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聊齋志異》中書寫了很多女性的故事,其中,《竇女》一文,是蒲松齡塑造的比較經典的女性悲劇形象。文中,美麗的竇女和貴公子南三複私定終身,並有了身孕,但後來南三複拋棄了竇女,導致竇女慘死。化作鬼魂的竇女對南三複展開了一系列報復。

談到這個故事,大家都對竇女的遭遇表示同情,對南三複的心狠手辣大加唾棄,罵南三複是渣男。但若深入分析,造成竇女悲慘遭遇的緣由難道只有一個南三複嗎?顯然不是。感情是一唱一和的,孤掌難鳴,如果男主南三複是外因,女主竇女自身就是內因。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在一段感情中,女人對男人的判斷,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而忽略客觀情況。女人對男人所鑄就的信任,也總是以感性作為依託。感性是動人的,但以此作為判斷與信任的依據卻是危險的。這是竇女犯下的錯誤,也是很多女人在愛情中常常犯的錯誤。

一個人生於世間,無法決定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但可以把握如何與所遇之人相處。竇女遇到南三複,不是由她決定的,但如何與南三複相處,她卻是可以把握的。但遺憾的是,從始至終,她把握這段感情的武器,始終是她的感性。

她愛上了南三複的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這是信賴的開始

南三複是在去自家別墅的路上,為了躲雨進入一個小村莊,而結識了竇女一家。竇家的主人名叫竇廷章,有一個女兒,喚作竇女。竇女十五六歲,長得非常美麗。南三複一見就動了心。

回到家後的南三複開始不停思念竇女。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的登門造訪。後來南三複隔三差五都要上竇家,表面上是找竇廷章,實則是去見竇女。而此時的竇女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面對高門大戶中的公子,自然是又羞澀又期待。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睨之,則低鬟微笑。

文中所寫,南三複看竇女一眼,竇女就低頭微微一笑。這句話很生動地表達了兩人之間的互動,這分明是情人之間的眉目傳情呵。南三複對竇女的一顰一笑是欲罷不能。有一天他又去了竇家,竇延章不在,南三複就藉機親近竇女。

剛開始竇女自然是拒絕的,她說自己家雖窮,但他也不能仗勢欺人。這時南三複的甜言蜜語就開始攻陷竇女了,他指天發誓,說如果竇女和他好,他就絕不會娶別人,永不相負。此時的竇女相信了南三複的誓言,並答應了與他歡好。竇女的悲劇之旅拉開了第一幕。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南三複出自官宦之家,而竇女是農戶。在古代,門第之間是非常嚴苛的。平時的交往都有很多限制,更何況通婚。文中也說道了因為南三複家是大戶人家,所以臨村的人都很懼怕南家。當南三複因為躲雨進入竇家時,竇延章非常恭敬,又是掃地又是沏茶。南三複讓他坐,他才敢坐下。而那時的竇女一直等在屋外為南三複燙酒,完全是一幅傭人的姿態。

這不僅是家庭的差距,還是社會階層的鴻溝,竇女不會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面對南三複的指天發誓,竇女很快就淪陷了,她相信他們可以跨越那道鴻溝。而她信任的依據又是什麼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南三複的甜言蜜語和對她的誓言。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很可笑吧,甜言蜜語與誓言本身是沒有約束力的,自然也是無憑無據,但是竇女卻將本身沒有憑據的東西當成了信任這個人的憑據。因為,她愛上了這樣的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當一段愛情發生的時候,很多女人就像竇女一樣,忽略客觀情況,忽略對方身上的不確定性,她們僅以自我的感性認知為中心,開啟一段冒險之旅。

一旦陷入冒險的旅途,常常會越來越上癮。


對夢幻愛情的強烈渴望,促成了竇女對南三複持之以恆的信賴

自從竇女邁出了和南三複私會的第一步,南三複就常常趁著竇廷章不在家時,去與竇女私會。長此以往,竇女也覺得不妥,於是催促南三複讓他來找媒人提親,並天真地告訴南三複說如果他來提親,自己家人必定會覺得光榮,一定會同意的。

南三複覺得很可笑,農人的女兒來做自己的妻子這怎麼可能?可以看出,南三複對竇女的感情根本是一時興起,並沒有打算給她一個未來。但更可笑的是,竇女在自我編制的夢幻裡一直幻想著他們的未來,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實際根本沒有選擇權。

面對竇女的催促,南三複依舊是一番甜言蜜語,應付了事。恰逢此時有媒人給南三複說親,女方很漂亮,又是大戶人家。南三複立即就把竇女拋在一邊,答應了這門親事。

但這時的竇女已經懷孕了,她頻繁催促南三複娶她,被催煩了的南三複乾脆再也不去竇家了。竇女完全陷入了被動,只能在孃家將小孩生了下來。竇廷章知道後大怒,竇女只得告訴了父親來龍去脈,並信心滿滿地說南三複一定會來娶她。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父怒搒女。女以情告,且言:“南要我矣。”

此時的竇女還對南三複心存幻想,但現實不會因為她的幻想變得更好。

南三複一口否認了此事,竇廷章氣極,狠狠責打竇女,並拋棄了她的孩子。但竇女對南三複還是不死心,她託人向南三複傳話,南三複仍是不理。

如果說竇女從剛開始相信了南三複的甜言蜜語是她踏出的第一步錯誤,那麼,當南三複一邊不斷享受她的肉體之歡,一邊繼續對她輕許諾言,以至後來再也不見她時,她還是繼續相信南三複,這就是她的錯上加錯。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此時她對南三複的信賴,包含著自己強烈的渴望,渴望南三複衝破阻礙來娶她。她只能這麼相信,如果選擇不相信,那就代表她之前全做錯了,她將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她顯然承受不了。選擇繼續相信,是她對慘烈事實的一種逃避,會讓她暫時輕鬆一些。

可是,再完美的一意孤行,最終也都會在時間中照見真實。

她的僥倖,可以說是她對南三複最後一絲變相的信任

在一個夜裡,竇女偷偷跑出了家門,找到了被父親扔掉的兒子。幸運的是孩子還活著,於是她抱著孩子去找南三複。她覺得即使南三複不顧念他們之間的情分,也應念著自己的親生骨肉。

款關而告閽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寧不念兒耶?”閽人具以達南,南戒勿內。

但她實在太低估了一個男人的無情,南三複壓根不讓她進門。竇女在南家大門外大哭了一夜,最終抱著孩子凍死在了那裡。

竇女短暫的一生定格在了南家大門外。在生命的最後,她終於直面了南三複的無情、冷漠以及欺騙她的事實,但她是如此倔強,她寧願用自己的死對拋棄她的男人進行控訴。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在她對南三複的控訴中,她依然是那個感性的少女。在那寒冷的一夜中,她倔強地抱著孩子不曾離開,她仍舊存著僥倖,她想用眼淚、孩子和那一夜的寒冷換來南三複的憐憫和收留。

從竇女認識南三複到最終結束生命,她始終都沒有好好地去了解過南三複的心理與想法,但她卻非常信任他。歸根結底,她從來沒有走出自我,一直以自我的感知為中心。這行來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所以,她的代價就是付出了感情,付出了身體,到最後付出了生命。

很多女人在試圖挽留一段不可能的感情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賭上自己,用自己的眼淚、苦痛、身體甚至生命去引起對方的關注,希望對方能再愛自己一點。可是這可能嗎,那換來的,至多是憐憫呵!


竇女對待與處理感情的態度,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縮影!當你滿心歡喜地愛上了一個人,當你全盤信賴於他,當你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他時,卻發現他不如你所想得那麼愛你。這時的你,總是在安慰自己:多給他一點時間吧,再等等,一切就好了。但最終等來的卻是他的辜負,面對離開的他,你又不顧一切地將自己低到了塵埃裡去挽留他……

你剛開始犯的錯誤是看錯了他,後來你的錯上加錯是罔顧現實地繼續愛他,到最後你堵上自己去挽留他是你的一錯到底。從始至終,你任由自己的心緒氾濫,你任由理性被埋沒,你最常用的就是眼淚、夢幻與感覺。

《聊齋志異》中竇女的錯誤,也是你面對愛情時常常犯的錯誤

愛情開始於感性,但發展卻需要理性。依據客觀事實而進行的理性分析,才是感情中最可靠的判斷,也是建立信任最可靠的來源。一個人在感情中的理性,是需要培養的。而這個培養的過程,很多時候,是你犯錯的過程。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回頭。一味依靠自己的感知,不管不顧地向前,到頭來,也只能撞得頭破血流。

在一場感情中,如果一個人的感性始終無法戰勝理性,他將永遠不會成長。南三複當然是可恨的,但竇女的可悲一樣不值得原諒,因為,她為南三複付出了這世間最珍貴之物——生命。


公眾號:畫堂春慢,哲學出身,感性地流淚,理性地活著,願讓你清醒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