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於2000年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該小說講述了康巴藏族地區的麥其土司酒後和二太太生下了一個傻瓜兒子,但這個二少爺卻有著超乎一般人的預感和舉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都做出了最英明的決定,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成了土司制度最後的輝煌和消亡的見證人。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塵埃落定》深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創作的《百年孤獨》的影響,有兩大特質,一是尋根,二是魔幻。《塵埃落定》是一部致敬故鄉的尋根文學作品,以阿來生活的四川阿壩地區的最後一個土司為原型。而裡面設置的魔幻情節,披著藏族宗教的外衣,為我們展示了獨特的藏族文化和民族風俗。

小說涵蓋了權力、愛情、地位、戰爭、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方面,土司和下人們的階級懸殊,土司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土司和其他土司們的武力爭鬥,強大外來力量“白色漢人”和“紅色漢人”的干預和鬥爭,藏族宗教喇嘛、活佛、新派格魯巴、外國基督教等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

世界在發展,過去的規則就要改變,土司制度註定要走向衰落。聰明人審時度勢,看到了這一必然規律,改變自己以適應新規則,如麥其土司、二少爺、叔父、書記官。但仍有太多人看不到這一點,固守舊規則,排斥新規則,還以為權力能永久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後只能走向滅亡,如茸貢土司、大少爺等。

我們從文學三大主題——愛情、人生觀、權力進行分析:

一、愛情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愛情的本質是兩個人真誠的相愛,情感上相互依存支撐,不過分考慮外在的條件。有人把愛情看成很純粹美好的情感,但也有人把愛情當成權勢、物質的交換品,夾雜著太多複雜的慾望。

麥其土司的傻兒子,初戀是侍女桑吉卓瑪,善良溫柔,給了他從男孩到男人的指引。當他發現卓瑪愛上銀匠時,吃醋傷心,卻沒有辦法阻止。

卓瑪身份微賤,註定要嫁給一個下層人,還好,她遇見了銀匠。

而銀匠本來是個自由的手藝人,如果娶了卓瑪,就會從一個自由人變為奴隸,銀匠甘之如飴:“奴隸和自由人有什麼分別?還不是一輩子在這院子裡幹活。”

他們因為愛情而結合,不顧身份地位,於是,銀匠成為土司家的奴隸,而卓瑪就從一身香氣的侍女,變成臉上常有鍋底灰的廚娘,她說:“那是我的命。”

卓瑪和銀匠的愛情是純粹而美好的,但終究抵不過殘忍的現實。 卓瑪嫁給銀匠,穿最破的衣服,做最髒最累的活,身上總有一股子廚房的味道,沒有了清淡的花香,手也變得粗糙,於是,她雖然深愛銀匠,卻不免時常想到二少爺,懷念做上層侍女時的體面,這是一個女人的不甘心。

當她成為了管家的得力助手,再次成為下人們的領導者,當初的體面又回來了,她還是背叛了銀匠,和管家苟且。

卓瑪和銀匠一生的願望就是當自由人,不願甘居人下,他們把希望寄託在二少爺身上,在等待這個未知的結局的過程中,兩人卻難以相守,愛情敗給了現實。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茸貢土司的女兒,美豔動人的塔娜第一次見面就抓住了二少爺的心。

茸貢土司大部分土地都種植了鴉片,糧食短缺,於是,鬧了大饑荒,民不聊生,無奈之下,用女兒作交換,換取糧食和種子。

塔娜認為丈夫是傻子,配不上自己,於是三番四次出軌。仗著自己長著一副絕世美顏,肆無忌憚的挑戰丈夫的底線,用出軌滿足自己的情慾。

愛情在塔娜眼中就是利益的交換,一旦目的完成,就會不擇手段地滿足自己的私慾。

還有一種女人,把愛情當成通往上層社會的天梯。二少爺的貼身侍女塔娜,是卓瑪出嫁後的替補,因為和少夫人重名,就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她像是最不起眼的一朵小花,也是二少爺最不在意的一個。

她看不起原生家庭,期望攀上二少爺,實現人生的華麗逆轉,當二少爺娶了美麗的妻子後,她的願望落了空,最後只能抱著裝有珠寶的首飾盒至死不離。

愛情已不存在,地位也改變不了,那麼,有些錢和寶石首飾也是好的,這就是她的初衷。

二、人生觀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一個眾所周知的傻子二少爺,每天早上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在哪裡?我是誰?”

這不僅是哲學問題,同樣也是宗教問題,是無數哲人孜孜追尋卻無解的問題。

看完《塵埃落定》的人都會問:二少爺到底是個傻子,還是大智若愚?

書中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上天叫我看見,叫我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的。”

傻子二少爺在大事面前卻總是做出正確的決斷,對未來有著敏銳的感應力。

在這一大片土地上,所有土司都種上了大量的鴉片,他卻建議父親全部種成麥子,結果當年鴉片供大於求,價格大跌。而其他土司們沒準備好足夠的糧食,鬧了饑荒,大批百姓餓死。

不顧父親十倍價格的規定,二少爺施捨糧食給災民,受到災民的愛戴,大批人自覺歸順麥其土司,獲得了大批百姓和土地。

他清晰地意識到土司制度不會長久,將邊界的堡壘變成土司們通商的倉庫,建了一個市場。

用多餘的糧食換取漢人需要的獸皮,牛馬等,賺取差價,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他也是個超脫的人,面對世仇,他選擇了不抵抗和救贖。

身為未來的土司,二少爺有強大的武器和士兵,但面對仇人的兒子,他沒有揭穿,也沒有派兵捉拿鎮壓,反而是順其自然,讓對方找時機報仇。

面對仇人的刀,他選擇了理解和救贖,給自己家族和對方家族一個終結。

他不渴望權力,卻願意為了拯救下人們做土司。

面對權力慾強的哥哥,他一直保持著弱勢,無意奪權,只有想到如果自己當上土司,卓瑪、銀匠、書記官就能擺脫奴隸身份重獲自由,才會知道權力的好處。但若為了爭奪土司地位和哥哥兵戎相見,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所以,二少爺並不是“傻”,而是“真”。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阿來接受採訪時說,二少爺應該說是一個很另類的人。當一個人有點另類,他日常思考的問題,他做出的某種選擇,不是大家按照循規蹈矩的結果所需要的那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就有兩個詞形容這些人,要麼是傻,要麼就是瘋了,我們總是用這樣兩個標準判斷不在常規裡行走的人。當然,也有二少爺被身邊自以為聰明的人看成是傻子的原因,別人不斷強加他,他也懶得辯解,也樂於承認。

他在思考平常人不會思考的東西,他的感知方式也和別人不一樣,他不是對當下的很現實的東西迅速做出反應,而是對人類命運當中更抽象,但是又確實存在的,而且最終是要發展發揮重要力量的我們不願意加以認識不願意正視的那些問題,他是在感知跟思考這樣的東西。

人生觀決定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思想決定境界,二少爺相當於一個先知,懷著悲憫的心看待周圍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麥其家族的繁榮,又以前瞻性的目光,見證了土司制度的毀滅。

三、權力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人對權力和金錢的熱衷,永世不減。當然,有了權力,就等於有了金錢。

藏族土司是皇帝分封的世襲制官職,相當於所屬領地的土皇帝,權力很盛,而宗教也要來分一杯羹,於是,喇嘛、活佛、藏族佛教密宗新派格魯巴、外國基督教都來到麥其土司的領地,傳播教法。

在一定程度上,麥其土司是允許多家教派存在的,只要歸屬土司領導,不要讓土司產生不知道拿他們怎麼辦的感覺就行。

而新派格魯巴翁波意西,打亂了這一規則,他認為暴戾專治的土司根本不應該存在,惹怒了當權者麥其土司,被割掉舌頭。

麥其土司對翁波意西說了實話:

“我有時在想,這傢伙的教法也許是好的,可你的教法太好了,我又怎麼統治我的領地?我們這裡跟西藏不一樣,你們那裡,穿袈裟的人統治一切,在這裡不可以。”

執政者都希望宗教可以為他所用,可以讓百姓發自內心臣服,如果宗教想要掠奪這份權力,直接控制民眾,就會遭到執政者的鎮壓。

另外,土司只是一個官職,還是歸屬於國家最高權力者領導,國民黨執政時,麥其土司為當權者種植鴉片擴充軍費,並利用國民黨提供的先進武器打敗其他土司,一度成為最強盛的土司。

權力膨脹又不受限會讓執政者變得暴戾,專制,肆無忌憚。

因為書記官照實記錄了土司的言行,就被殺掉;麥其土司因為一個女人,就可以殺掉對他忠心耿耿的手下;翁波意西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割掉舌頭,變成奴隸。為土司服務的行刑官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敢說實話的書記官下場都很慘。

所以,當人民當家作主,自由平等的時代來臨時,土司制度就會成為時代的敵人。最終,國共兩黨內戰,共產黨為消滅國民黨殘餘頑固勢力,麥其官寨在炮火下崩塌,土司制度土崩瓦解,新的時代在建立。

《塵埃落定》是一部具有鮮明藏族色彩的作品,神秘、獨特、純淨,不僅講述了最後的土司的沒落,還有人在面對愛情、權力、時代變革時的選擇,以歷史講人性,借古喻今,時代在前進,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適應新的規則。

“歷史就是要告訴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看到那麼多人都深陷在權力、慾望的泥淖中無法自拔,被妄想之火煎熬,是否給我們帶來一些警醒?看淡得失成敗,懂得無常,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塵埃落定》——阿來


——END——

麻辣兔頭,一個有趣的影視書評號,愛讀書,愛寫字,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