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次购房经历,现实没有《安家》展示的那么美好

《安家》讲述了安家天下中介公司大区经理房似锦空降到静宜门店,与徐文昌形成双店长竞争的过程中,作为房产中介的他们在帮助客户安家之余,也见证了客户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故事。

本人没有从事过中介这个职业,所以对于他们的工作日常、相处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本人有两次购房经历,在此过程中接触过中介,所以可以从另一面探讨购房者与中介的相处经历。

我的两次购房经历,现实没有《安家》展示的那么美好

就我个人而言,不排除现实生活中有“徐姑姑”这样的好中介,但前期的房似锦似乎更像是现实的写照,甚者要更糟。

2015年下半年,我姐姐购房借用我的名额,我第一次接触了中介,同时也刷新了我对“有钱”的看法。那是国企房地产旗下的盘,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最早的富人区,而价格却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这是为什么呢?

国企大开发商、环境优美、配套丰富,价格还低于市场价,这个盘显然是“香饽饽”,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为了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被告知可以坐下来,“喝茶”谈谈。当然了,喝茶肯定要给喝茶费。那是多少呢?——能在小编所在的县城买2套100多平的了。

记得我姐在饭桌上打了几个电话,才凑足喝茶费(她的钱在理财,喝茶是在周末,取不出来),愉快的预订了一个喝茶的位置。

后来我们去了售楼中心签约,还没到门口,热情的中介(应该不是中介,开发商自己的推销人员)就迎了过来,又是哥,又是姐的。其中有一个小哥的眼神特别怪异,打过招呼后,目送着我们进去。

我的两次购房经历,现实没有《安家》展示的那么美好

后来我姐告诉我,那个小哥是最初接待他们的,但当时不相信我姐能“喝”得起茶,就对她爱理不理的。怪不得我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疑惑,要知道即使是喝茶费,也够他“吃”一年了!

所以呢,这个世界谁也别看不起谁,要知道在广东,房东都是穿裤衩、拖鞋的呢!

填完了7、8份购房文件,又是签名、又是按手印,我们在一个走廊排队交钱。然后,我就看到了我出生以来见到的最多的钱!虽然是刷卡,但对我的直接刺激一点也不亚于在我面前堆一座百元大钞。

排在我面前的看起来是一对平凡的普通夫妇,至今还记得那男人的打扮:大约1米7几的身高,穿着棕色卡其裤,穿着蓝白POLO衫,戴着眼镜,就像普通的事业单位职工。他的妻子坐在他身旁,在他输入密码交款时,机警的不断回头看着我们。我识相的往后退了退。


我的两次购房经历,现实没有《安家》展示的那么美好

图文无关

那么,我到底见识了他有多少钱呢?我们看到他刷的是建行卡,POS机最多一次可刷900W,而他整整刷了7次!!!我们据此推断他购买的是当时的独栋别墅——门前带有大院子,地下两层,地上三层带电梯,保姆房都比我们豪华的别墅。

从此以后,那个素不相识的夫妇,就成了我眼中有钱人的样子。

2016年底,又经历了购房这件麻烦事。看中了一套房,交完订购金回到家就接到电话,自称是XX地产中介,自称可以在我现在购买的价格基础上,再打9.7折,折扣的钱对半分。

最终,在他的安排下,果然以他说的价格成交,最后省下的钱他拿走一半,在此期间还解决了流水的问题(额外花了千把块钱)。

我的两次购房经历,现实没有《安家》展示的那么美好

而我至始至终只在交房款的时候见了他一面,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XX地产中介,而我确实也会是搞定了流水、在原价基础上打了折扣,总感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

这就是我的两次购房经历中的一些插曲和感悟,而我眼中的中介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或者完全一样,我始终相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按照“规则”凭本事吃饭,吃多少,凭本事;购房者也要始终保持戒心,张弛有度,什么时候专业的交给专业的人办,自己要留意的事也不可能掉以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