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有哪些常见的优秀的缓解方法呢?

行胜于言66966


最最根本且直接有效的方法:放下手机,至少严格控制刷手机的时间。

手机和心理问题的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我们来简单看看手机是如何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的:


(1)手机让熬夜成了年轻人的标配,规律作息成了奢谈。如果做个调查的话,相信身边40岁以下的人,能够每天11点之前睡觉的寥寥无几,每个人都抱着手机刷呀刷、看呀看,也不知道看了些啥,反正就是不愿意睡觉。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良好的睡眠、规律作息可以帮助恢复很多的慢性疾病。当一个人连基本的睡眠都保证不了时,就会首先引起身体的不适,失眠、无精打采、乏力……当有了这些躯体症状后,心理问题也会伴随出现。

(2)时间被大面积碎化,自律自控变得越来越难。现在的人,不管干什么都捧着个手机,在虚拟网络里哭哭笑笑,对身边的人、事则漠不关心。


没有手机时,大家都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用力,关爱家人也联络朋友。现在可倒好,回到家沙发上一躺就开始刷手机,对着网络里的人世哭哭笑笑,老婆让他陪孩子玩儿会他不乐意,朋友跟他聊个天他嫌烦。


上班的也是时不时就得拿出手机来刷一下,本该做的工作做不完,本该有的灵感出不来,脑子里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根本不成体系。


当一个人的时间被切割的特别琐碎时,是干不成什么囫囵个的事儿的,更不用提专注和集中。但是反过来一想,有哪件事做成是不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系统深入来做的?

(3)信息刺激太多,让人失去辨别力和判断力。智能手机的出现,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信息泛滥也让很多人失去了辨别力。


说个最简单的事情,关于原生家庭这个问题。这本来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是影响一个人性格养成的因素,跟社会文化、教育一样。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怎么的就被人传播的特别负面,甚至有专门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大量控诉父母、控诉原生家庭的文章和言论出现。但是大部分人没有学过心理学,再加上可能生活不顺压力大,就跟着把责任全推到了父母身上。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讨厌那些动不动就原生家庭,动不动就把什么都归到父母身上的人,你父母给了你生命把你养育大还欠了你的?”不可否认,有一小部分人原生家庭是挺糟糕的,需要去做疗愈。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在合理范围内的,父母身上的那些缺点跟我们身上的缺点一样,不是谁赋予谁的,也不是可以完全消灭的。没有完美的父母,诚如没有完美的子女一样,我们不能一边埋怨着原生家庭,指责着父母,一边自己以类似的方式去伤害身边的人。

不止是原生家庭这个问题,手机未经筛选的大量信息,里面有很多偏颇和极端的言论,年轻人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价值观,再加上辨别力、判断力差一点,就会被这些言论带着跑。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她男朋友谈恋爱好几年,本来两人觉得挺好的,安安稳稳的工作生活,准备着结婚,但是那段时间有个大型情感节目热播,嘉宾言词犀利,看起来正义凛然,情感故事当事人都是些奇葩事,看得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男朋友不好,各种缺点都出来了,关系一度很不好。后来她果断不看了,哎,两人又好好的了,现在早就结婚了。


生活其实是个不断平衡和逐步前进的过程,每个人处的阶段不一样,心理感受也不一样,怎么能够以一两句话,一两种观点就能断定一段关系好不好呢?更不能凭一件事一种行为旧给一个人的一生盖棺定论,人都是变化的,可以提高发展的。


少关注点那些极端的情感言论和煽动情绪动不动就你的同龄人年入百万之类的引发焦虑的信息,多关心点身边人,关系就不会太差了。如果整天跟着这些片面化信息跑,你可不就抑郁、焦虑、恐惧吗。

所谓大道至简,适当的放下手机,多关注真实的生活,多关心身边的人,你就会比很多人健康快乐。现在很流行的正念、冥想、读佛念经之类的方式,说实话本质就是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你放下手机就可以解决的事儿,非得再花几万几十万听别人讲课,图的啥?


这十几年我学过很多技术和方法,也接触过各种科学的不科学的治疗方式,根源上来说如果你自己心念不变,不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来,多半效果不好。反正我现在晚上睡觉必关手机,白天也基本处于静音状态,丝毫不影响工作,还有更多的时间去静心爱护自己关照自己。


不用去找各种繁琐的、看起来高大上的方法,能做到放下手机,就会极大的缓解很多身体和心理问题。祝福每个人都能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生活的有意思。


心驿社


  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突然出现的。与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以及思维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含有大量的负面想法和歪曲认知。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因人而异。

  首先从心理出发,让患者了解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的本质,出现的原因,如何去避免和预防疾病的出现,只有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日常多了解这些心理疾病的应对方式,改变不好的生活方式都能对病情起到缓解的作用。

  很多患上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是由于出现认知上的错误,把事情的坏结果和负面和自己联系起来,这也是造成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病情复发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对自身疾病要有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心理评估和临床科学的诊断来改变自己认知的错误和思维逻辑错误。

  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往往也有身体上的病变,比如出现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症状。此时就应该通过正规的治疗改善身体状况,并花时间去探索和了解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做出努力和改变,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摆脱痛苦。


脑康心理咨询


现代社会,因抑郁症导致人生悲剧的案例越来越多,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永远不能感同身受,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本质上都属于负能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心理疾病恢复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心理建设,目前有哪些显而有效的缓解或治疗方法呢?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压力得不到释放;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容易造成情绪低落;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过分溺爱独生子女;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如何缓解?

1.消除不良心理疾病诱因:对于网络攻击的情况,尽量关闭网络或卸载APP一周,在一周内仔细建设正向的心理状态。对于家庭变故造成的情绪低落,需要及时与现有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或找朋友帮忙疏解。对于学习造成的压力可适当减负。

2.参加户外运动,接触大自然:大自然能使我们心情放松,暂时淡忘负能量,使大脑保持清醒,心情愉悦,从而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

3. 学会自我总结分析:在不良心理状态有所缓解之时,试着辨明是何原因导致的这些不良心理疾病,接着认真分析,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从而消除心理疾病的诱因,慢慢缓解。

4. 积极锻炼身体:傍晚或者早晨之时,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不可运动过于剧烈,以免加重大脑负荷,使自己心情变得紧张。

5.药物辅助治疗: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药物辅助治疗,一般选择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或一些对症的中药。

药物辅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练太极、毛笔字等宁心静气的缓解方式,使大脑保持清醒状态,逐渐恢复不良因素造成的心理疾病,与此同时,还要定期找心理医生复诊,评估心理状态。


男科王传航教授


每个人产生的心理疾病各种原因,通常是由压力引起的,太急攻近利,太想要快速看到成果,想的太多,总是不能好好休息,要缓解方法就是放下,放慢脚步,活在当下,可以用正念减压法。

放下你的欲望

太贪,要的太多是其中原因之一,因为你想要升职,你想要成就,你想要收入多点,要有钱还要有权,但目前能力不行,为了赶上别人,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别人休息睡觉,你还在忙碌,熬夜,没时间好好睡觉,没时间好好吃饭,身体不如以前,年轻人早早过劳而死,没死也因为压力得了各种疾病,其中心理疾病最为常见。

我想要的得不到,努力付出那么多还是没有看到成果,多次失败后,人受不了打击,承受不了挫败,情绪低落,长期不能走出来就会抑郁,总是悲观的思想。

看着别人赚钱了,买房买车了,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自己还是原样,在不断对比中,自己又没有行动去改变,越来越焦虑,明明不想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标,达成成果,总是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从而状态开始下降。

有一个来访者说自己以前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早上4点起床,忙到晚上12点,自从结婚后要照顾孩子,总是睡眠不足,4点再也起不来,工作时总是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很是焦虑,于是就强迫自己4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但还是发现很难做到,不仅如此,还总是拖拉,让自己觉得很没用,越强迫自己做越做不好,导致晚上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身体也差了很多。

我们说30岁身体不能和20岁的身体比,否则越比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好觉,记忆就会下降,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工作效率当然是差的。

俗话说:有多大的胃,吃多少的饭

。活在当下,放下你的种种欲望,静下心慢慢体会生活,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了就放下他,不强迫,不对比,也就不焦虑,不抑郁。

正念减压法

正念减压就是指让我们关注当下,不去评价,专注一件事,专心做好一件事。比如你吃饭的时候,你不能一会儿眼看手机,耳听别人说话,嘴巴忙吃饭。有很多正念练习法,包括教你如何好好当下吃饭。做好当下的事,你就不会焦虑未来的担忧,做好当下事,你就不会因为挫折而过度抑郁。让我们全身心处在放松中,不是不停忙碌中,不是想东想西,就是四处奔波。

很多问题,只要你活在当下,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他是一种看似慢生活,却是一种高效率。推荐一行禅师的正念书籍都不错。


心理师钱飞君


有多少世纪伟人胸若环宇,有多少文人墨客贯看秋春,可遇到嘈激事,都会有抑郁、焦虑、恐惧和强迫这些负面情绪产生,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说了。

人的生命要延续,就会追逐需要。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得那个,要来要去,欲望,成了我们奔波的日历。

然而,人不可能事事如愿,必有不如意之时。此时,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负面情绪就会冒出来打击你。

有欲望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欲望的反作用力,如果负面情绪没有了,欲望也就不存在了,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对于负面情绪,不可寄希望以其无,只能靠己之力以解。

■知进退

人生奋斗,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擅长于爬坡过坎、懂得迂回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砍柴的刀用得时间长了会钝,需要磨锋利了才好用,磨刀不误砍柴功;当人生走到一定的路段,发现前方此路不通,就必须选择迂回前行。

勇往直前只是个精神状态,看到目标有勇气前往是一种状态,直前是不可能的。前进的道路愈太直了,遇到的麻烦就会愈多。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一路顺风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要永远进取是主流,前进当中,针对客观情况和自己的条件,暂时休息一下,暂时退几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不攀比

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及个人素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人与人产生了差距。社会地位高的,获得的尊重就多一些;经济实力强的,起步的力量就大一点;个人素质条件的,做事就顺很多。这些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当力图与别人一较高下时,你是否了解对方在台后做了多少功课?不能仅拿台上的一分钟去比,要在台下的十年功上努力。

人与人没有绝对的平等。虽说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实际细节也会有差异。

可以倡导人人平等,不可以拿人人平等去衡量事情。否则,人人平等就会变成惩罚自己的信条。

■求现实

人的大脑很天真,除了晚上做梦,白天有时也做梦,美好的愿景永驻在富于想像的大脑。

可是,大脑并不是现实,梦做了,现实如梦吗?当然不可能。做梦,是人的本能,但能够强迫自己回到现实,却是人的智慧。

居家的日子,手机和电脑代替了社交朋友,负面情绪一定会有,但这就是现实。可是,当你到书架前走走,眼前那么书,有读过的,有没读过的。信手拿一本,翻翻看看,细细想想,到也心怡。放下书本,打开音乐,找一个曲子听听,在网上查一查该曲子的意境,回头再听听,你会有非常的获得和满足。

■多自省

木匠干活,把手里的零件翻过来、调过去反复斟酌,是研究不同角度的合理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件事,你觉得别人不应该,可换成对方的角度看这件事,答案也许就变了。

我们发生过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强调客观了,太强调别人不应该了,这是因为我们有维护自身安全的本能、有自己情感、尊严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驱使。如果换做别人,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本能和心理作用。

多多检讨自己,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情绪方面的,有哪些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尽量把自己的大脑与客观实际融合起来,别让大脑总给自己使“私”劲,让它多使那些符合客观需要的“实”劲,那你想不优秀都不行。


2019东子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假如现在的我感冒了,经朋友介绍,我去医院看了某医生。医生问了我的症状后,给我开了花花绿绿的一些药。我吃药吃了几天,感觉效果不是特别大,就又换了医生,这位医生也给我开了一些药,不过这些药与之前的不怎么相同。

这时候我们看到了:

1、简单的感冒,也需要多种药物搭配才能起到效果;

2、药物并不是百分之百起效果的,所以也需要更换;

3、对某些人有效,不代表对每个人都有效。


那么放在朋友你提到的这个问题上,就是:

1、抑郁、焦虑、强迫等多种问题,每一种都对应了很多“可能有用的方法”;

2、对应的“可用方法”中,并不存在“通用有效”;

3、因为导致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同,所以对某个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于其他人。

所以如果你正遭遇心理问题的侵扰,请一定要谨慎选择,不要盲从。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情况究竟是什么”。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他们自称自己有抑郁症、焦虑症什么的,但细细问来,他们既没有做诊断,也没有去和医生、心理工作者有过接触,仅仅凭着“我觉得像”而认为“我就有”。

这是一种并不好的状况。因为“像”和“有”是两码事。

同时呢,当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多起来了,可能真的给自己“贴出问题”。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确诊,那请先确诊,再去搜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那么,可能起到缓解作用的方法是:

1、注意力始终放在当下;

2、保证自己的生活能够继续;

3、去做一些运动;

4、去让自己成长;

5、一些放松(深呼吸、冥想、渐进肌肉);

6、写日记、倾诉等。

看起来很没有营养吧?


通用的确实没有多少营养。所以如果真想解决问题,还是与专业认识联系的好。因为这些只是缓解,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老友手札


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肯定比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的心理障碍严重,心理从症状的萌芽发展到障碍阶段是一个过程,从障碍到疾病的发展又是一个过程。

如果旅游,社会课程,心理专家咨询〈不是陪聊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高效的影响人们疏导抑郁,焦虑,恐惧,强迫障碍,是最好的,毕竞,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思维模式急需矫正,这是普通心理学领域博士才会的,切记,思维模式矫正不是打针吃药一样简单,它是利用心理学原理,调整大脑结构里分工的细胞反应能力,即调整大脑这个主板的步线与建立新模式而链接!!!!!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在矫正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严重失眠一的妄想症的人,在家人配合下,昆仑博士4次即可矫正好,而不需要一年,半年,每周一次。



诊断思维模式也是昆仑博士的专长,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尤为重要!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障碍的人,觉得自己病的很重,而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却觉得没事,也不是病。常让人举例:喝醉酒的人,总说,我没醉,我没醉,哥们,咱再走一个!


开屏的世界


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这些心理问题一般都是源于压力。

可能是步步紧逼的房贷车贷;可能是品nao味zi独you到shi的甲方;可能是看不顺眼的领导或同事;可能是内心对未来的迷茫,这些压力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当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无法撑起这些压力时,这些个心理问题就开始出现。

如果压力不被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逐渐严重,让人苦不堪言,甚至,最后让人崩溃。

发泄法

通过发泄将体内的压力释放出来,就像将一个快装满水的杯子清空,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也可以缓解。

发泄法适合爱运动的人士,打球,健身,跑步等等,让肉体筋疲力尽,精神上的忧虑相对会减少点。

逃避法

逃避法的核心就是转移注意力,暂时不去想那些东西。一样治标不治本,适合喜静的人士。

比如打游戏、看剧、看小说,练书法、弹钢琴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放松

直面挫折法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

比如,被领导骂了,感觉难受,委屈,就一直回想为何被骂,哪里做的不好,下次如何改进,等想明白了这些,基本压力就不攻自破。

再比如房贷压身,就想办法找副业,赚钱。即便赚不到,但你行动的过程也会让自己好受些,就比如我现在。

如果你啥也不想做,还感觉心理有问题,我觉得你这可能是闲出来的。。。


正常人类观察站


  • 试想一下,如果你说“我病了,我的病该如何治疗?我要怎么样才能摆脱病魔?”那应对的方式一定是去看病。

  • 如果你说“我病了,是因为我不够健康。因为我没有追求那些让我健康的东西,没有做到我该做的。”那你要做的就是加强锻炼,注意健康。

  • 疾病模式注重的是针对病痛来寻找方法,而健康模式注重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不生病不代表健康,摆脱抑郁并不意味着快乐。摆脱消极和变得积极不是一回事。
  • 痛苦的是我们人生的底色,所以我们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在痛苦的底色上增加更多的快乐。 
  • 有时候人特别喜欢钻牛角尖,我一定要想明白这件事,想通这件事,否则我永远跨不过这道坎。但我们都知道,想明白了这件事,还会有“那件事“,担心完了这一出,还有下一茬。抑郁等负面情绪,如病毒般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它和我们是共生的关系。免疫强,病毒over,免疫弱,病毒肆虐。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面对病毒,不如换一个角度,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 心理免疫系统再强也不代表不再得病,而是意味着我们更有抵抗力,即使得病也能很快的恢复。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会伤心难过,他们都会,只是快乐的人能更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和恢复。
  • 所以,优秀的缓解方法就是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好的事情上,不过多的纠结在消极的方面;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破人破事,你看得见他就一直在你眼前,你看不见他的存在与你无关。
  • 关注自己多过于关注他人。

Amelia戒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在这个汪洋般的社会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一滴水对整片汪洋,真的很微不足道;正如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同样是渺小无比。我们身处于社会之中,受制于规则的束缚。从呱呱坠地开始,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学习复杂又繁琐的知识,应付难以揣测的人心。在经历很多事情之后,我们会成长,会自行学会如何排解心中的怨气、痛苦与苦闷。因为啊,除了你的父母没人关心你的感受,而自己又不想把不开心的事情和父母说,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而烦恼就像是和你作对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莫名其妙就变成全家桶了。而我们在面对全家桶般的烦恼时,往往会表现为思维混乱和情绪失控,一些平常的小事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负能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平复心情,调整状态,才能更好的面对这些不如意。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情,排解心中的苦闷呢?不妨可以试一试下面这些方法:

1)合理宣泄法:烦恼,看似无处可寻,看似无踪无迹,可是他们却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心里。不把这些烦恼解决,他们会在心里发芽,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扰乱我们的思考,影响我们的休息,严重的甚至会演变成抑郁。有效地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倾诉,我们应该向父母亲人,或朋友爱人倾诉自己的烦恼,阻止烦恼进一步发芽;甚至我们可以大哭一场,让所有的不开心都随哭声而去。这样的倾诉很有作用,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本质,可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良好的心态,为问题的解决送上一把锋利的刀。但是要注意是合理宣泄,不要把倾诉对象当作垃圾桶,这样的话也许会勾起他的烦恼,结果会变得很糟糕。

2)注意力转移法:在影视片段上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些人会利用书法,来平复心情,调节状态。这就是注意转移法的一种。这种方法是在你烦恼的时候,通过借助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将你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暂时把不开心忘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打球,唱歌,跳舞,读书,写字,逛街,打游戏,购物等。


3)幽默法: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潜意识的体现,是心理能量释放方式之一,也是“自我”对威胁性事件的一种防御方式。合理正确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转变某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可以间接为自身带来化解烦恼的喜悦,有助于正面对待问题,合理分析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

4)补偿法:当我们遇见烦恼的时候,有些人会选择先去大吃一顿来满足自己的胃,在吃东西的过程中调节心情。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影响情绪化饮食行为的,不是性别、食物限制或者对体型的过度担忧,反而是难以正确地识别、理解及调节情绪。当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或者不能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有效应对自己的感受,继而可能会用食物来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这种不舒服中转移开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会产生满足的快感,这种快感会帮助我们抵消烦恼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5)意志调节法:

任何问题都可以将其分为诱发性事件-信念-结果。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信念将直接影响着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的面对生活。理解社会的本质,明白所有的问题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坚信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事情最终一定会解决的。这样,烦恼便不会在你心中发芽了,因为那块土地它扎不进去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