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4.7:中國製造

二戰時期的中國沒有海軍,但美國海軍中,卻有中國製造的艦艇。雖然噸位不大,但畢竟起步了,而且時間上來說,江南船廠成立的時候,日本還沒開始明治維新。可惜。

這事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大清被迫開埠通商。通商就得有商鋪工廠之類的東西,那麼就得租地,這就是租界;而當時的英國等認為大清執行的是王法,審理的公平公正性相當可疑,於是就有了治外法權--------疑犯只受英國等法律的約束。

租界跟治外法權是帝國主義強加於清朝的,喪權辱國是不容置疑的,這裡就不細說這個。要說的是有了租界跟治外法權,就得維護,於是從1854年開始,軍艦在長江上巡邏維護英國等的利益。畢竟,長江沿線比如漢口、九江都有租界。這就是長江巡邏隊(Yangtze Patrol),當時最遠跑過宜昌但沒到重慶,而且這巡邏執行了近百年--------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

英國的HMS Peterel是艘54米長,排水量310噸的巡邏艇,兩門3寸/76mm主炮。珍珠港事件發生時,這屬於長江巡邏隊的巡邏艇在上海,面對的是萬噸巡洋艦出雲號。雖然出雲號是1898年下水的老艦,但4門203主炮還是有威力的,沒意外,這艘拒絕投降的英艦被擊沉。

這是被日本帝國擊沉的第一艘英艦。

長江巡邏隊是支多國部隊,所以裡面當然有美國的巡邏艇,威克號(USS Wake (PR-3))就是其中之一。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威克號泊在上海錨地,艇長Columbus Darwin Smith不在船上。得到珍珠港被襲的消息後,艇長立刻趕往碼頭,但威克號已經被日軍包圍,上不了船。艇上水兵自沉無果後,只好投降。

這是二戰中唯一投降的美艦。

而且,這是中國造的美艦。


太平洋海戰之4.7:中國製造


1861年洋務運動開展,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成立,槍械之外也有船舶製造業,是當時東亞最大的兵工廠。江南製造的成立,比川崎、三菱及日本帝國四大海軍工廠都早。1868年,船廠下水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

這一年,日本的明治維新開始。

但江南船廠之後卻陷入停滯狀態。

1891年,江南船廠煉出了第一爐鋼。但這個時候,日本帝國已經領先大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此時的“和制漢語”已經擊敗嚴復的“漢制漢語”,對華族反向輸出文字成功。

這裡面的原因,應該是明治維新為全方位不間斷地學習,所造新詞是系統性的且在實踐中廣泛應用。反過來,嚴復的新詞雖然本身沒問題-------文字就一符號而已,但缺乏實踐,落於抽象自然難以普及。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華族的學生,對於學生超越老師這一點,相信當時的大眾並沒有這樣的認知。直到甲午戰爭大清完敗於“小日本”,才算是給人當頭一棒。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負於明治維新,別的不說,俺以為有兩點是根本性的:一是華族自古東亞第一,老大當慣了,缺乏學習精神,日本則反之;二是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維新即便失敗,日本還是天皇的,延續了2000年的歐洲教皇大致也有類似的功能。而大清不過兩百年,維新失敗的話,天下屬誰?

扯的有點遠。

1918年,美國政府跟江南船廠下單,訂了4艘萬噸貨輪。雖然鋼材均為美國進口,但至少說明當時的江南船廠有這個製造能力,對吧?1906年的薩摩號雖然是日本自己造的而且噸位是當時最大,但火炮、裝甲還是進口的呢。

1920年代,估計是4艘萬噸輪造的還行,美國政府繼續跟江南船廠下單,造了6艘巡邏艇。這威克號就是6艇之一,其他是Tutuila、Panay、Oahu、Luzon、Mindanao,排水量350~500噸不等,裝備均為2門3寸主炮。

威克號被日軍俘虜後,被改名為多多良號(Tatara)繼續在長江口一帶遊弋,至日本投降前,經歷了擱淺、修復、被戰機炸傷、修復等等,但始終沒沉。日本投降後,美軍將艦送給了中國,被改名為太原號。再後來,叫什麼名字就不知道了。

6艦中,其他5艦命運分別是Panay (PR-5)於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附近被日軍戰機擊沉,三名美軍死亡。美國政府立即提出外交抗議,日方隨後賠償200萬美元,但堅持誤擊的說法。

Oahu (PR-6)、Luzon (PG-47)、Mindanao (PR-8)三艇於1941年12月前後離開上海退往菲律賓,次年5月全部自沉以免被日軍俘獲。

但Luzon (PG-47)有點意外,估計是自沉處深度不足,之後居然被日軍撈了起來改名為唐津號。這還不算,1943年9月28日,這唐津號還用深水炸彈擊沉了潛艇白鮭號(Cisco (SS-290)),潛艇上80名官兵無人生還。

Tutuila (PR-4)的命運也有點複雜,1937年Panay被誤擊沉沒後,美國認為長江下游一帶不再安全,於是在1938年夏,Tutuila載著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Nelson T. Johnson)到了重慶,Luzon號陪同。隨後Luzon回到了上海之後去菲律賓自沉,但Tutuila卻沒回去,一直就呆在重慶。

日美開戰前,Tutuila已經跑不出去了,也只好留在重慶,1942年作為租借法案的部分物資,交給了中國,改名為美源號。最後是1949年5月,美源號自沉,地點未知。


太平洋海戰之4.7:中國製造


給美軍造這6艘小艇之後,江南船廠還造了至少兩艘戰艦,正規的、一兩千噸級的戰艦。

逸仙號輕巡洋艦開工時間未知,下水時間是1931年。這輕巡洋艦非常輕:排水量只有1650噸,82米長,航速19節/35公里/小時,裝備152mm、140mm、47mm火炮各一門,75mm炮三門,艦員182人。

1937年9月25日,逸仙號在江陰之戰中被日戰機擊沉,14人陣亡,戰果是擊落兩架日機。日軍隨後將其打撈送回本土,裝備聲納、雷達後改名為阿多田號作為訓練艦使用。戰後,此艦物歸原主,也恢復了本名並於1949年到達臺灣。1958年退役,次年拆解。

平海號輕巡洋艦的建造,跟日本當初學習英國的方式差不多:首艦寧海號是日本造,平海是1931年6月28日在江南船廠動工,用的是日本圖紙,但不到三個月之後發生什麼事大家都知道了。平海號於是改用德國克虜伯主炮,最終於1936年完工。

這巡洋艦也很輕,排水量2500噸,航速21節/39公里/小時,裝備6門140mm主炮+3門76mm副炮+4門57mm小炮,艦員361人。這樣的火炮裝備,明顯的頭重腳輕。


太平洋海戰之4.7:中國製造


跟逸仙號一樣,平海號參加了江陰戰役,1937年9月23日與寧海號同時被加賀號航母上的日機擊沉。次年,日軍將平海號打撈出水,改名八十島號(Yasoshima)拖回本土後卻沒派上什麼用場,基本是做宿舍。二戰末期,日本帝國物資緊缺於是將她用作護衛艦護送商船,1944年11月25日,此艦被美國第三艦隊擊沉在呂宋島海域。

江南船廠本身,在1937年11月移都重慶時撤離了人員以及能夠撤離的機器,船廠被日軍徵用作為帝國海軍第一修理廠。再往後好像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現在好像還叫“江南造船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