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字數:3200字


今天,YOYO君回顧一下自己的小學英語學習生涯。

有經驗,有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YOYO君的那個時代,條件有限,對於英語的最初認知來自於電視。

大約在七、八歲的時候,YOYO君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的字母歌。

當時YOYO君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歌的曲調竟然是“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小星星》。

字母歌學會了,單純憑藉背誦記憶。英語字母歌裡面有一句“Now you see”,YOYO君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才理解它的意思。

家裡有幾本舊英語書,YOYO君瞟了幾眼,第一眼感覺英語字母跟漢語拼音很相似,然後就看到那個小寫字母g,突然又感覺這個g很難寫,後來才知道這是印刷體,平時我們手寫不是這樣的。

這就是YOYO君童年時期對英語的基本印象。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YOYO君開始正式學習英語是從小學三年級。

那是1997年。

那時候,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還不是很普遍。YOYO君所在的地區可能是試點,但是這個英語學習過程,並不愉快。

或許是由於師資缺乏的緣故,YOYO君的英語老師並不是專業出身,她的英語發音不標準,教學方法也簡單粗暴,飽受爭議。

所用的教材是美國小埃德溫.T.科尼利厄斯的《英語三百句》。

教材還是不錯的。

有插圖,內容也活潑生動。

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教材網絡資料不多。

不知道有沒有同齡小夥伴使用過這套教材?

裡面有個女孩叫Paula,男孩叫John。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YOYO君最先開始學英語的時候,還是很興奮的,滿懷期待的。

然而隨著上課的深入,YOYO君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

英語老師上課的模式就是領讀幾遍課文,然後剩下時間就是讓全班同學背誦。

相關的英語知識,如英語發音、基礎語法、詞彙解釋等等,一概沒有。

大家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學,糊里糊塗地背。

很多夥伴都感到英語學習很痛苦。因為我們時常忘記英語單詞的讀音,也不知道一些英語單詞的意思和用法,就這樣,YOYO君和大家一樣不喜歡英語課。

真正的死記硬背,毫無樂趣可言。

由於YOYO君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不相信自己的智商有問題,數學可以考100分,英語這種單純靠背誦的科目還能學不會?

於是YOYO君努力給自己打氣,暗自勉勵自己肯定能學好英語。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當時除了課本,我們還有一套磁帶。磁帶的質量非常差,音質不清晰,語速又快,根本聽不清楚說什麼。

班上的同學們紛紛表示磁帶聽不清,也聽不懂。YOYO君索性也就不再聽磁帶了。彼時英語學習並未受到過度重視,聽力和口語更不是重點,沒有人要求我們注意練習英語的聽說能力,而是要求我們能夠簡單認識一些英語單詞就行了。

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YOYO君的英語一直都是這位英語老師教授,可見師資之緊張。學習模式照舊,就是老師領讀,然後學生背誦。

關於英語的發音方式,從沒有涉及過。英語老師自己也用漢字或是拼音等方式教授大家讀英語。

後來,全班同學們都學會了用漢字和拼音來標註英語。大家都覺得找到英語學習的秘訣而沾沾自信呢!

這種學習方式怎麼評價呢?

好還是不好?

似乎不能一概而論。

在英語學習初期,YOYO君確實很感激這種注音方法,畢竟用漢語擬音的方式,讓我們多多少少學會了英語的讀音,雖然是不標準的英語發音。

這種利用母語來學習外語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理論中被稱為“遷移”。遷移,有正遷移,也就是原有的知識方法對新內容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遷移,也有負遷移,那就是指原有的知識方法對新內容的學習起到阻礙作用。

那麼這個用漢字標註英語發音的學習方式,既有積極的意義,也有消極的一面。

最主要的消極作用就是影響我們學習英語的正確發音方式。

因為很多英語中的音素,是漢語中所沒有的,用近似的漢字發音去模擬也是模擬不出來的。

所以,小學長達三年的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影響了很多同學的英語學習的興趣。最主要的危害是大家學習了不正確的英語發音方式,以致形成不良習慣,後期再糾正極為困難。

這就是YOYO君的小學英語學習經歷。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大多數地區的小學都是最晚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有的地區則是小學一年級就已經開設英語課程了。

由於學習條件的改善,還有不少孩子從幼兒時期就開始進行英語啟蒙了。

看到目前全社會對外語學習的重視,再聯想到自己小時候的英語學習歷史,YOYO君很是感慨。

結合自己研究生期間閱讀的一些英語教學及學習等文獻資料,YOYO君對於自己小學英語學習進行了深刻反思。


一是英語是不是越早學越好?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語言學習是遵照一定規律的。一般認為,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在關鍵期之前學習語言較容易,而錯過關鍵期之後語言學習難度加大。

但是,是不是我們的外語學習一定從小娃娃抓起呢?

現在的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外語學習不敢懈怠,都在有意無意地創造條件,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顯得過於焦慮,帶著孩子奔波於各類線上線下語言培訓班、興趣班等等。大人小孩子都很累。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外語學習就很佛系、淡定。認為小學階段的英語不是那麼重要,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持有無所謂的態度。

這兩類家長在我們身邊都是存在的。

那麼,YOYO君覺得家長對於小學階段孩子的外語學習需要用心關注,但不要太過焦急。

一方面,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習得英語,但是語言習得需要外在的語言環境和條件,我們目前大多數家庭不具備這樣的全天候的英語環境。所以“自然習得英語”並不能完全付諸實踐。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英語本質是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是需要耐心積累和長期堅持的。在初期啟蒙的時候,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好多多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能夠每天堅持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二是小學學習音標還是自然拼讀?

小學階段的英語重點是語音學習,就是如何正確發音。

我們需要教給孩子英語每個音素的發音方式,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簡單利用漢字進行擬音。現在的學習條件已經非常優越,有很多視頻、音頻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發音。

至於小學階段要不要學習音標,這個問題還是有爭議的。

一些人認為音標複雜,況且容易與漢語拼音混淆,等到中學再學習也不遲。

有的人認為英語學習應從音標開始,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發音和拼寫。

還有些人提倡自然拼讀,認為這個方法能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YOYO君認為以上不同的意見都有其合理性。

音標確實是一套系統的知識,有些音素和漢語拼音類似,若是一股腦教給孩子,容易引起混淆。

但是從長遠來看,音標學習是必須的,它真的是一個標音的好方法,學會了音標,孩子就能夠自己拼讀單詞了,有助於開展自學。

而自然拼讀規則只能覆蓋60%-70%的英語單詞,學了這個規則不能保證推導出正確的單詞讀音,所以要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是不現實的。

但是也不能說這些拼讀規則沒有用,瞭解一些字母及字母組合讀音規則對於我們拼寫單詞是有幫助的。

所以,YOYO君建議,有條件的孩子可將音標發音學習和拼讀規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先利用音標練習正確發音方式,再利用規則掌握拼讀和拼寫要領,這樣學習英語單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什麼時候學習音標合適呢?等到孩子學會了漢語拼音之後,小學四、五年級進行音標學習是比較適宜的。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另外,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單詞記不住。

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

YOYO君覺得記英語單詞首先是要學會讀音,會讀之後再記憶拼寫,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根據讀音來拼寫。

在讀的同時,不光用眼看,也要動手寫,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習漢字那樣,多些幾遍,就容易記住了。

一個單詞反覆讀上幾遍,寫上幾遍,不會記不住的。

當然這種反覆模仿強化的方式會有些枯燥,適合聽話樂於學習的孩子。

一些不願學習的孩子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想辦法,讓英語學習更加有趣味。

小學英語學習的反思:我的不成功且不愉快的小學英語學習之路


當然現在的很多孩子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而是將英語當成了一項特長來學習。於是很多課外班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全民英語熱的現象,YOYO君有喜有憂。

英語學習需要方法,但是並沒有捷徑和速成的方法。

小學英語到底應該怎麼學習?還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