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藥,中醫還拿得出什麼?

在大多數的認識中,中醫往往與中藥是一種意思,看中醫與喝中藥是一個概念,很多中醫的抵制者一直在問:除了湯藥,中醫還有什麼?中醫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它有著非常龐大的醫學理論,非常豐富的疾病診療技藝。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湯藥的萌芽,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掌握了比較簡單的針灸技藝,夏朝甚至更早,就已經出現了神秘的祝由術。

除了中藥,中醫還拿得出什麼?

除了湯藥,中醫有指斷生死陰陽的診斷學,有世間萬物皆為藥的中藥學、養生學,有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有求萬物平衡、以偏糾偏的超前思維,有自然與疾病關係的運氣學(五運六氣),有天人關係的精氣學,有古老的哲學陰陽學,有事物相互轉化、聯繫的五行學,有神秘莫測的祝由術,有調氣血、通經脈的針灸術,有曾一度領先世界的外科手術,有神奇的正骨、接骨術……。

當然,還有很多湯藥不能解決的病症,這也是很多人抨擊中醫的理由,認為中醫不行。但中醫還有“內病外治法”,在宋代以前,內病外治法是中醫的首選,由於封建禮教及其它原因,內病外治法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如今,中藥品質的急劇下降,又讓中醫內病外治法重新扛起了中醫未來的重擔。

中醫內病外治法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很是陌生,內病外治,顧名思義,即臟腑之病、體質之病、氣血之病,以藥物或手法進行體外治療的醫學技法,我們常見的膏藥、針灸、推拿、藥浴等都屬於外治的範疇。


除了中藥,中醫還拿得出什麼?


內病外治法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已經出現了非常成熟的外治法,如九針、導引、按蹺、火芮、點穴、拔罐、浴、熨、漬、膏藥、蒸、嚏、塗,以及粉身、潤導、舌下含藥、灌耳、塞鼻等等,是中醫學中另一龐大體系。


中醫是非常講究療效的一門醫學,一切法門皆以療疾為首要,內治、外治,何種法門有效,便用哪種。那麼,內病外治的機理為何?


風寒溼暑燥火外邪侵襲,首先會侵襲到腠裡、經穴、氣血……,精微、氣血因外邪而運行受阻,進而累及臟腑,疾病叢生。內治與外治,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一者是從內而外,一者是由外及裡,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但在現實情況中,內治之效時有不佳,湯藥方劑終究不是萬能,這時以外治療疾,或許有意想不到之效。


內病外治的根本在於,能以手法、針刺等方式打通經脈、順暢氣血、刺激神經末梢、撥正筋骨等等,以這些方式來調動內裡,很多病症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康復,如此外治後,加以內治(即飲之湯藥),藥效也可最大限度被臟腑吸收。


下面,我們通過兩則案例,一窺中醫內病外治法的神奇之處:

醫案選錄自山西名醫張建銀老師(扶陽派鄭盧醫學傳人、蓮花身心醫學創始人)

某中年女性,出現四肢冰涼、非常怕冷、痛經等症狀近十年,曾多方求醫,其中不乏名家,被諸多中醫一致辨證為“腎陽虛”,湯藥斷斷續續服用了三四年之久,但並無太大改善,後坐車十多小時連夜來到山西太原的名醫張建銀老師的個人工作室,張建銀老師為其四診、體診之後,辨證其為骶髂關節受限導致的“腎陽虛”表證,果斷放棄內治,以手法為其外治,在以手法為其解除骶髂關節的受限後(診治時間大約一個小時),該女性腎陽虛症狀立馬緩解,自言瞬間感覺身體暖烘烘的,諸多名醫束手無策的“腎陽虛證”,在一個小時的手法外治後,竟基本康復,外治之功,讓其大呼神奇。


某三十多歲男性,脾胃虛寒,飲食稍不注意,便終日腹瀉,十分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工作,多年間到處尋醫問藥,並自行開方服用,曾多次自行服用大劑量附子,但都效果甚微,後求醫於張建銀老師,張老師施以回族民族醫學的提博氣(手法技藝),後以火罐拔除了其腹部的寒溼,自後再無出現腹瀉症狀……


隨著內治法療效的逐年下降(藥材品質的下降、疾病的改變、醫者醫術參差不齊等因素),外治法因其見效極快、安全便捷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內病外治與內病內治並不分高低優劣,如果內治不效(喝了很多中藥都不見效),我們可以試試外治或內外同治,或許能給你驚喜。


古老的醫學中,只有中醫能夠傳承千年仍然充滿活力,這門偉大的醫學有著太多太多的技藝等待我們去重新拾起,有著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我們去傳承。


雖已千年,仍絢爛多彩



如有疾病、健康等問題,歡迎私信或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