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昨天,同事王姐邀請包括我在內的三個同部門同事一起去她家做客。王姐有一個四歲的兒子,叫浩浩。我們幾個剛進門,浩浩就非常有禮貌地跟我們打招呼問好,笑起來還有兩個可愛的小酒窩。

長得這麼可愛又懂禮貌,誰能不喜歡呢?我們幾個都對浩浩讚不絕口,他也很開心地沒有打擾我們大人聊天,而是自己在一旁玩拼圖。

誰知,如此其樂融融的氛圍還沒能維持10分鐘,在我們旁邊玩拼圖的浩浩突然發起脾氣,將拼圖的殘片狠狠的摔在了地上並大哭起來。

王姐立刻嚴肅地詢問浩浩怎麼回事,浩浩一邊大哭一邊說:“這拼圖太難了,我拼不出來!你們已經嘲笑我了吧!”我們急忙安慰浩浩,並向他解釋我們根本就沒有嘲笑他。然而這些安慰似乎並沒有什麼作用,他聽完後更是直接說,自己以後再也不玩拼圖了!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浩浩對他人的態度如此敏感,我們是萬萬沒想到的,而且,只是沒有拼出拼圖而已,便直接放棄了,還哭鬧發脾氣。

王姐後來也跟我們說,其實對於浩浩如此高度“敏感”,以及完全不能接受一點點挫折的“玻璃心”,她也十分苦惱,完全不知道如何糾正。很怕說錯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便刺激到浩浩了。

可能不少孩子也有這樣的表現,如無法接受家長誇讚別的小朋友,只要家長一誇別的小朋友,他們就感到委屈並且大發脾氣。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看到其他同學比自己表現好或者成績比自己好,就會非常的急躁,無法接受自己的不足。

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時,都會覺得自家孩子太過於“玻璃心”。殊不知,這些所謂的“玻璃心”,只是因為這些孩子是“高敏感”的孩子而已。

在心理學上,敏感的人一般都會非常在意細節,他們會過度的放大自己的感受以及變動,並對這些做出過激的反應,這些反應包括認知以及行為舉止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以及負面的情緒。那麼,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哪些表現來判定孩子是否是“高敏感”的孩子呢?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一、“高敏感”的孩子通常會有哪些表現呢?

1、過度的活躍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的大腦對行為的判斷是有兩個系統的,即行為抑制系統和行為激活系統。相比於一般的孩子,“高敏感”孩子的行為抑制系統是經常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的。

哪怕只是對於每走一步路的判斷,都需要經過 大量的思考。當然,這個行為有利也有弊,利是做事比較謹慎,而弊則是很費腦子,極易過度消耗大腦的能力,還會讓自己出於過度焦慮的不良狀態中,情緒也很容易過激。

家長們對於孩子有這種表現時,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與引導,使孩子不會太過於小心謹慎,瞻前顧後,一點兒小事便忍不住把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

2、對外部的變化極其敏感

可能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對於一些細微的變化和差異也能快速的感知到。對於年齡還小,心智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而言,高敏感使得他們感知到外部的這些變化,但他們不一定能適應這些變化,容易變得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等。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如在幼兒園裡,接觸的是新老師,那麼,高敏感的孩子很可能會感到很不舒服,上課也沒有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會很排斥新老師,不願意接受不熟悉的人或者東西。

如果自家孩子是高敏感的孩子,家長們對孩子應該給予最大的理解與寬容,否則,將會讓他們感到更大的壓力,更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3、情緒波動比較大

高敏感的孩子,心理方面是比較脆弱的。他們的情緒波動會比普通孩子的大許多,容易激動以及多愁善感。在生活中,他們需要更多的認同,並且喜歡通過傾訴來說明自己的需求或者感受。細心的家長可以觀察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比較喜歡抱怨呢?

高敏感的孩子,不僅需要大量的認同,對於別人願意分擔他們的感受、憂慮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的高興。所以,家長們在他們情緒低落時,不僅僅是鼓勵、安慰他們,更多地是能做他們最好的傾聽者,給他們足夠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平復自己的情緒。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正是因為高敏感度,孩子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也比較弱,從而造就了我們大人看到的“玻璃心”。當然,“玻璃心”的養成,也離不開家長們的溺愛,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一直處於十分平順的狀態。

家長們對孩子的事情過度參與,使孩子離開了家長,便失去方向,這些長久下來,也會讓孩子養成“玻璃心”,經不起一點挫折。

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學研究專家伊萊恩.阿倫曾指出:“高度敏感的兒童,更能關注到許多別人沒有關注到的更多細節,而且,他們更善於觀察與思考,也能思考更全面。

強烈的情緒加上深刻的思考,他們的同理心也更強!”所以,科學的引導,亦能將孩子看似弊端的缺點,轉換為利於孩子的優點。把孩子的“玻璃心”轉變為勇敢。

二、把“玻璃心”變“勇敢”,試試以下三個方法

1、家長們應適時的對孩子放手

要想孩子變得勇敢,那就不要讓孩子時刻躲在家長們的羽翼下,讓他們自己接受一些風雨的磨練。許多家長老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比如告誡他們這不要做,那不要嘗試,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也是必然的。如果孩子又很敏感,更會過分放大家長口中的危險。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比起時刻緊盯著孩子,事事為孩子做完,家長們更應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困難與挫折,家長只是充當他們的後盾而已。

2、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我

可能對於“玻璃心”的孩子而言,與外人交流,與不熟悉的人說話,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們更多地會選擇躲在家長背後。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這樣的表現,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引導孩子正面認識關於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達自我的舉動,讓孩子知道,這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完全可以做到。

當孩子因為害怕或者羞澀而不敢與不熟悉的人交談時,家長們不可一味的呵斥孩子。比起粗暴的批評,積極向上的鼓勵對於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讓他們勇敢踏出去的方式。

3、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亦是如此。他們之所以會控制不住在陌生環境或者不熟悉的人面前發脾氣、鬧彆扭,正是因為他們心智還未發育完全,也不會對自我的情緒進行管理。

家長們應該對此多加註意,正確的引導孩子慢慢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簡單的通過大吼大叫等表達自己的內心,或者自己的感受。

孩子變得“高敏感”,家長要做好引導,把“玻璃心”變“勇敢”

家長們細心、耐心的引導孩子,比起簡單粗暴的批評,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們的認同與愛,才會有更多的安全感,內心也能變得更大地強大。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不然,孩子從有自己的主觀意識開始,便有了自己對外界的獨有看法與感受。

而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敏感度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孩子們的“高敏感”、“玻璃心”與這些影響密不可分。

家長們在養育的過程中,能正確看待孩子們的正面或者負面的情緒,科學引導孩子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心理感受等等,都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你家孩子是否也比普通孩子更加敏感呢?當孩子出現“玻璃心”時,你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