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所長:病毒蔓延也並非世界末日

德國醫學界具有權威地位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所長維勒(Lothar Wieler)週四(2月13日)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表示,無法排除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的可能性。

目前在中國境外的確診病例累計只有幾百起,死亡病例更是隻有個位數,因此"我們依舊可以說,仍有希望杜絕疫情全球大流行,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這一可能"。他分析說,如果德國等醫療衛生系統較為發達的國家從現在起採取強有力的防疫措施,就有可能實現目標。

"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減緩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速度,尤其是要防止這場疫情與季節性的流感疫情相疊加。這一病毒很有可能會在人群中擴散開來,因此我們需要運轉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維勒指出,2017年冬天、2018年春天,德國遇到了很嚴重的流感疫情,造成了2萬餘人死亡,當時的醫生接診人次也突破了1000萬。"而德國的醫療系統當時可以說是扛過了衝擊。因此,德國有能力遏制疫情大爆發。"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中國的每千人醫院病床數位3.8張,德國為8.2張;中國的每千人醫生數量1.8人,德國為4.2人。同時,兩國都面臨著地區間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而在極端情況下,即便是醫療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也會出現衛生體系不堪重負、瀕臨崩潰的狀況:此次新冠肺炎的重災區、因醫療系統不堪重負而導致病死率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的武漢市,2018年的每千人平均病床數量接近9張、醫生數量3.5人,領先於絕大多數中國其他地區,也接近甚至超過了德國的平均水平;而隨著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武漢、臨時醫院快速興建,武漢市的醫生、病床數量更是在疫情爆發後快速上升,但是依然不斷有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其他慢性病人被忽視而不幸死亡的消息大量流出。

  • 即便蔓延也非世界末日

德國著名病毒學家德羅斯登(Christian Drosten)在接受德意志廣播採訪時就警告說,鑑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不蔓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德國衛生系統必須為全球大流行做好準備。他指出,醫學界現在還沒能真正瞭解這種病毒的流行病參數,而根據目前估計的數字,病毒幾乎一定會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區蔓延開來。"可能的場景是: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染力度並不大,到了夏天甚至還會消停幾個月,然後又在冬天捲土重來。當然這都只是猜測。"

德羅斯登呼籲,德國公眾應當趁早了解這種全新的疾病。他解釋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症狀,可以比喻為一場有點特別的感冒,重症患者通常為具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男性患者略多,兒童患者症狀則多為輕微;其傳染途徑也與感冒有相似之處。"也就是說,一旦這種病毒廣泛蔓延,將很難防範。在公共場所,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能傳播病毒。就像感冒一樣,患者往往不知道在哪裡被傳染。"

他認為,一方面,公眾在接下去一段時期需要考慮是否避免人群密集的場所,另一方面也應該瞭解到,這一病毒本身的危害性並不大,不會出現陰謀論或者好萊塢災難電影中的場景,"關鍵是要保護好老年人等體質較弱的人群。"

  • 呼籲德國人不要抱病上班

與維勒不同,德羅斯登相當擔心德國的醫療衛生體系。他指出,鑑於疫苗研發最樂觀也還需要18個月, 在這段缺口期內,公共衛生體系就是最主要的防疫保障。"然而,全德國的衛生局都面臨人手不足、資金不足,而疫情彙報工作主要卻要依靠他們。更大的擔憂則在於醫院,德國的醫院系統這些年都在搞優化成本,原先的富餘度都被節省掉了。而正是在傳染病疫情爆發、病人大量湧入時,公共衛生體系才迫切需要這些被節省掉的富餘度。"

他結合湖北的情況,指出在疫情真正到來時,會有許多病人湧入候診室,等待診斷測試,"到底是新冠病毒還是其他感冒病毒?大量湧入的待診病人必須得到妥善處理。然後還有重症病人,而重症病床永遠都是短缺的,因為其他疾病的病患也需要它們。"

德羅斯登認為,疫情當前,德國乃至歐洲的醫療衛生系統已經不可能短時間內增加醫護人員數量,因此向公眾傳達足夠信息、呼籲大家保持冷靜就十分重要。"普通人應該知道一點:這種病毒本身並不會造成世界末日,關鍵的問題在於醫療系統是否會不堪重負。比如,每個人都應該想想,是否要給醫療系統增加額外的負擔?每個人也都應該在生病時待在家裡,不要抱病上班。"

原文請見:ttps://p.dw.com/p/3Xly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