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哪個女英雄最厲害?

山河的歲月


古代的有:穆桂英,花木蘭。近代有:楊開慧,江姐,劉胡蘭,還有很多隱姓埋名的,我黨我軍的地下工作者!她他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敵人面前視死如歸……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的生命!


春風聽雨876


中華上下五千年,名人、名將層出不窮,例如:春秋兵聖孫武,戰國人屠白起,中華第一勇士蒙恬等,但是女將又有多少人知曉呢?

俗話說巾幗不讓鬚眉,今天我們就說說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將有那些。

第一位:婦好

婦好 商朝女將 中國第一位有跡可尋的女將軍,商王武丁妻 ,貴為皇后的她不愛“紅裝”愛“武裝”武丁在位期間婦好為其南征北戰,前後擊敗:鬼方、南夷國,北土方,南巴方等二十個國家為大商開疆擴土不朽戰功。

第二位:洗夫人

洗夫人是我國越族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被奉為“嶺南聖母”,隋文帝時冊封為 “譙國夫人”冼夫人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典範。而其在軍事上的才能,被朝廷封為中郎將。

公元548年,冼夫人北拒梁朝叛將李遷仕,使其未進一步;公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叛陳國,進軍百越,冼夫人領兵大敗歐陽紇;公元590年,番禺將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很多首領也起兵響應,冼夫人親自出馬,鎮壓了叛軍。

第三位:前秦高祖毛皇后

前秦高帝毛皇后,史載其名為秋晴。是前秦高帝符登之妻。毛皇后是將門之女,其父是前秦鎮守上邽的將軍毛興,毛氏皮膚白晢,身材修長強壯,自幼習武。嫁苻登後被冊立為後。她是一員勇將,尤其善長騎射。苻姚之戰時她統軍一萬,駐守苻登輜重糧草集中的大界營。姚萇因屢戰不利,派子姚崇率軍繞道偷襲大界營。苻登發覺,引軍邀擊。姚軍在苻登和毛皇后夾擊下大敗,被俘斬二萬餘人。但後來不幸被姚軍俘虜,寧死不屈,被斬首示眾。

第四位:秦良玉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其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秦良玉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白桿兵”先後參加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抗擊清軍、敗成都奢崇明之亂、數次大敗張獻忠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三年(1630年),清軍大舉進攻,秦良玉奉詔入京勤王,崇禎帝為其作詩四首以贊之。

第五位:民國名將李貞

​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1926年參加革命工作,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冬任平江縣委軍事部長兼婦委書記。1931年冬任湘贛省婦委書記。1932冬任湘贛軍區婦女團政委、湘贛軍區紅軍學校政治主任。1933年在江西瑞金馬克思主義學校學習。1934年8月,參加長征。途中曾任紅六軍團組織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代部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12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建國後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1951年入朝作戰,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3年回國後,任防空部隊政治部幹部部部長,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四屆全國婦聯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大候補代表、中共十二大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大寶貝



我覺得是中國第一個女將軍婦好,最厲害!古代戰爭當中,大部分將領都是男性的。只有少數的女性能夠帶兵打仗,在這少數的女性當中大部分還是虛構的,如花木蘭、楊家女將等。真真正正存在的女性將領少之又少,而在這少之又少的女性將領當中,婦好雖然知名度不是最高的,但是她卻是最早的,根據現有的文獻跟考古證據表明,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將軍。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據說武丁的一生當中有多達六十多位妻子,其中只有三人擁有王后的地位,婦好就是第一位。而且也是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婦好能夠獲得武丁的寵愛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

在1976年挖掘的婦好墓當中除了有精美的玉器、青銅器之外,還有多達134件的兵器。在這些兵器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兩件大銅鉞,其中一件以龍紋為飾,高 39.3 釐米,刃寬 38.5 釐米,重 8.5 公斤;另一件以虎紋為飾,高 39.5 釐米,刃寬 37.3 釐米,重 9 公斤。兩件銅鉞鈞以雷紋為地,鑄有“婦好”二字。學者據甲骨文判定它們曾是婦好生前使用過的武器,由此可見婦好的武藝高超、力氣過人。

正是因為婦好自身的才能,商王武丁才敢讓婦好帶兵打仗。在婦好的軍旅生涯當中,最出名的一仗當屬征伐羌國一戰。在甲骨文中,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載。商王武丁面對西北一帶的戰事一籌莫展之際,婦好主動請纓,無可奈何的武丁只得同意。

武丁下令婦好帶領所屬的 3000 人馬及其他士兵 1 萬人前往征伐羌國。對於當時的商朝來說,1.3 萬人幾乎是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勝負在此一舉,不過婦好沒讓人失望。她調度指揮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擊敗敵人並大獲全勝。這次戰役大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夙敵羌人的勢力,使商朝西北邊境得以安定。

雖然甲骨文裡面記載的是婦好伐羌國,但是根據現有的考古證據表明這裡的羌國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歷史的的鬼方國。鬼方的來歷有很多,有人說他們是匈奴人的祖先,有人說他們是第二次印歐人大移民遷徙到遠東的人群(即入侵印度的古雅利安人)。如果鬼方真的是古雅利安人的話,那麼婦好的這一次遠征的勝利無疑是華夏的幸事,倘若這些古雅利安人成功的入侵了華夏大地,那麼今天的中國也將被種姓制度所困擾。所以有學者認為婦好的這一次遠征的意義不亞於傳說中的蚩尤之戰。

其實婦好除了女將的身份之外,婦好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記載著婦好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她還擔任占卜之官(與上天溝通的最重要的人物),不得不讓現在的人驚歎。婦好可謂是一位學識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

王后則是婦好的另一重身份,商王武丁對婦好的寵愛遠遠超過其他妻子。這點在甲骨文裡面多有體現,婦好出征討伐敵軍,武丁會占卜“婦好亡咎”?———婦好不會有災禍吧?婦好凱旋歸來,武丁會占卜“婦好其來?婦好不其來”?———婦好應該回來了吧?婦好要生育了,武丁就占卜“婦好娩嘉”?———婦好能夠順利分娩嗎?婦好身體生病,武丁則占卜“婦好其延有疾”?———婦好的病是否還會拖延下去呢?婦好死後,武丁還在占卜“王夢婦好,不唯孽”?———做夢夢到婦好了,她不會有什麼災難吧?

在婦好去世之後,商王武丁傷心欲絕,為了紀念這位亡妻,武丁將婦好葬在自己處理軍政事務的宮室旁,以便隨時能看到她、守護她。豪華的陵墓還不足以讓商王武丁對婦好放心,武丁害怕亡妻在地下過得不安穩,多次詢問了占卜者詢問: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甲娶。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乙娶。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成湯娶。聽到這樣的指示,武丁就率領兒孫們為婦好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將她的魂靈先後許配給了三位先王,讓她在幽冥中能得到三位先人的關懷和照看。


歷史的波瀾壯闊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蹟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木蘭辭》中,縱觀南北朝、隋唐諸史並無記載,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花木蘭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迪斯尼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希望我的答案你喜歡,點擊+關注頭條號:王朝鐵粉










王朝鐵粉


從古至今關於女英雄的傳說非常多,但是正史上詳細記載的女英雄並不多。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晉史上記載的美少女英雄荀灌。荀灌是三國名臣荀彧的後人。荀灌的父親荀崧鎮守宛城,當時正逢八王之亂,國內各個派系互相爭鬥。另一個派系的軍隊前來要求接收宛城。對於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命令,荀崧拒絕,遭到了圍攻。城中糧食儲備不足,兵力也無法與叛軍抗衡。

荀崧打算派人求援,沒想到沒人膽敢殺出重圍前去。此時荀灌年方十二歲,向父親請纓,荀崧權衡利害,不得不讓女兒冒險出城。在侍衛的掩護下,荀灌殺出敵營,孤身一人抵達了襄城,但是守將石覽卻說,手下兵馬不足,除非能說動尋陽太守周訪出兵。

荀灌聽說,立刻以父親的名義修書一封,說明援助宛城的利弊,並且言辭懇切的許諾如果周訪答應出兵,荀崧願意和周訪結為兄弟。周訪出身寒門,而荀崧乃是名門望族。看到此信,周訪毫不猶豫答應援助宛城。荀灌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最難得的是,她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女,荀灌的勇敢和智慧千古流芳。

第二位女英雄得說是明朝女將軍秦良玉。秦良玉是四川石砫宣慰使馬千乘的妻子。也是二十四史當中唯一作為名將記載的女子。萬曆年間的楊應龍叛亂,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兵分兩路,擊敗楊應龍的軍隊,秦良玉的軍功被稱為南川路第一。四川奢崇明叛亂,各地的土司全都作壁上觀,只有秦良玉率軍征伐,先後解成都之圍,收復重慶以及其他重要軍事據點。

崇禎初年,清兵大舉進攻,攻陷永平四城,皇太極包圍北京城。秦良玉接到勤王的詔書,拿出家產作為軍餉,前往北京。崇禎皇帝在召見她的時候,特意為她做了四首詩,其中傳頌最廣的是這一首:蜀錦徵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後來張獻忠入川,秦良玉先後擊敗張獻忠和羅汝才,到了崇禎末年,大明朝烽火遍地,秦良玉只能退守石砫,張獻忠根本不敢來犯。

能夠以女子之身縱橫沙場數十載,秦良玉才是真正的女中豪傑。


劍上風雷


華夏男兒多豪傑,但也有不少巾幗英雄在歷史的烽煙中,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到五十三歲又重掌帥印的穆桂英,中國古代女英雄的故事代代流傳,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

提到女英雄那就不得不提花木蘭了

花木蘭:流傳版本最廣為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後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但《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民歌,不可能隋朝才出現。最真實應是北朝人(由詩中“黑山”可知,黑山所處應是北朝)而北朝為鮮卑人為尊,初年士兵多是鮮卑人很少漢人,又因為鮮卑女性地位較高(最初為母系氏族),女子主母也可領兵。所以木蘭應該是鮮卑人姓賀賴,後音譯為花。

花木蘭有首詩: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這首詩讚頌了花木蘭的忠孝兩全、保家衛國的精神。讚揚了木蘭的聰明,勇敢,堅強的品質。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





阿輝看歷史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認為古代歷史上最厲害的女英雄是吳起。。。的妻子。

提起吳起,戰國大神,牛逼閃閃的人物,歷史唯一不敗戰神,與孫子並稱“兵聖”,“殺妻求將”終身形象代言人。

“殺妻求將”講的是吳起為了魯國大將軍的位子,殺了妻子(齊國人)以表忠心,因為齊國與魯國是宿敵。

我為什麼會認為這個被吳起殺掉的可憐女人是歷史上最厲害的女英雄呢?且聽我分析:

第一、望夫成龍。吳起本是衛國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吳起的妻子是齊國貴族,嫁於吳起,鼓勵並資助青年吳起四方求學,終學有所成,習得一身本領,為後來成為歷史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不離不棄。吳起年輕時氣盛,在衛國殺了人,不得不選擇逃亡,而吳起的妻子這時大可以回到齊國,繼續錦衣玉食,但是她卻選擇不離不棄,隨吳起一起逃亡到齊國的宿敵魯國,不顧自身安危。

第三、捨身成仁。面對魯國猜忌,吳起大可休掉妻子便是,何苦殺掉這麼殘忍,做得這麼絕!況且吳起逃亡時都帶上妻子,足見夫妻情深何如。他的妻子為什麼偉大?!因為吳起妻子不是被殺,而是——自殺。她為了助夫君成不世之功,完成其理想抱負,也為了讓他不被掣肘,奮然自殺,捨身成仁。所謂“殺妻求將”不過是號稱“禮儀之邦”的魯國大臣們排擠外來人的藉口和誣陷罷了。


後來,吳起來到魏國,魏宰相公孫痤做媒,想將魏國公主嫁給他這個“鑽石級王老五”,招為魏國駙馬,沒想到吳起竟然拒絕了。如果吳起真的是一個為了成功,為了地位不擇手段的人,那麼成為魏國駙馬豈不是可以少奮鬥二十年,多麼好的機會,他竟然拒絕了,足以反證,他有多愛他的妻子,怎麼可能殺妻?(當然,吳起當時並不知道,這既是公孫痤為了排擠他所設的計策)


然而吳起之妻,這樣一位偉大而又英雄的女人,在歷史上連姓名都沒留下,可悲可嘆!!!


紅塵小棧


古代女英雄的話,我最佩服的是聖女貞德,我認為她最厲害

聖女的出身背景

聖女貞德出生於法國的邊界,她的父母擁有大約50英畝的田地,並經營著一座農場,並且她的父親也是鎮上的官員。理論上來說,這姑娘的日子可以過得不錯。但是呢,這個村莊被勃艮第人(一個東日耳曼民族的部落)的土地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時光,她所在的村莊曾承受過好幾次勃艮第人的襲擊。這使她從小時候起便樹立起來要保家衛國的志向,之後不久,奧爾良地區被英國軍隊包圍,情況危急,年輕的貞德對出於對宗教的虔誠,將解放法國看成是上帝委託她辦理的事情。

相傳在1424年時,貞德遇到了一次神蹟,她遇見了大天使聖彌額爾,告訴她要趕走英格蘭人,並帶領王儲進行加冕儀式。之後貞德找到了王儲,主動請纓要參與對英軍的作戰。

戰神附體的姑娘

後來由於法國連吃敗仗,領導人查理王儲當時已經試過所有策略結果全部宣告失敗,在最後一個危及存亡的關頭已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能絕望的去相信這個自稱受到天主指示的農村女孩,貞德開始領導隊伍後,屢戰屢勝,在戰役中她常常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貞德的正確指揮下,法國軍隊重創英軍,大大激發了法國人民的抗英決心,給之前屢戰屢敗的法國軍隊帶來了新的希望。在貞德的率領下,士氣大振的法國軍隊一舉攻陷了英國佔領的聖浦路。之後的戰役中,貞德身負重傷,仍舊衝鋒在最前線,大大鼓勵了法軍的戰鬥士氣,扭轉了之前不利的戰局,最終法國攻克了吐爾斯堡,殲滅了那裡的英國軍隊,第二天英國軍隊宣佈撤退,法軍再次宣告勝利。

貞德領導的隊伍一直屢戰屢勝。最終貞德成功輔佐了查理王儲加冕,成為查理七世。加冕儀式在蘭斯舉行,聖女貞德完成了當時大天使基給予它的囑託。

悲慘的結局

貞德的結局非常悲慘,再一次對戰勃艮第人的戰爭之中,貞德為了掩護隊伍撤退,走在隊伍的最後方。由於未能及時進入城門被勃艮第人所俘獲,後被英國花重金買去。

對於英國人來說,貞德就是一個惡魔、劊子手,她讓英國脫島返陸的野心泡湯,所以必須要將貞德殺死。於是就給她加以女巫的罪名,將其活活燒死了。相傳貞德在被綁上火刑架的時候,面無懼色,手裡拿著十字架在向上帝祈禱。當時對聖女貞德施以火刑的行刑官,在事後表示他當時非常害怕會因為燒死一位聖女而被打入地獄,貞德犧牲時,年僅20歲。

由聖女貞德領導的戰役法國屢屢獲勝,所以稱之為偉大的女性為“厲害”是當之無愧的。更何況她只是一位19歲的姑娘。而最終視死如歸的走向火刑架,也無愧於巾幗英雄的美名。


鼠疫世界史


我感覺是花木蘭,花木蘭的孝心可嘉,代替父親出征。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她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遷都洛陽之後,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

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赫赫講故事


花木蘭 :流傳版本最廣為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後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樊梨花:中國古代女英雄,以她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冼夫人:南朝至隋初時期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她生年不祥,是高涼(今屬廣東)人,出身於俚族冼姓大家。她從小就喜歡耍刀使槍,武藝高強,還精通兵法,又讀過許多書,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她嫁給了高涼太守馮寶,從此被稱為“冼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