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煤炭科學技術》編委胡振琪教授喜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热烈祝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煤炭科学技术》编委胡振琪教授喜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煤炭科學技術》編委胡振琪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煤矸石山自燃汙染控制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热烈祝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煤炭科学技术》编委胡振琪教授喜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項目研究背景

煤矸石山自燃會釋放SO2、H2S、CO、NOx、粉塵等,是區域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是亟須破解的生態環境保護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中西部年產煤矸石近6億t,約1200餘座矸石山自燃,已經成為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能源開發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環境問題。煤矸石山自燃的汙染物屬於無組織排放、難以納入環境統計範疇,自燃治理與生態修復是從源頭上防治大氣汙染的必然途徑。煤矸石山治理存在燃點判定難、安全滅火難、有效防火難、植被恢復難等問題,且治理後復燃率高達60%以上。該項目針對矸石山自燃導致大氣汙染的這一源頭控制難題和環境管理需求,在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歷經10餘年對此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科技攻關與實踐。

項目成果及意義

成功治理了包括山西長治、陽泉、河南平頂山等地成功治理了60餘座矸石山,均未發生復燃,同時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治理後區域大氣中SO2等有害氣體濃度降低60%以上,全部達到國家有關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促使矸石山綜合治理被納入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經鑑定: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自主知識產權39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頒佈企業標準2部,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發表論文120餘篇,著作3部,被引用2260次。

項目主要創新點

1發明了煤矸石山自燃位置監測診斷技術:燃點定位是精準滅火、抑制汙染物排放的基礎。針對煤矸石山深部燃點位置難以確定的瓶頸問題,發明了熱紅外與近景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等相耦合的表面自燃位置定位技術,構建了基於表面溫度場和修正熱傳導模型的深部燃點位置解算模型,實現了矸石山自燃立體監測定位及預警,表層自燃位置定位誤差為±0.15cm,溫度偏差±3℃,深部燃點定位誤差為±0.5m,滿足了精準滅火的要求。

2首創了淺層噴漿與鑽孔注漿相結合的安全滅火技術、材料及裝備:滅火是控制矸石山有害氣體析出的關鍵。針對滅火時易中毒、灼傷、爆炸,深部燃點滅火效率低,滅火材料易開裂失效引發復燃等難題,發明了遠距離淺層噴漿控火與防爆型深部鑽孔注漿相結合的滅火工法;發明了以阻燃劑為核心、入滲封閉性強、包裹防裂的阻燃材料,在增稠、增粘、增滑和防裂上具有獨特性;研製出一機雙泵,變濃度、變流量的滅火設備,滅火效率提高近3倍,實現安全、高效滅火。

3創立了煤矸石山抑氧隔氧耦合防火技術:矸石山存在大量可燃物質,防火是治本之策。在對矸石自燃和復燃驅動力(氧化反應)分析基礎上,發明了殺菌劑和還原菌耦合的抑制氧化短期防火方法與材料;研製了惰性材料覆蓋碾壓隔氧長效防火方法、材料和裝置,形成了抑氧隔氧耦合防火技術,並據此提出了菌劑噴灑、分層碾壓、覆蓋隔離、格室堆儲的新排矸石防自燃堆儲方法。

4研發了防燃型生態修復技術:植被恢復是生態修復的難點和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措施。針對自燃煤矸石山特殊條件,發明了以植物膠黏合劑為核心的噴播植物生長基質、防火層與植物根系相共生的土工格室結構、柔性護坡裝置、防燃型植物群落等植被恢復方法,實現植被恢復後覆蓋率在80%以上。

項目負責人

胡振琪,男,1963年5月出生,安徽五河人,中共黨員,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是我國第一位中美聯合培養的土地復墾學博士。現為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山生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測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復墾與礦區生態重建、礦區環境與汙染土地修復、國土資源利用與管理和礦山測量。

胡振琪教授長期從事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研究,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出版專著10餘部,編寫教材5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作為首席科學家完成和出版了中國煤炭學會第一個中國科協學科發展研究項目的研究報告《煤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學科發展研究》。

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還獲得美國採礦與復墾學會(ASMR)2009年度科技貢獻獎、2018年度復墾先鋒獎。目前擔任國際土地復墾家聯合會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唯一代表)、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土地學會常務理事兼土地整理與復墾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首批國家清潔生產專家庫專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國際採礦、復墾與環境雜誌)執行主編、《煤炭科學技術》《中國土地科學》、《農業工程學報》等雜誌編委。

热烈祝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煤炭科学技术》编委胡振琪教授喜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核:畢永華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