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疫情影响下,你认为玉米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吗?

小农一哥


没有,大田作物小麦、玉米、等都是受国家补贴的,如果放开国际市场,价格还会跌。

中国加入WTO已经很多年了,粮食市场会越来越受国际市场影响。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是很低的,到岸价格比咱们的还低。

所以,短期内可能会有浮动,但肯定不会大涨了,只会跌。


张在田


疫情情况下,苞米一定会涨。民以食为天。其他农作物也会长我家就有七亩地。希望苞米敏今年会更好水稻也会很好。我家还有几亩地水田。收入好了。我爸妈不就挣钱了吗?哈哈哈哈。挣钱养老。还是生活在农村好我不喜欢市里。农村串门儿。过年多有气氛。我老了就回农村。哈哈哈哈




贝勒武哥


目前看,疫情已经基本得到稳控,很多地方已经降低风险等级,尤其是近日钟南山教授关于疫情判断,更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和必胜的决心。

再说说疫情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总的来说,疫情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会略大于小麦,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春节前玉米价格偏低,农民惜售等原因,节后玉米剩余量明显高于往年,据了解,东北地区玉米销售进度为61%,比去年低5个百分点;

华北地区销售进度58%,比去年低3个百分点,再加上年后防控疫情,受交通、加工企业开工延后、玉米商贸活动不活跃等因素影响,2月份余粮销售受阻,3月份玉米卖压增加,随着疫情的好转,交通的恢复,以及天气转暖等因素,玉米短期内卖压较大,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从目前山东地区玉米企业的收购情况看,已经有10余家企业出现下调。

由于疫情大概率会止步于4、5月份,对中长期玉米价格的影响也极其有限,从玉米的中长期来看,玉米行情还会按照原来的市场逻辑运行,受因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玉米播种面积有可能减少,以及今年玉米库存处于近三年低点,还有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大幅增长、生猪产能恢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玉米中长期行情持续看好,有可能会走出一波“慢牛”行情。



临猗那些事


在当前疫情影响下,你认为玉米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吗?

一、最近玉米价格呈现东北地区上涨、其他地区稳中偏弱态势

最近一周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势头明显,粮库提价收购,贸易商、深加工也是竞相提价,再加上降雪天气影响上量运输,不少深加工企业一周内价格上调10-30元/吨。而华北地区随着物流的恢复,基层玉米上市量增加,工厂门前送粮车连续几天呈不断增多态势,使得本就习惯了车多跌价、车少涨价的华北企业们在最近几天来,呈现出以山东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不断下调玉米挂牌价的行情,比着月初的价格水平下跌幅度在6-40元/吨不等。

二、短期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仍将表现偏强走势

春节前,东北地区的中间商们很多没有收购,一些烘干塔整个冬天就没开过工。随着节后市场粮源的减少,加之国家加大扶持东北地区秋粮收购的力度,粮库等国家队带头涨价收购,使得东北地区的中间商们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深加工企业也跟随调价收购,以锁定粮源库存。应该说,春耕之前的东北玉米行情,往年的节奏,今年被疫情给打乱了。特别是加工企业,本身开工率偏低,深加工的产品库存还比较高,对价格上涨也是很苦恼;但如果不涨价,东北粮源外流就会加速,为了锁定粮源,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也开始涨价。在这种形势下,预计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短期内仍有走强的空间,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楼子粮等质量好的玉米。

三、疫情影响下的需求下降将会抑制后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

在前有非洲猪瘟,春节后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地区还有禽流感等的情况下,今年整个市场消费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很多工厂的产品销售遇阻,库存积压。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2月份国内淀粉企业的开工率平均只有4成,比1月份下降了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虽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但消费需求总体明显下降已经是定局,什么时候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也不可知,对于玉米的需求来看,除了医用酒精之外,其他用途用量都不理想。受此影响,后期玉米价格走强的根基并不稳固,支撑力也不太强。

四、春耕前的基层卖粮高峰对玉米现货价格或将产生压力

虽然最近华北地区玉米基层粮源上量增加,东北地区各方面收购也比较积极,但整个收购层面同比往年购销量还是偏低的。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产量数据来看,主产区基层玉米粮源总体仍不少,部分地区随着气温升高,仍会有一定的卖粮压力,考虑到农民卖粮习惯,3月中下旬或许在北方地区还将会逐渐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卖粮高峰期。而一旦出现集中售粮,在今年市场总体需求下降的形势下,或许玉米价格将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较大的调整行情。

综上所述,疫情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并且还将较为深远,对于玉米来说,也难“独善其身”,后期行情将围绕供需基本面来形成。短期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将继续震荡调整,中后期来看需求的恢复情况将决定玉米价格走强的进程和上涨的幅度,初步来看,粮小咖认为今年疫情影响下,玉米的供需格局或将比之前预期的要“乐观”一些。


粮小咖


最近随着疫情的好转,我国不少地区已经逐步开始解封,道路也开始通车,而农村玉米收购也渐渐开始了。在这里科学兴农先同大家介绍一下当下的玉米行情,河南一带玉米价位基本保持了稳定态势,浚县报价算是比较高的了达到了2100元每吨,而比较低的兰考、内乡玉米价位则在1850元每吨。而东北地区的高价区域玉米价位也维持在了1900元每吨。整体而言相比于去年同期,玉米价位还是有着每吨20-50元不等的涨幅的。这样的价位还能在3月份继续涨吗?科学兴农认为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沿途游你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一踏进正月的大门,就遭遇了严重的疫情。本次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对于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每年春节是消费高峰,在今年由于大家都宅在家里,造成了很多商品货物的积压。在抗击疫情当中,很多人意识到了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在疫情发生期间,在农村不用担心蔬菜粮油和鸡鸭鱼肉这些基本的日常消费需要,但是现在疫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最后的歼灭战阶段,那么也意味着咱们农民朋友要开始新一年的种植规划。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我们国家三大主粮,而大豆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油原料,可以说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的供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居民的饭碗。是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说,现在春耕在即,必须要了解今年大豆、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行情走势,才有可能做出最优的选择,毕竟搞农业不是做慈善。那么今年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到底怎么样呢?不然老张就简单谈一下我的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水稻价格有望止跌回升。

水稻价格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国家水稻连续三年获得巨大丰收。水稻获得丰收的同时,水稻价格一跌再跌也伤了很多水稻种植户们的心,尤其是种双季稻的地区,水稻价格更是跌破天际,因此很多农民不再种植水稻。就在今年,国家开始着手改变这种现象,计划恢复2500万亩水稻种植。一般情况下,国家出出手提倡种植水稻,肯定会保障水稻的价格,再加上今年到了粮库收购新水稻的时候,所以老张认为今年水稻价格会打破三年来水稻价格连续下跌的势头,很有可能水稻价格迎来小幅度的上涨,初步预估收购价格为1.2~1.25元/斤。

第二,大豆价格预期涨价幅度较大。

相较于国内水稻价格连续三年下跌,国内大豆种植户更是苦不堪言,因为国内大豆价格已经连续差不多十年被进口大豆压得喘不过气来。国家每年大豆的需求量在1.1亿吨左右,但是每年我们自己种植的大豆总产量才1600万吨,可以说咱们所需求大豆的9/10都依靠进口。今年由于疫情现在已经蔓延到国外各个地方,反倒是疫情发源地的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因此今年国外进口大豆困难非常大,这意味着国内大豆在今年会迎来巨大转机。虽然从去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实行“大豆振兴计划”,但是目前国产大豆的产量远远不足满足正常的供给需求。因此老张认为今年国产大豆很有可能价格迎来近10年历史性高位,有望突破2元/斤大关!

第三,小麦价格维稳为主。

相较于水稻和大豆今年良好的前景,小麦就显得不那么乐观了。今年全国小麦种植虽然遭受到了不同的挫折,但是在最后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每年小麦的总产量基本上与之前持平,可以保证小麦供需平衡。今年小麦价格上涨的空间主要来源于进口小麦让出来的这部分空间,但是由于数量有限,所以涨价空间不大。再加上今年目前小麦生长情况良好,很有可能迎来小麦近三年来的一个丰收年。不过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现在距离小麦收获还有几个月时间,妄自下结论为时过早,因此老张认为今年小麦如果生产顺利的话,小麦价格以维持稳定为主,价格基本和去年持平在1.1~1.15元/斤之间。

第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保障了玉米价格增长。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畜牧养殖饲料原料,一直以来价格和畜牧养殖业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来说国内养殖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恢复元气,但是也在有序的恢复生产。今年玉米价格上涨主要依赖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进口玉米空间的拉扯,是因为玉米是生产新能源乙醇汽油的重要原料,而且需求量巨大,再加上进口玉米数量减少,这两项基本已经保证了今年玉米价格肯定会出现增长。所以老张认为,今年玉米价格上涨的迹象最为明显,外部形势也最为有利,今年玉米价格突破1.05元/斤并不难!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朋友们也都对当下影响大豆、水稻、小麦和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了一定客观了解,虽然目前大的形势很利好于今年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但是最终农作物能否取得丰收还要取决于接下来的气候环境,同时也和接下来国际疫情防控成绩直接挂钩,因此现在不能过早的定棺盖论。




威威的生活


随着目前的疫情缓解各地道路开始解封,以及中储粮持续投放政策性粮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玉米价格除了东北地区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其它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收购价都出现了价格下跌。从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供需格局来看,后市玉米的价格还会继续走低,2020年3月的玉米很难出现上涨的行情。

首先从玉米的市场供应来看,现在大部分地区还依然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农民手中还存有很多余粮,立春过后,东北地区连续下了几场大雪,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这种天气不利于玉米的保存,低趴粮变质发霉的风险加大。同时由于3月份开始各地区的农民都开始进行备耕,农民开始为种地准备资金购买各种农资,所以在资金需求加大的情况下,必然会想加快卖粮进度,在阶段性供应压力的影响下,玉米价格因为供大于求就会出现价格的下跌。

其次是国家对企业复工的扶持政策下,对于粮食运输的政策不断出台,玉米被纳入生活必需品应急运输保障物品,运输的车辆取消了收费公路的通行费,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加速玉米的流通,再加上粮库的政策性粮源的持续投放,市场上玉米的供给流通数量比较大,这些措施都会影响玉米价格的上涨。

还有就是虽然目前疫情有所缓解,但是大部分的玉米加工企业仍旧没有完全复工,节后的玉米淀粉糖浆类产品节后需求降低,特别是由于受国内突发疫情的影响,目前的终端零售业消耗量比较少,所以在需求不佳下,玉米生产企业只能少量开工,甚至很多企业由于节后库存难以消耗,只能进入停产销库状态,导致开工一直维持在较低维持。有数据表明,截止到目前全国淀粉糖整体开工率在21%,创近几年的最低。所以在市场上原料需求不高,开工企业较少的影响下,玉米价格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目前的玉米整体的消耗进度比较满,在养殖行业同样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了餐饮等众多养殖下游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在整体原料需求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2020年3月玉米很难出现涨价的局面,所以有适合的机会,农民朋友应该尽快早出手,避免在手中储存时间过久,导致玉米变质影响销售。





小陈海哥


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三农朋友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疫情的影响,玉米价格上涨趋势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除了大米、小麦,玉米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各种食品的原材料,疫情期间,农产品生产也受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产品都非常紧缺,当然了,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玉米、包括各种农作物种植生产都特别的辛苦,很多农民朋友都减少种植生产,基本上都是能满足家庭需求就可以了,减少了种植生产,就意味着市面玉米流量少,需求量大,物以稀为贵,所以我觉得玉米的价格还是有上涨空间的。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






农人东东


当前玉米价格波动,下降空间不大当

从玉米的价格形势来说,这几天玉米价格在下降,行情可能不太好,黑龙江收购价1600——1670元/吨,每吨下跌10——30元左右,而华北玉米价格还不错,河南玉米价格0.91元/斤,山东1930——2100元/吨,港口玉米辽宁锦州港的二等玉米为1850——1860元/吨,下跌了25元/吨。坦白讲,大家都知道,由于企业利润空间有限,大部分企业也只能压价收购。

按照往年的市场情况,对于去年的陈粮玉米,农民应该加快销售进度,在下跌行情下,不能惜售。但是,随着疫情过去,玉米价格会稳定下来,价格会震荡上行,阶段性上涨,下半年,生猪产能恢复,饲料玉米会异军突起,需求量上升,会拉动和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现在高速路和乡村公路都开始慢慢恢复畅通,玉米运输和农产品运销加快,也使深加企业会压价收购。但小编认为玉米价格上半年不会“一跌不起”的,玉米价格行情每年都是波段行情,虽然没有持续上涨的可能,但也没有持续下降的可能。

疫情之后上涨机会多,更容易卖出好价钱

养殖业需求较大,上涨可能性高

玉米的价格在疫情过去后,最可能出现的就是上涨的趋势。价格在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太小了。下面就来分析下玉米价格为什么会上涨,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素颇多,当然近期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因素最大。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都会影响目前的玉米价格走向。尤其是在这全封闭期间,玉米和饲料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是堵塞不畅,养殖业饲料非常紧张,有些养殖户饲料也已经用光。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玉米和饲料当然紧缺,价格可能将会有所上涨,所以疫情之后看到价格上涨出手的话,能卖出好价钱。

再者来说,按照常态每年立春后,是养猪业和养鸡业大量蓬勃发展的时候,春繁春养是养殖业的黄金季节,是养殖最关键时期。因此对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需求量剧烈增多,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一时难于适应,自然价格有所抬高。当然,今年是个特殊年份,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已经推迟了春季养殖业的发展,玉米收购、加工、销售等等环节,有待恢复正常状态。因此,疫后饲料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饲料价格和玉米价格将会出现上涨现象。

玉米水分较少,干玉米价格自然贵

如果是年前的时候,玉米粒中含水分比较多,这个时候很压秤,那么收购玉米的就会适当压低价格,而现在过完年已经一个月了,玉米在仓库里又放了一个腊月和正月,在干燥的春天玉米的水分蒸发较多,越干价格就应该越高,之所以说疫情后玉米会涨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交通问题,就像王哥家嫂子说的那样,现在有很多人等着收购玉米,但是农户出不去,收玉米的也进不了村,要想卖只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扛到村头装车,比较麻烦,还有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干脆就不出门,一切都等着疫情过去之后再行动,所以收购玉米的也相应调整了价格,稍高的收购价格可能会吸引农户赶紧出手。

总之,手中还有少量余粮的农户,此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玉米品质一般,而且粮源可以顺利出村,那么随行入市也是可行的,将变现获得的资金用于春耕,也是一种选择。




水果一哥


邀。从最近的数据来看,疫情形势在好转的势头不断明朗,但对各行各业造成的影响也已经形成,部分行业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比如说餐饮业、旅游业、电影娱乐。而找出和玉米相关的影响的话,前期是因为道路运输问题导致企业到货量下降,从而价格走强;但那一波上涨好比昙花一现,随着物流运输的恢复,企业复工复产延后,开工率普遍同比下降,再加上后端需求明显降低,疫情影响下的玉米行情走势也变得更加不确定。当然,中后期来看,粮小咖认为还是有上涨的空间的。

一、最近玉米价格呈现东北地区上涨、其他地区稳中偏弱态势

最近一周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势头明显,粮库提价收购,贸易商、深加工也是竞相提价,再加上降雪天气影响上量运输,不少深加工企业一周内价格上调10-30元/吨。而华北地区随着物流的恢复,基层玉米上市量增加,工厂门前送粮车连续几天呈不断增多态势,使得本就习惯了车多跌价、车少涨价的华北企业们在最近几天来,呈现出以山东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不断下调玉米挂牌价的行情,比着月初的价格水平下跌幅度在6-40元/吨不等。

二、短期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仍将表现偏强走势

春节前,东北地区的中间商们很多没有收购,一些烘干塔整个冬天就没开过工。随着节后市场粮源的减少,加之国家加大扶持东北地区秋粮收购的力度,粮库等国家队带头涨价收购,使得东北地区的中间商们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深加工企业也跟随调价收购,以锁定粮源库存。应该说,春耕之前的东北玉米行情,往年的节奏,今年被疫情给打乱了。特别是加工企业,本身开工率偏低,深加工的产品库存还比较高,对价格上涨也是很苦恼;但如果不涨价,东北粮源外流就会加速,为了锁定粮源,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也开始涨价。在这种形势下,预计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短期内仍有走强的空间,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楼子粮等质量好的玉米。

三、疫情影响下的需求下降将会抑制后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

在前有非洲猪瘟,春节后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地区还有禽流感等的情况下,今年整个市场消费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很多工厂的产品销售遇阻,库存积压。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2月份国内淀粉企业的开工率平均只有4成,比1月份下降了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虽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但消费需求总体明显下降已经是定局,什么时候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也不可知,对于玉米的需求来看,除了医用酒精之外,其他用途用量都不理想。受此影响,后期玉米价格走强的根基并不稳固,支撑力也不太强。

四、春耕前的基层卖粮高峰对玉米现货价格或将产生压力

虽然最近华北地区玉米基层粮源上量增加,东北地区各方面收购也比较积极,但整个收购层面同比往年购销量还是偏低的。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产量数据来看,主产区基层玉米粮源总体仍不少,部分地区随着气温升高,仍会有一定的卖粮压力,考虑到农民卖粮习惯,3月中下旬或许在北方地区还将会逐渐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卖粮高峰期。而一旦出现集中售粮,在今年市场总体需求下降的形势下,或许玉米价格将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较大的调整行情。

综上所述,疫情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并且还将较为深远,对于玉米来说,也难“独善其身”,后期行情将围绕供需基本面来形成。短期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将继续震荡调整,中后期来看需求的恢复情况将决定玉米价格走强的进程和上涨的幅度,初步来看,粮小咖认为今年疫情影响下,玉米的供需格局或将比之前预期的要“乐观”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