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凭啥咸鱼翻身

晋文公者,重耳也。晋献公子。在晋国史上,他可是一位坎坷的人物,出亡在外十九年,六十二岁继诸侯位,在位九年而卒。观其一生,先是恩宠有加,继而流亡在外,最后逆袭继位,是什么令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可以实现咸鱼翻身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警觉性

晋献公爱幸骊姬,有意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二十一年,骊姬“阴令人谮恶太子”,太子申生因“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于十二月戊申自杀于新城。重耳见机不妙,“归保其城”,继而逃亡在外。他没有像太子申生那样坐以待毙,选择自刎,而是以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观察事态,见机就逃。

晋文公重耳凭啥咸鱼翻身


在里克先后杀死奚齐及其弟悼子后,重耳有了一次被“迎立”的机会,却以“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婉言相拒。此时的重耳肯定深知,“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后观夷吾入国上位之举,我们必须承认重耳的婉言谢绝,不失为高明之举。此时的重耳不宜入国去趟那趟洪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二、年龄拼杀不少人

重耳能够胜出的一个关键点是他的年龄,他是个长寿之人。前面说过,他六十二岁继位。六十二岁,对于一个人均寿命在三四十岁的春秋时代,他已是活出了人家2倍的寿命。在此期间,他拼死了兄弟、侄子,直到晋怀公子圉继位。


晋文公重耳凭啥咸鱼翻身


怀公德不配位的,请入重耳的呼声再次在国内响起。与怀公相比,重耳可谓德高望重,众望之所归矣。重耳的回国,也就顺天时,应人和了。相信重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寿竟然给自己赢得了一切。后世曹魏政权的假手于人,不也是有这种因素存在吗?如果重耳英年早逝,或者没有活那么长的寿命,那也就没有他的事了。我们不得不说,有时年龄也是资本呀!

三、吸取前人教训,修政德,施惠百姓

与夷吾数次背秦不同,重耳依靠强秦入国上位,内修政德,施惠于百姓,奖励垦植,国内安治;外守“退三舍”之约,修睦邻之好,“入王尊周”,进而周天子命“晋侯为伯”,称霸中原。晋文公重耳通过城濮之役有效地遏住了楚国,使楚国不得向北发展;其子晋襄公欢通过崤之役有效地遏住了秦国,使秦国不得向东发展。可以说,春秋时的中原各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父子俩,才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后,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渐渐孕育出了后来的诸子百家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晋文公重耳虽在位只有九年,但在晋国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史中,却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