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首个封王的宦官,还曾连杀两位皇帝,千古仅此一人

公元383年,东晋军淝水击败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的80万大军,经此一败,前秦元气大伤,北方很快又陷入了四分五裂,此时位于今天内蒙古中部的代国贵族正在对前秦虎视眈眈。

代国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国家,今天人们普遍认为鲜卑族应该是东胡的后裔,他们原本住在蒙古高原东部,在东汉打垮匈奴之后,鲜卑开始西迁,占据了匈奴人的领地,势力也遍及长城一线。

拓跋氏兴起于曹魏时期,到西晋末年拓跋氏出了一个猛人叫拓跋猗卢,他统一了内蒙古中部的鲜卑部落,被西晋政府封为代王,拓跋氏由此正式崛起。

此后西晋灭亡,代国内部也是内斗不断,只是由于偏安于北方草原,中原政权一直无心顾及它,直到先秦逐渐统一中原后,代国好日子才算结束。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皇帝发兵攻打代国,代国灭亡。

对于很多人来说,前秦这个政权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其实这个政权曾极有希望统一中国。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算得上是雄才大略,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心太软,对于归降之人一律安抚,很少斩尽杀绝,对于投降的拓跋氏也是给予了礼遇,这为日后前秦的崩盘埋下了伏笔。

淝水之战结束三年之后,曾臣服于前秦的鲜卑族贵族拓跋珪趁机独立,重建代国。

他是历史首个封王的宦官,还曾连杀两位皇帝,千古仅此一人

(刚刚复国之后的代国疆域)

拓跋珪这个人野心磅礴,由于代国是西晋政府赐封的国号,如果继续使用代国为国号则无法摆脱与当时东晋的臣属关系,于是拓跋珪便将国号改为魏国。

拓跋珪取这个国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晋朝皇族司马氏曾是曹魏的臣子,晋国的国号也是来自于曹魏的册封,所以在复国后不久,拓跋珪为了压东晋一头,将国号改为魏,史称北魏,彰显出其争天下的野心。

此后经过拓跋珪和其子拓跋嗣的努力,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公元423年,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拓跋焘上台,是为北魏太武皇帝,北魏开始了统一北方的脚步。

他是历史首个封王的宦官,还曾连杀两位皇帝,千古仅此一人

(现代人描绘的拓跋焘画像)

太武帝拓跋焘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其不光才略过人,膂力也超出常人,时常亲自冲锋陷阵。在他上台之后,北伐柔然,南拒刘宋,东灭北燕,西灭胡夏和北凉,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这是自西晋灭亡后,北方的第二次统一。

他是历史首个封王的宦官,还曾连杀两位皇帝,千古仅此一人

(北魏的建立标志着五胡十六国的结束,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在完成统一北方之时,拓跋焘才刚刚31岁,此时的他正值年富力强,肯定是想统一天下的。

但由于当时刘宋(东晋已亡)也处于鼎盛状态,拓跋焘也暂时无力灭宋,于是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内政上,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经历百年战乱的中原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拓跋焘一共活了45岁,从完成北方统一到驾崩,拓跋焘又活了15年。在这15年里拓跋焘的性格越来越暴烈,也越来越嗜杀,就连辅佐北魏三代皇帝的崔浩也因“国史之狱案”被杀,所牵连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拓跋焘还不算糊涂,只不过是人到中年,自认占据中原,天下无敌,比较自负罢了。而对于他所做的一些错事,拓跋焘也是经常反思的。

拓跋寿在当皇帝之后非常宠信一个宦官,叫宗爱。关于这个人的生平,现在已经不得知了,历史上对他的身世记载寥寥无几。

宗爱在拓跋焘统治后期深受拓跋焘的宠爱,就在拓跋焘驾崩的前一年,拓跋焘还册封宗爱为秦郡公。作为一个宦官,受封公爵是何等的少见。

依仗着拓跋焘的宠爱,宗爱肆意妄为,竟然与太子争权,闹得二人非常不合。

可是太子毕竟是太子,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宗爱与太子不合,日后肯定是自己吃亏。对此宗爱也是心知肚明,他也担心太子登基后会收拾他,于是便在太武帝拓跋焘面见不断地进谗言,诬陷太子属官。

拓跋焘听后一时震怒,处死了太子的属官仇尼道盛和任平城,太子又惊又怕,不久忧愤而死。

太子死后,拓跋焘也觉得这事有蹊跷,在经过调查之后认定太子无罪,拓跋焘为此十分后悔。而宗爱则担心皇帝会找他算账,于是竟然弑杀了太武帝拓跋焘,一代雄主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

太武帝死后,朝中的几个大臣尚不知道内情。由于太子已死,拓跋焘又没有立新太子,为了防止皇族内斗,几位大臣决定先秘不发丧,先推举一个继承人出来,但是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却争执不休。

此时宗爱则瞅准机会,假传太后旨意召几位大臣入宫,随后诛杀了兰延、薛提等人,掌握朝中大权。随后宗爱拥立拓跋焘第六子拓跋余继位,并迫使拓跋余封自己为冯翊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封王的宦官。

掌权之后的宗爱非常豪横,令拓跋余心怀不满,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宗爱索性又弑杀了拓跋余,此时距离宗爱弑杀拓跋焘还不到一年。

又是封公,又是封王,又是杀皇帝,还一连杀了两个皇帝,宗爱的这几个记录一直保持了到现在,堪称史上最横的宦官之一。

不过连杀两位皇帝,宗爱也注定不得好死。

拓跋余死后,早已厌恶宗爱的大臣们拥立拓跋焘之孙拓跋濬为帝(拓跋濬是太子之子)。拓跋濬一上台便逮捕宗爱,诛灭其三族,算是为他的爷爷和爸爸报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