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能吃又矯情,還有有專門地方供養,古代的養馬有多難,最缺馬的大宋肯定有話來說。《送宋朝的馬到底有多貴?郭靖追到黃蓉,原來不是靠人品送靠送馬》這一本里寫到過宋朝的馬價很貴很高,而宋朝為什麼馬價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缺馬宋朝缺馬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因為馬不好養,馬到底有多難養才能導致北宋騎兵不夠用。養馬所需的牧草這麼貴,那為何北宋時期不去國外買馬呢?

一:關於北宋騎兵出現的問題,到底是為何?

1:北宋的馬政

馬匹作為最重要的兩種力畜之一,即便是馬耕在中國並非主流,但對於農業產生產,商貿交通運輸,國家國力的重要作用,那是不可替代的。

大致來說,中國古代的馬匹飼養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第1種牧民私馬,顧名思義,老百姓自己為生產生活所需要來飼養馬匹,這樣子的成本分險自負,但優點在於政府不用負擔任何成本,百姓也不用受干擾。但其缺點就在於國家有急的時候,常常難以動員馬匹。

第2種是官牧官馬,就是國家設立專門的機構,撥土地,資金,人員專門來負責飼養馬匹。馬匹為國家所有。這樣的優點就是馬匹的質量相對於容易保障,能夠應用在最先進的畜牧技術上。但成本很高,牧監也是官僚機構,腐敗的空間很大。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3種是民牧官馬,指的是強制百姓飼養官馬的政策。這是北宋時期所使用的方法。在明代也有這種政策。但觀測三種方法來說,這是最差勁的一種馬政。除了為國家省錢之外,沒有任何的優點。

主要原因是因為養馬的成本很高,強迫百姓養馬會導致百姓從市農業上的計劃和決策被打亂,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也容易滋生腐敗,民牧官馬有大量的官民交接環節,這使得上層對其下層下手,另外一個是馬匹的質量不高,民間馬匹的市場水平不高,加上馬本身又不是自己的馬,不容易上心。

2:馬祠養成本高

另外一個我們要知道馬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這裡說的脆弱是指馬的消化系統很弱,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喂草給它就可以了,而且草到處都有,怎麼會難養呢?首先呢,馬是食草動物沒有說,但馬的消化能力很弱。就像兔子一樣,兔子也是食草動物,而它的消化系統也非常的薄弱。

因為他們不像牛一樣會反芻。所以養馬想一次餵飽幾頓不吃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您沒有餵過馬,但是餵過牛和驢的話,你就可以知道伺候這兩種生物已經是很累的事了,一天要喂好幾桶料。何況是馬,養馬便會更累。

歷史上也有類似記載: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澤並諸處馬監,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時,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馬一瘦弱就幹不了活了。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次,馬不能光吃草,而且胃口很大。根據上世紀華北農業境況的數據,華北地區馬騾的主要飼草是玉米葉,一匹馬一年的需求量大概是3650斤/頭;而牛的飼料就比較寬泛,麥秸、高粱杆、粟杆皆可,一年也就2920斤;雖然驢和馬一樣,也不反芻,但是一頭驢一年需求的草2190斤,比馬少多了。

而馬驢類的牲畜他們是要乾重活的,那就要喂糧食了,根據民國時期對比河北清苑的農村調查,一頭乾重活的驢一年得喂,高粱3.6石,而當時的高粱產量是多少呢?按照清代的山東記載地寫道,當時的高粱地畝產四鬥9合,所以一頭毛驢一年的飼料上相當於6畝地的產量。

照這樣計算下來,除去糧食不喂鋁的以外,所以還需要每個農民擁有15畝耕地才能養得起一頭驢,按照這樣子計算下去養馬的成本則就更高了。加上中國地形,南北種植物結構問題不一樣,這也導致了羅馬的飼料缺乏,因此養馬的數量大大低於對市場飼養性好的牛。

3:地理位置不佳

我們查閱北宋的地圖,可以看得出北宋大部分土地都是典型的農業區。而北宋人口稠密,在農業區開闢大量的馬場,無疑對糧食產量具有很大的影響,對人民的生活也會有影響。北宋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許多地方的人馬地區不得不改成農田,因為對耕地的需求會更大,加之和平時期人口增加的幅度巨大。

加上這些原因,許多馬場逐漸減少,再加上以前的一些天災,防禦措施不好的話使得馬場更加銳減。比如林靈昌監為河決所衝後,修復工程和養馬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在和平時期成本太高最後直接撤了:至乾興、天聖間,兵久不試,言者多以為牧馬費廣而亡補,乃廢東平監,以其地賦民。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結果就是先河南再到河北養馬場,依次變成了普通農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北宋沒有做出任何措施嗎?簡而言之,北宋的馬腸,大部分都是在內地在圖樣,質量和氣候方面其實都不是差的地方,但換句話說養馬就需要佔用大量的耕地,而北宋和平時期,人口密集度很高。成本則會很大。但北宋也做有一定的措施。

北宋的河南河北牧馬監所佔的土地有多少呢?根據熙寧二年的記錄,當時河南北監牧司總牧地。舊籍六萬八千頃,而今籍五萬五千,餘數皆隱於民。五萬頃按一家五口五十畝算,都夠養十萬戶。北宋的這種方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民牧官馬的養馬方法,但是,請以牧地賦民者紛然,而諸監尋廢。因此宋朝的不少馬場名存實亡。

但這些養馬的地方改成了民田以後每年繳納糧食的成果則還不錯。但這並不關養馬什麼事,農業收成好,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人口有大幅度增加。關於馬,吃什麼又什麼住什麼,百姓誰會關心。連養嘛的地方都少,那怎麼還會有足夠的地方種植牧草,導致牧草稀少,價格大幅度抬升。

三:為何不去國外買馬,對於一箇中國古代的最鼎盛的時期。

發展到如此的北宋也背上“積弱之國”的稱呼,對比兩漢時期的華夏本部地區,可以看出北宋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因為它把作為華夏本部的河西河套、遼東遼西,燕雲十六州都丟了。但北邊不行南邊行,宋朝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很到位,曾經人煙稀少瘴癘遍佈江南地區得到了大力的開發,經濟人口迅速增長,南方除雲南外,基本實現了漢化,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始於宋。

但是北宋這個朝代的經歷證明了,儒家士大夫作為統治階層,是不合格的。北宋雖然富裕但是不思進取,因循苟且,後來也變成了待宰的羔羊。它的崛起很簡單,但它的衰落更不值得一提。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北宋對“馬匹”到底是怎麼想的

趙宋在經濟上積極對外開放,海外貿易極為頻繁,日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內管控鹽鐵交易,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鼓勵民間商品經濟,開始出現類似於現代銀行,紙幣和證券的金融形式;經濟總量和以及規模遠超盛唐。北宋版圖遠不及漢唐,卻是古代第一個人口過億的朝。但是“靖康之恥”讓北宋的地位大大減分。

如果說在此之前可以打到85分乃至90分的話,一場“靖康之恥”,讓整個北宋直接變成不及格。皇室悉數被俘,皇妃、公主成為金人的軍妓,這是何等奇恥大辱?這也就罷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變成人間地獄,遭到野蠻人的肆意燒殺擄掠,整個北中國的數千萬平民百姓,又因此遭受了怎樣的屠殺和離亂之苦?

回到文章的話題,整個北宋的馬政,腐敗不堪,中間的官僚主義腐爛極深,這使得北宋騎兵甚至大不如前。北宋糧食畝均產才是唐末的一半多一點,到了元末明初,糧食的畝均產才回到唐末水平。本靠外貿來得到一些收入的北宋,現如今自己糧食都不夠自己供給,經濟水平大幅度下降,那來的金錢再去國外買馬,買牧草?到了北宋末期的騎兵寥寥無幾,還存在這個名字已經不錯了。

三:結語

宋朝一直是一個有爭議性的朝代,陳演格曾經這樣評論到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英國著名的史學家湯英比也曾經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但很多時候一想到北宋人們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起它的經濟上的繁華,而是讓人想起它的亡國之史——靖康之難。

所以宋朝在歷史上一直被人稱為“弱宋”,但是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是前所未有。北宋在騎兵上的薄弱,也導致了日後在戰爭上的不足和不利。不過北宋的缺馬,在南宋時期得到了緩解,南宋的大規模養馬,同時也通過貿易來買馬,這應該是看到在北宋時期缺馬時吃的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