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二道區衝鋒隊員劉興彥:如果勝利有顏色……

如果勝利有顏色,那一定是國旗的紅色,那一定是黨旗的紅色。這句很富有詩意的話,是長春市二道區衝鋒隊員劉興彥的原創。

劉興彥是二道區民政局的副局長,是二道區疫情防控戰線上的一名“刀鋒戰士”。疫情當前,他毅然奔赴疫情防控最前沿,用自己的努力阻擊病魔的猖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


長春市二道區衝鋒隊員劉興彥:如果勝利有顏色……

回想起今年的除夕夜,雖然才過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劉興彥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似乎從那一天開始,他的世界變了一個模樣。大年三十的晚上,正在一家人準備包年夜餃子的時候,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原來是二道區八里堡街道康榮社區的低保戶崔某在做年夜飯的時候,油煙機意外脫落,致崔某雙上肢嚴重受傷。由於傷情較重,崔某被從延安醫院轉到吉大一院二部進行治療,但按醫院規定至少要交3萬元手術費,而家裡根本無力承擔。劉興彥得知這一情況後,一邊往醫院趕,一邊向局長彙報:“不能讓困難群眾過不好年!”短短几句間,兩人便達成一致意見。當雪中送炭的劉興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的時候,早已過了十二點。家裡鍋涼灶冷,依然皮是皮、餡是餡。原來,同一時間,他在街道工作的妻子也在單位的召喚下回到了工作崗位,組織落實社區排查工作。對他們家來說,戰“疫”正式打響了。


長春市二道區衝鋒隊員劉興彥:如果勝利有顏色……

作為衝鋒隊員,劉興彥在參與防控工作伊始,就被委以重託,負責外地返長人員西客站轉運組的工作,他們主要負責外地來長人員的勸返、甄別、集中隔離轉運、居家隔離轉運等任務。

轉運組工作的危險性自不必說。每一個返長人員在途中都具有被傳染的可能,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轉運組小分隊不是醫護人員,卻從事著跟醫護人員一樣高風險的工作。劉興彥說,學會穿防護服是他們的戰前準備課程。穿防護服之前,首先要做好個人的清潔衛生,並把身上的所有個人物品脫下,依次穿戴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防護服、靴套等裝備。防護服的內環境幾乎是密不透風的,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常人無法想像。初次穿很容易頭暈、大量出汗、呼吸困難等現象,但必須克服,必須忍受,因為這是他唯一的鎧甲。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多少次經過家門口都不能回去看一眼,只是默默的把換洗的內衣放在門外,他多少次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只能瞞著老人說在辦公室工作。


長春市二道區衝鋒隊員劉興彥:如果勝利有顏色……

轉運組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自轉運組成立以來,劉興彥帶領10名隊員,分成2班,從早上7點開始,往返西客站8次以上,每次至少一個半小時,到夜裡12點才能結束。他們平均每天甄別、勸返、轉運十幾人,在崗時間要十七、八個小時,再加上車輛消殺,脫隔離服,統計報表,準備第二天的備品,休息時間常常不足四個小時。說是兩班倒,但是遇到返長旅客的高峰時段就需要加派人手,所以總是連軸轉,睡眠成了奢侈品。他還對同事們開玩笑的說:“等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變成駱駝了,起碼能一天不喝水不吃東西!”

問他怕嗎?他說,危險和辛苦他都不怕,就怕外地返長人員不聽他說話。外地返長人員對轉運組的工作充滿了不理解,外地籍人員姚某來長辦事,認為自己雖然從外地來長春,但為路過疫情重災區,堅決不同意隔離,並且情緒很激動,劉興彥花了三個多小時做他的工作,而且從他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出主意,想辦法,並和他的家人做了充分溝通,當他用已經沙啞的聲音反覆說明利弊的時候,小夥子感動了,“劉叔叔,你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呀,你別說了,我這就買去的車票!”當得知劉興彥是黨員的時候,小夥子發來微信:“謝謝劉叔叔,謝謝共產黨,中國加油,中國必勝!”。外地籍人員江某對集中隔離開始不認可,劉興彥詳細瞭解情況後證實其在21天內未到過疫區,但因為是晚上,無法取得有效證明,劉興彥勸說其當晚進行集中隔離,第二天取得有效證明後立即放行。第二天,小夥子解除集中隔離,不但對轉運組的工作態度非常認可,還表示也要做一名防止疫情的義務宣傳員。談及這裡,劉興彥淚目了,他說:“我們的付出總有收穫,黨和國家給了我們力量,老百姓給了我們的支持,每想到這兩點,總讓我熱淚盈眶!”。

連續工作了將近1個月了,現在劉興彥最大的願望就是:山河無恙,守望平安,為祖國祈福,為黨員衝鋒隊的隊友祈福,為站在在抗疫戰場上的所有人祈福,中國必勝!這是他個人的心願,這也是轉運組所有人員的心願吧!如果勝利有顏色,那一定是國旗的紅色,那一定是黨旗的紅色!

2月27日開始,由於他國疫情的迅速蔓延,境外來長人員成了又一防控重點。劉興彥又一次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機場轉運組組長,一支新隊伍、一隊新兵需要他去帶。劉興彥帶著組織的信任,帶著群眾的期盼,帶著家人的支持,再一次的,前行在防控工作路上。(稿件來源:區直機關黨工委 撰稿:王哲凝 編輯:孫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