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汕头地处南海之滨 自然环境优美


据日本人加藤丰吉编著于1939年(昭和十四年)《汕头之一般概况》一书《附录》记载

汕头八景有“中园晚棹” “香炉晓烟” “草屿绿波” “饶山仙洞” “马屿观潮” “鮀江晒网” “鸡港樯林” “礐峰柱石”

中园晚棹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中山公园夜晚的小舟 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中心 傍月眉湖畔是一处广袤数百亩 花卉树木丛生的风景名胜绝境

周围河水环绕 春夏之际 夕阳西沉 华灯初上之时 游人三五成群 泛舟水上 轻摇桨放歌喉

舟行之时 柳舞风生 拂俗尘 忘酷暑 人间喜乐莫过于此


香炉晓烟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香炉山升起袅袅晨霭 香炉山屹立于汕头市南方 高冠全市

山顶有一巨石 高数丈 色如古铜 其型非方非圆 足成鼎立之状 恰似天然香炉

破晓时 欲散之晨霭袅袅缭绕 恰似由香炉里涌出的线香之烟 景象绝妙


草屿绿波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郁郁葱葱的浮岛宛如绿色之波 环绕汕头之诸山多为奇岩怪石凹凸 罕见草木

惟独位于潮州至揭阳航道分叉处 江西南岸边的一小岛屿 高出水平面三四丈而屹立

屿上灵芝草色郁郁葱葱 虽历经霜染而不变 因其奇异全由此草故命名


饶山仙洞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饶山山腹之自然石洞 饶山原名太平埔 因礐光中学之南 律师饶公球之墓建于此山 故如今命名为饶山

饶山固有自然胜景 众多奇石上广遗古今名人字迹

山腹有一自然洞穴深约二丈 洞正面有一约阔丈余巨石 成支柱 如屋顶状覆盖洞口

洞额有梅县进士杨沅所题“自然”二字 洞内备有供坐卧之石具 夏日入洞 暑气全然不侵 凉意深沁肺腑



马屿观潮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在马屿观看潮水 马屿(注:即妈屿)扼汕头海运之咽喉

地势险要 上设有炮台及灯台 为绝纱之境

其形如马 市民谓之天马行者 屿之外为无边无际大海 波涛汹涌 碧水连天

试披襟远眺东方 心胸豁然开朗 尤为风雨之时 怒潮狂涛奔腾 极其雄壮 今辟为海水浴场 夏季泳客不绝甚为热闹


鮀江晒网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于鮀江滨晒鱼网之风景 汕头原称鮀江 盛产鱼虾 约一百多年前尚为渔民聚居地

当时此地属一片荒野村落 散落的渔民茅舍竹篱笆上张着鱼网 挂着拉索 晒于日下之情景确实别具风味 其后筑有填海防波堤

后由于开放商港 渔民们遂相继疏散转移至郊外 现今珠池中部一带尚遗有渔村风景 吸引游人驻足


鸡港樯林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放鸡港上林立的桅杆 于渔民劳作而言 潮汛为首 早出晚归是常例

故旭日东升 金乌西坠之时 放鸡港(马屿之内港)海面至港内常常呈现千百鱼船徐徐降帆收桅之光景

确实文如其景 桅樯林立 闭日遮阳


礐峰柱石

民国时期的汕头旧八景



即屹立于礐峰顶之巨石 礐峰多奇石 每石均雄拔俊秀 各具独特雅趣

其中位于峰顶之上有一巨石巍然屹立呈不啻擎天柱之壮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