男主天天彈,軍官天天來聽。軍官不介意他是個猶太人,每天給他帶點吃的來,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他。


軍官是德軍當地最大的官,但現在他們撐不住聯軍的炮火,只得選擇撤退。臨走當天,軍官來告別,說,你談的很好,聯軍馬上就要來解放這片地區了,告訴我你的名字,我希望以後能在電臺上聽到你的琴聲。男主答應了他,也很感激,軍官最後也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他。


最後,聯軍來了,男主得救;德軍戰敗,宣告投降。


上面那個軍官,被俘,抓到了聯軍集中營裡。有位認識男主的聯軍士兵路過此處,和朋友聊天談到了男主,那個軍官一聽這個名字,趕忙撲到鐵絲網上,說,我曾幫助過男主,託個口信告訴男主我在這兒,來救救我。那朋友答應了。


地區解放後,男主又重回電臺彈起了琴,受人愛戴,一切都和幾年前一樣,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等他功成名就了,一次他和朋友談到,那個軍官確實曾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幫助了我,但是當我趕到那個集中營時,已經一個人都不在了。


電影的結尾,是由男主在臺前,其後眾多其他西洋樂器伴奏,合奏的一曲音樂。


簡單談談《鋼琴家》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電影應該是根據真人傳記改編的。


最讓我感觸的,是一開始男主風華正茂,意氣風發,而後被戰爭折磨地不成樣子,最後又回到了那個屬於他的舞臺,換上西裝,理清雙鬢,用他那修長的手指,在富麗堂皇的大演奏廳裡,為人們演奏一首首的音樂,而臺下的聽眾,又有誰曾知道這位只能仰望的人士,曾經歷過怎樣的折磨;自己被救卻無力拯救家人,一個人苟且偷生;整天擔驚受怕地過活,只能依賴於他人;一個人偷雞摸狗找吃食,一個人露天睡地板;最後曾拯救過他的軍官,他也沒能趕得及救其一命。。。


到頭來,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一個人活著,過著這榮華富貴的生活。


一切都還和以前一樣,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彈著鋼琴,可是很多東西都變了,都變成了回憶。


我還是不禁感嘆這份命運,為何如此曲折,前後人物的改變對比太大,人還是那個人,長的一樣,穿的一樣,彈的一樣,可是改變的太多了。


我感覺這部電影有很多感覺我講不清楚,只有當你們自己去看時,才能體會。


上述內容全憑記憶來描述,可見這部電影對我的印象極深。因此也沒特地去截圖,只在網上搜了幾張,願這篇文章寫得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