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戰爭可以分為冷兵器時期和熱兵器時期,正常來說,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士兵擁有強壯的體型對戰爭肯定是有利的,然而也不盡是如此。

以人種的強壯程度來說,白種人的確比黃種人更高大更強壯,但是在中世紀時期,蒙古人曾經吊打歐洲,而十字軍東征最後也被中亞人打了回去,這兩場大規模戰爭的歷史經驗,都在告訴我們,強壯的體型並非是戰爭的絕對優勢。

實際上,黃種人雖然體型不如白種人強壯,但是並不表示體能就差多少,在電影《敢死隊》中,李連杰飾演的“東方小個子”在極限輸出的時候並不輸於那些“西方大塊頭”。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在近現代軍事戰鬥中,體型也不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鴉片戰爭是中西近代第一場對打,就實際結果來說是東方慘敗,但是這場戰役並非勝在士兵上,而是堅船利炮,歐洲人利用強大的火炮完全碾壓了亞洲。

當時東方整體不如西方,也主要是工業帶來的差異,真要是拼體型,拼近戰,西方人還真就未必是對手,在有了洋槍洋炮後,西方採取排槍戰術,躲在後方與清軍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八里橋之戰,雖然蒙古騎兵未能突破英法聯軍的槍陣,但是也展現出亞洲士兵還是能打的。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現在很多軍迷喜歡根據二戰時期各國的軍事實力進行排名,通常情況下,美德蘇被認為超一線國家,而日本從來都被認為是不入流的國家。

其實如果日本軍人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軍隊紀律都要高於西方國家,只不過還是吃了“堅船利炮”不如西方的虧。

以太平洋戰爭為例,假如美日裝備在一個等級,美國還真就未必是日本的對手,當然,說日本人強大,對於很多人是無法接受的,看過了太多抗日神劇的國人,印象中日本鬼子就是那種被手一撕就成倆的樣子。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我們不能因為當時打不過它就是否定它,這是自負的表現,實際上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正視,畢竟日本軍人代表了二戰時期亞洲最能打的水平。

為什麼說日本兵最能打呢?從單兵素質來說,是綜合了一個士兵的各種能力,通常來說,受過嚴格訓練,體能夠用,聽從指揮,遵守紀律,作戰勇敢都是加分項,在這方面,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做的還是不錯的。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讓日本十分注重軍事教育,日本士兵大部分都受過一定的教育,並且經受嚴格的訓練,從日本的《步兵操典》也可以看出日本士兵的訓練程度。

抗戰初期,日本士兵基本都需要經過10個月的訓練,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士兵,相比之下,當時我國的士兵大多都是強徵入伍,拿槍就上了戰場,在戰鬥力上根本無法與日本士兵相抗衡。即使是黃埔軍校培養的軍官,都只有半年的訓練時間,可見,我們的軍官還不如人家的士兵訓練得久。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抗戰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經評價日本士兵時說“日本陸軍訓練之精,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

當然,日本士兵最可怕的地方還是在勇敢上,二戰的日本兵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不怕死的,只要不怕死,那就是無敵了。

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高大強壯,軍事作戰是否就會處於下風,導致失敗

在《血戰鋼鋸嶺》《太平洋戰爭》等美國拍攝的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日本士兵的戰鬥意志,深受武士道精影響的日本軍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往往能夠展現出強大的意志力。

所謂的單兵素質也就不過這三樣,充分的軍事訓練,能夠服從上級指揮,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不怕死。

綜合這些內容,可以說,體型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近現代戰爭中,體型過大,反而容易成為打擊目標,無論是打槍還是拼刺刀,體型過大,都意味著暴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