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来讲,一般人们通过对前人作品的学习,主要要取其点画、字形,不管临摹多久,这个法则是不会改变的。但也有一些人,虽然学习前人之作,但自己在以后写起来根本就看不出是学谁的。晚清时期的民族英雄、书法家林则徐就是这样的人。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林则徐自幼学书,出于家庭的教养,他十年苦读,后入朝廷,因“虎门销烟”事件而被誉为民族英雄。在书法方面,林则徐也是颇入高古,师法于魏晋。他在《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具体来说,他是唐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直追到钟繇、王羲之等人,可以说这是他的学书之路。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但是,我们从林则徐的书法中,看不出他的书法作品有前人的一个影子,完全是林氏的书写,假如他的楷书学过颜真卿,本应该就有颜氏的气质,行书也应该有王羲之的风格,恰恰相反,林则徐的作品中缺少了这些范本。

北宋欧阳修、米芾等人都曾经学过,学习前人书法如泥古不化,则是奴书,但最终还是要有个性面目。纵观林则徐书法,他完全是具备了个性的特点,却抛弃了前人的书法风格,尤其是字形特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为什么写得不像前人?还是林则徐本来就对前人的书法基础不扎实?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先看看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书法在他心里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是被朝廷派去进行虎门销烟的,并且经过多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被誉为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从政40余年,先后在14个省份任职,为民办事,解决百姓疾苦,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又被誉为“林青天”。当然,林则徐还有一面却鲜为人知,他曾经写下了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平生有三愿:一愿读尽世间好书;二愿交尽世间好人;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反映了他内心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生活无限热爱的胸襟。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书法是由技法和境界精神共同组合而成,在具备了技法能力之后,剩下的就是人的综合素养的表现,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就是说某人作品反映了某人的素养和气质。而林则徐是一位追求公正,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人,在书法上,他的作品就有端庄、唯美之气,也反映出了他的人格特点。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他为什么学了前人作品,却没有前人气质的事情。颜真卿书法宽博厚重,正如他的人格一样,宽宏、正直,柳公权书法静美干净,如他做事做人有板有眼一般,而王羲之书法得魏晋风度,等等,不管从时代还人每一个人来考量,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林则徐学习的并不是继承他们那个时代风格和那个人的性格,而是学习他们笔法与精神表现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民族英雄林则徐 习王羲之书法并未取其形,书中透出民族大义之情

大图模式

学习欣赏林则徐书法,不能单从字形、点画等方面去与前人书法进行比较考察,还要更多地从他本人的性格、胸怀、素养、人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把书法作品看成是抽象的事物来对待,而不是具象的。尤其是林则徐的楷书作品更能从上述方面得以体现这些因素,他以行书见长,而行书又是学习魏晋的,在《圣教序》上功力扎实,但更多的是他的风格、气质和精神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