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幸运,你选哪一样?

智慧与幸运,你选哪一样?

平原君赵胜

如果要在智慧与幸运之间选一样,你会选什么?战国四公子的结局,作了很好的说明。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一方,王室贵族养士之风盛行。"士",即门客。在众多王室中,有四位贵族因门客众多,形成了各自的门阀势力,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四公子在当时的名头,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天王",如日中天,无人不晓。他们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走,或离间,或撮合,在当时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举足轻重。四人境遇不同,结局各异。若要说结局最好的,当数平原君赵胜。

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历任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国相。在诸公子中,他还博得了一个"最贤"的名号。论才能,他是四公子中最平庸的,却是最幸运的!

平原君礼贤下士,门客多达千人。据说他为了笼络门客,不惜杀掉自己的一个小妾。原来平原君家附近住着一个腿脚不便的人,走路十分难看。一天,平原君的一个小妾在楼上看见了,大笑不止。次日,被取笑的人找到平原君,说:"我听说君侯爱士,所以天下士人不远千里来投奔君侯。如果君侯真的看重士人,就请杀掉君侯府中取笑我的小妾。"平原君答应了。因为觉得那人的要求太过分,事后没有照办。几天后,平原君的门客走了一大半。平原君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门客怪他不守诺言,重妾轻士。于是平原君斩了那个小妾,先前离开的门客又陆续回来了。平原君起初也认为,没必要杀人。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最后痛下杀手,可见当时门客的影响之大。

赵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说来也与平原君不无关系。平原君才智平庸,自然目光短浅。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兵败退,韩桓惠王向秦王求和,许诺将上党献给秦国。而上党守将冯亭拒绝投降,却向赵国投诚,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强秦,以保全韩国。赵王询问赵胜赵豹兄弟俩的意见,赵豹担心接受上党后,赵国就会与秦国正面交锋,不同意接受。而赵胜相信赵国的实力,利令智昏,赞成接受。赵王贪图小利,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结果,秦昭襄王发兵攻打赵国,引发了持续三年的长平之战。最终,赵国战败,四十多万人全部被坑杀。长平之战结束,赵国再也没有实力抗衡秦国了。

智慧与幸运,你选哪一样?

赵国七雄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即公元前259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一年后赵都邯郸被围。眼看局势岌岌可危,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国和楚国求援。平原君派遣使者去了魏国,自己则打算亲自去楚国。魏安釐王得知赵国求救,就命将军晋鄙领十万大军出发,秦昭襄王收到消息后,威胁魏王不要多管闲事,引火烧身。魏王惧怕,令晋鄙停止进军,驻留邺城防守,名为救赵,实为观望,态度十分暧昧。

智慧与幸运,你选哪一样?

信陵君辞别侯生

如果赵国不保,魏国也危险,另外平原君的妻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在此形势下,信陵君决定铤而走险,窃符救赵。终于在门客侯嬴、朱亥和魏王宠妃如姬的帮助下,信陵君盗取虎符,杀死晋鄙,领兵八万去救赵国。

另一方面,平原君去楚国之前,决定在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同去,选定了十九人,还差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要求同去。平原君同意了,一路上其他人对毛遂暗暗嘲笑。

智慧与幸运,你选哪一样?

毛遂自荐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谈订立合众盟约,一直没有结果。毛遂于是对楚王说:"我听说商汤依靠七十里土地成就王业,周文王靠百里土地臣服诸侯,难道打仗只看人的多少吗?现在楚国疆域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楚王您成就霸业的资本。而黄毛小子白起,当年一战攻破楚国都城,二战火烧夷陵,三战竟然掳走了楚怀王,这是楚国与秦国不共戴天的仇恨,我都替楚国感到羞愧!眼下我赵国与大王商议抗秦,也不只是为了赵国啊!"毛遂慷慨陈词,楚王无法辩驳,于是同意与赵国结盟,派春申君黄歇率军出战。最后赵、楚、魏三国联军击败秦军。

平原君虽然没什么大才,但正所谓"天妒英才",他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有福的人。信陵君晚年受魏王猜忌,有志难酬,最后抑郁而终;春申君被小人所害,身首异处,满门抄斩;孟尝君少时形同孤儿,长大后苦心经营,最后全族被灭。只有平原君一人,一生无大难,得以善终。据史书记载,赵胜病逝于赵孝成王十五年,即公元前251年。他死后29年,赵国才被秦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