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的意象表達:寫意山水,那些難以忘記的情懷

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讓古典詩詞的關注度瞬間陡增。

作家江曉英對詩詞的熱愛,並不是受流行風尚的影響,她長期潛心研究古詩詞,對山水田園詩詞頗有心得,她通過《山水問君心——古詩詞中的山水世界》一書,帶我們領略了古詩詞中的山水田園。

淡黃的底色,點綴淡雅悠遠的山水畫,構成了《山水問君心》的書影,書名以啟功體寫就,左側有“行走在山水暢想間,棲息在詩情畫意裡”的小字,偶數12字,給書影增色不少,這不僅是全書內容的概括性總結,亦是作者的創作源頭所在。

全書分為《風起於青萍之末·山水雋永》六章,每章各五節,詳細介紹了白居易、李白、杜牧、王維、李煜、蘇軾、楊慎、唐寅、朱鳳翔等多位歷代著名詩人的山水田園詩詞作品,以審美意蘊和藝術旨趣這兩根主線,銜接起古代詩人的思想情感,去迎合當代讀者的欣賞觀念。

山水詩的意象表達:寫意山水,那些難以忘記的情懷

書中每一節的文字都分為三塊內容,即先以古詩詞開頭,接著摻入個人獨特體悟的翻譯,最後是深度解析。這種模式不僅能讓讀者全面欣賞山水田園詩詞佳作,同時也能感受到鮮活文字裡的古韻新風。

以《明朝散發弄扁舟》一節為例,此節對唐詩人李白的詩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進行了解讀。在翻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時,江曉英寫道“寥廓的秋空,長風習習,萬里無雲,一行行的秋雁列隊南飛。天宇浩蕩,朗朗乾坤,不如登上高樓,望遠去,眼前豁然開朗,於是心情開闊起來,舉杯痛飲,無不酣暢淋漓”。精煉的文字,散文化的筆法,即便將之脫離出來也是一篇質量上乘的小品文。

再看這一詩作後的解析文字,開頭便對詩作的精神進行了延伸,結合當下寸土寸金的環境,說“想在現實中尋一方水湄,找一片天地,棲息于山間鄉野的自然中”,這樣的要求無疑很難實現,但作者是樂觀的,她覺得心境更重要,正所謂“鬧市有心也田園”。隨後她借李白創作的另一詩作《將進酒》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進行比較,繼而提煉出這首詩的田園特徵,即“心有歸田意卻不頹廢”的意味,由淺入深地把這首詩的內核精神展現了出來。

山水詩的意象表達:寫意山水,那些難以忘記的情懷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人們爭相傳誦的千古名句,出自於宋代蘇軾《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一詩。江曉英根據前賢的思想精髓,認為這是一首融入禪理的山水詩,她說“禪詩源於心,誠實於心,本真於心,與山水同氣連枝,與田園血脈相通”。繼而她又闡述了“禪者”和“山水”的密切關係,並以唐代大梅禪師的典故來進行論證。當結合蘇軾信奉佛教、研究禪理、與高僧素有交往的人生經歷來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就會信服於江曉英的推斷。

《山水問君心》放於書架,應歸納於文學評論與鑑賞之列,然從其文風來看,既無評論之嚴肅,也無鑑賞之深奧。書名“山水問君心”意味雋永,山水恢宏,然卻無語,之所以能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其實是我們的內心修為使然,可見一切的自然美景,種種的詩詞美文,終究需要我們用詩意般的情懷去認知,去感觸。

山水詩的意象表達:寫意山水,那些難以忘記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