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以前我們的父母覺得教育孩子就是棒棍之下出孝子,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不打就不長記性。現在的父母覺得,用用文明的方法,從文明出發,用講道理和語言來教育孩子。但是很多時候,父母也會發現,開始的時候都是用溫柔的語氣和態度,和孩子耐心的講了大半天,但是孩子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讓父母們頓時惱火,沒忍住就打了起來。但是沒打完孩子就非常後悔。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有用嗎?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教育學家盧梭認為: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到。往往前兩種的教育方式,就是現在父母所進行的教育。講道理不是說不好,和孩子適當的講道理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父母想和尚唸經一樣,“喋喋不休的說一個不停”換做大人都受不了,不要說小朋友。這樣唸經式的講道理說教,往往有的好道理,都在不適當的方式中,變得沒有說服力了。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看出來,通過耐心的和孩子說教往往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耐煩,孩子很多時候的奔潰,都是因為父母們唸經式的說教。

鄰居家的張阿姨,一直都是以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她的兒子,因為她覺得打罵時絕對不會讓孩子有收穫的。但是張阿姨也忽略了一點,就是喋喋不休的說教,並不會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到委屈。最近張女士的兒子又犯了習慣性的錯誤,就是上完廁所有不記得沖水。張阿姨看見有開始對著兒子長達半個小時的說教:兒子啊你怎麼又沒有沖水?都說過幾次了,你怎麼老是這樣。還好是家了,都是家人,要是步入社會,你這麼邋遢的行為,是會被大家排擠的。而且你還經常上廁所沒有關門,自己吃的碗都不行,因為一個事情,把之前的事情全部都搬出來說了一遍。

張阿姨的行為就讓我們聯繫到的是,一開口講道理就停不下來。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根本就沒有聽進去。現在很多父母都只是一味的對孩子說?可是卻很少有父母能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很多時候孩子會把快樂的事情和朋友分享,難過的事情放在心裡,但是卻不會開口恐嚇父母分享。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在孩子面前,父母總是缺乏耐心的。總覺得自己的腦子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總覺得孩子的事情雞毛瑣碎、無需重視。總習慣於將自己的權威、認知、情感強加到孩子的心靈、血液乃至靈魂之中。卻很少蹲下來,耐心聽孩子講他們的故事、玩具以及寵物等。

其實相比父母們對孩子“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如嘗試著學會尊重孩子,學會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一個好的父母一定是懂得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的。

第一學會閉嘴,先聽孩子把話說完

很多時候,父母只看重結果,而不在意過程。孩子考試考不好了,直接就是一頓責罵,沒有先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為什麼這次沒有考好。父母沒有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就直接宣佈了結果。很多時候孩子是想和父母一起分享過程酸甜苦辣的。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才說了一半,就被父母打斷了。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所以,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說話。不然,孩子將來也不會聽你的喋喋不休與滿腹牢騷,傾聽其實很簡單,讓孩子把話說完,父母只需帶著耳朵就行。

第二 學會蹲下,試著和孩子平等交流

很多時候,父母都是以一種高姿態在和孩子交流。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沒有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更不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蒙臺梭利說:“永遠不要站著和孩子說話。”很多時候,是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學會蹲下身體,與孩子平等交流,收穫的將是是暢通無阻。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第三 學會控制,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忙

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專制,什麼都自己給孩子做決定,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也沒試著去傾聽孩子心理的聲音,問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孩子明明喜歡吃橙子,可是父母每天卻要逼著孩子吃蘋果。孩子明明需要的是父母的傾聽,可是父母常常是喋喋不休的那個。

孩子不缺“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缺一個擅長傾聽的家長


所以,家長們,麻煩做個安靜的父母,聽聽們想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