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最近不斷有發熱患者前來就診,經詢問病史多伴有寒戰、頭痛、全身肌肉痠痛、疲乏無力,咽喉腫痛為主要症狀,部分兼職有鼻塞流涕、咳嗽症狀,不思飲食等症狀,測量體溫多可達到39℃—40℃,發病比較急促。在追詢有無流行病學史時,不少人多會在發病前 7 天內在無有效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與疑似或確診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或屬於流感樣病例聚集發病者之一,或有明確傳染他人的證據和上述流感臨床表現,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樣症狀的疾病。其實根據以上情況基本就可以判斷所患疾病為流行性感冒。如果需要確診,那就需要一些實驗室檢查。完善的實驗室檢查,目前也就一些較大的醫院有,可是對於一些基礎醫療機構、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來說這個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其實除了一些大醫院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外,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那麼根據症狀及流行病學史進行臨床診斷就很重要了。

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流感的全身症狀比普通感冒重;追蹤流行病學史有助於鑑別。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體炎、鼻炎和鼻竇炎。感染與症狀主要限於相應部位。以上疾病根據臨床症狀就可以用做出初步診斷了。

如何治療才是關鍵。首先我們先說說西醫的治療,根據《2019年流感診療方案》推薦,一是對症治療,如發熱者進行物理降溫或清熱藥,咳嗽者予以止咳化痰藥物治療;二是進行抗流感病毒治療,口服首推奧司他韋。其他暫無好的治療方法。好多人跑來門診就要求輸液治療,根據診療方案推薦也就帕拉米韋可以靜滴使用,一般每天一次,使用1-5天。

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接下來來談談祖國醫學對於該病的一些認識和治療。其實咱們祖國醫學對該病的認識就比較早了,早在《黃帝內經》、《難經》就有相關記載,周代《周禮》首次就有疫病的記載,後來歷代醫家均或多或少都有相關記載。還記得有部電影叫《大明劫》嗎?裡面的那位醫家吳又可嗎?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學家,其撰寫的著作《瘟疫論》一書,可以說是開創了我國傳染病學研究的先河,創立了瘟疫學說,領先西方醫學200年,為溫病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可惜,就是這樣一位大醫,卻因清軍入關頒佈“剃髮令”,吳又可因拒絕剃髮而被處死,妻子也因此攜子投河殉情。

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十六個字很好的闡述了疾病的發生的根本原因邪氣實正氣虛所致。從一些發病人群上也可以反映出來,如一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幼兒等相對發病率高於其他正常人。我們所說的免疫力低下,不就是古人所說的正氣虛嗎?

下面我就說說在我臨證所遇到此類病人是如何治療的吧,內中方藥有些是經驗方,也有個人臨證所開,根據所表現的證候不同,選擇方藥也有不同,今分享之,希望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湯藥價廉但效堪誇,比起有時動輒幾百上千元的診療來說,中醫藥在“簡、便、廉、驗”卻有獨到之處。

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一、若出現高熱,無其他伴隨症狀,可選擇五根湯治療,此方出自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李鳳林主任醫師的《臨證實踐》,我是在《疼痛妙方絕技精粹》一書附方中所得。該方經李鳳林主任30年10多萬患者臨床應用,驗證該方既能治療因感染而出現的發熱,又能根據不同病人,不同病證,自然調節虛實寒熱。而且不分季節,不管患兒發熱是惡寒還是惡風,一律使用均可見奇效。特別適用於小兒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猩紅熱以及無名高熱。此方的組成便面看來很簡單,看似有悖常理,但確實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筆者後來在多本書籍中均讀到不少醫師對於該方的推崇。下面我就說下他的組成及用藥方法。

五根湯

【方藥組成】葛根6g 板藍根6g 山豆根6g 蘆根6g 白茅根6g

藿香6g 紅花3g 大黃2g

【用法用量】水煎二次,每次煎成70毫升,1日分2-3服。

【主治範圍】小兒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猩紅熱、無名高熱。

二、若出現寒包火症狀,主要表現為惡寒漸輕,身熱增盛,肢體酸楚,鼻幹,神倦煩躁者,可用此方以疏散風寒,清透裡熱,方用加味柴葛解肌湯方主之。

加味柴葛解肌湯方

【方藥組成】柴胡25g 葛根30g 白芷10g 羌活10g 生石膏30g 桔梗10g 甘草5g 白芍15g 黃芩10g 青蒿15g(後下) 仙鶴草30g 生薑10g 大棗10g

【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時,中火煮沸後,小火煮20分鐘,只煮一次,得藥液400-600毫升,分6次服,2小時服1次。熱退就不用喝了,如果高熱未退盡,可以繼續服1劑。

【方藥加減】高熱達40℃,雖未驚厥,有驚厥病史,可加鉤藤10g,地龍10g,清熱涼肝,預防驚厥。若已驚厥,再加全蠍5g。

【注意事項】若素體陽虛者,不建議使用此方。若查看咽部,出現發紅,扁桃體紅腫,或有膿點,則不用此方。

此方是根據明代陶華創制的柴葛解肌湯加青蒿、仙鶴草而成,主要針對小兒感冒的病機——客寒包火。待熱退後建議再服竹葉石膏湯以善後。關於此方出自餘國俊《我在美國講中醫》及宿勤學的《杏林微蘊》一書。

三、這個第三個方子呢是我自擬的方子,幾年前也在我省省級刊物上發表過,這幾年我在臨證中每每遇到以上流感症狀相符的患者,投之此方均有很好的效果,方子有些粗糙,但也能治療一些疾病。剛開始是因為一對夫妻因發熱就診,輸液治療幾日不見好轉來診,詢問病史可見發熱、寒戰怕冷、全身痠痛、頭痛、咽痛、疲乏無力,不想吃飯等症狀,兩人症狀類似,先後發病,隨予以此方治療,兩劑後病症十去七八,後繼續治療而愈。再次兩位患者之後陸續遇到此類患者,我就以此方臨證更加具體情況加減治療,同期觀察其他方法治療患者,療效顯著,故一直沿用至今。下面就說說這個抗流感方吧,我就這樣叫的。

抗流感方

【方藥組成】 金銀花15g 連翹12g 荊芥12g 防風12g

羌活15g 黃芩12g 柴胡9g 板藍根15g

貫眾12g 薄荷12g(後下) 生甘草6g

【用法用量】水煎二次,每次150-200毫升,共計得300-400毫升藥液,每日3次,或不拘時當茶飲,連用三天。

【臨證加減】高熱不退可加石膏30g(先煎20分鐘左右),蘆根30g,青蒿10g(後下);咳嗽可加杏仁12g,枇杷葉12g,紫菀12g;舌苔厚膩加藿香6g。

【主治範圍】流行性感冒,臨床表現以突然高熱、,體溫高達39℃以上,惡寒,全身肌肉痠痛,疲倦乏力,不思飲食,咽喉紅腫疼痛相對較重,而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相對較輕的病症。

【方藥解說】該方具有疏風宣肺,清熱解毒,表裡雙解的功效,方中金銀花配連翹清熱解毒,荊芥配防風疏風解表宣肺,羌活解表止痛,黃芩配柴胡解肌發表洩熱,板藍根、貫眾按現代藥理研究均有抗病毒的作用,可用於流感的預防及治療,薄荷清利咽喉,生甘草調和諸藥。該方在運用於治療流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所以筆者在此推薦方法符合病症所需可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以上所說為個人一些遇見,可供諸位讀者參考。中醫講有是證,用是藥,方子說了,劑量給了,還希望對症下藥,切不可疏忽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病情耽擱和誤治。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為重症及危重情況,需及時就醫,請妄勿忽視。

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合併肺炎;一些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等情況。

高熱不退、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怎麼解?


青雲醫者,一個紮根在西北大地河西走廊鄉村基層衛生院的85後小郎中,中醫全科主治醫師,15年前中專畢業一直靠自學在中醫路上摸爬滾打,非經方派,亦非時方派,算是一個雜家。只要有效的,有道理的,能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解決老百姓健康問題的方法都願意學習使用。砭針藥灸,因病用之施之。如果你喜歡我寫的,我發的,歡迎點擊關注,今後陸續我也會分享一些學習所得,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